南投市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投市行政区划内容为台湾南投县南投市相关的行政区划沿革,主要以现今南投市范围内之区域行政沿革为内容。 南投市行政区在日治时期民国时期调整较多,日治时期以大范围之管辖区域、单位为调整变动,民国时期则以各里管辖范围娈动为主。

荷兰时期

1624年:南投市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福尔摩沙北部评议会管辖,为第二区域。有称为Tausa Mato的南投社。[1]

明郑时期

1662年:郑氏治台后,南投地区为承天府天兴县所管辖。

1664年:天兴县改天兴州

清朝时期

1685年:属福建省台湾府诸罗县,此时南投社与北投社合称为南北投社。

1723年:彰化县设立,南北投社由台湾县改由彰化县所辖。

1759年:另设南投县丞衙门设于南投街。衙署正名乃“南北投县丞署”

1875年:南北投保分称,南投属南投保。

  • 光辉里属北投保、八卦山地区属大武郡东保。

1887年:南投属南投堡。

  • 光辉里属北投堡、八卦山地区属武东堡。

日治时期

1895年6月:台湾县彰化支厅南投堡。

1895年8月:台湾民政支部南投堡。

1896年:台中县南投堡。

  • 武东堡辖施厝坪庄。

1897年:台中县南投辨务署南投堡。

  • 南投堡
南投街 南投下街 苦苓脚庄 牛路头庄 营盘口庄 牛食水庄 田寮庄 番仔井庄 牛运堀庄
石头公庄 半山仔庄 下庄子庄 千秋斗庄 公埔庄 内辘庄 三块厝庄 包尾庄 军功寮庄
  • 武东堡
樟普寮庄 六分寮庄 凹窝寮庄
草尾岭庄 施厝坪庄 横山庄
  • 北投堡
山脚下庄

[2]


1901年:二十厅时期台中县分为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五厅,南投市属南投厅南投堡。

1903年:进行街庄整并,南投堡内街庄整并如下

更多信息 整并后街庄, 包含街庄 ...
整并后街庄 包含街庄
南投街 南投街、康寿家庄、番社庄(部分)、下庄仔庄(部分)、番仔井庄
三块厝庄 三块厝庄、番社庄(部分)
包尾庄 千秋斗庄、下庄仔庄(部分)、包尾庄、田中央庄、月眉仔庄、公埔庄
营盘口庄 营盘口庄、半路头庄、三崁店庄
内辘庄 内辘庄
军功寮庄 军功寮庄、新廍仔庄、十八湾庄、虎仔目庄
茄苳脚庄 石头公庄、牛食水庄、茄苳脚庄
牛运堀庄 牛运堀庄
半山庄 半山庄
林仔庄 林仔庄、半路厝庄、水尾庄
小半山庄 小半山庄、顶寮庄(北投堡)、苦苓脚庄
横山庄 横山庄、施厝坪庄
草尾岭庄 崩崁庄(北投堡)、凹窝寮庄、樟普寮庄、草尾岭庄
关闭

1909年:南投厅南投区,区役场设于南投街。

  • 南投区辖南投堡之南投街、牛运堀庄、三块厝庄、茄苳脚庄、包尾庄、施厝坪庄、半山庄、林仔庄、小半山庄、草尾岭庄、武东堡施厝坪庄。
  • 猫罗溪东岸为营盘口区,辖营盘口庄、内辘庄、军功寮庄,及今中寮乡北部地区。

1920年:台中州南投郡南投街,辖南投牛运堀三块厝茄苳脚包尾西施厝坪(小字地名:西施厝坪 樟普寮)、东施厝坪半山林子小半山草尾岭军功寮营盘口内辘等大字

  • 南投堡施厝坪庄为东施厝坪,武东堡施厝坪庄为西施厝坪

民国时期

1946年4月:街庄改设乡镇市,南投街改称南投镇,下辖三十里,隶属台中县管辖。[3]

1950年:南投区、竹山区、能高区、玉山区合为南投县,为南投县南投镇

中兴新村设立调整

Thumb
南投市行政区更动

1958年:营北里划出光荣里、光华里

1961年:从草屯镇山脚里划出部分地区于光华里

  • 在此前为北投堡、草屯街、草屯镇所辖

1964年:从内兴里划出光明里

1969年:从光华里划出光辉里

由于二战后设置之武东、武西、西岭、凤山四里大致依日治时期之大字为划分依据。造成同里间居民来往不易,逐调整为今日区划。

1974年:武东里改称永兴里,武西里改称文山里,并调整部分区划

1975年:文山里改称福山里

1978年:西岭里、凤呜里改称凤山里、凤鸣里,并调整部分区划。顶寮庄由西岭里改为福兴里所辖

1981年:因为县治所在地,改称南投市

内新里、内兴里及军功里调整

2022年:内新里、内兴里及军功里调整区域,内兴里由东到西重新编1~29邻,军功里27、28邻改为13、14邻[4] ,樟平溪以南仍归军功里,原军功里13、14邻在樟平溪北岸,改划入内兴里。原内兴里1~13、17、24、32邻共计16邻在中兴路以西,改划入内新里,成为内新里19~34邻,内新里与内兴里改以中兴路为界,简化里界,也调整警政、消防辖区[5]

资料来源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