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斯拉夫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斯拉夫杯 (塞尔维亚语:Куп Југославије、 克罗地亚语:Kup Jugoslavije、 斯洛文尼亚语:Pokal Jugoslavije, 马其顿语:Куп н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在1923年至1940年称为亚历山大帝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Куп Краља Александра / Kup Kralja Aleksandra)[1]及于1947年至1991年称为铁托元帅杯(塞尔维亚语:Куп маршала Тита / Kup maršala Tita、 克罗地亚语:Kup maršala Tita、 斯洛文尼亚语:Pokal maršala Tita、 马其顿语:Куп на маршал Тито),是前南斯拉夫的杯赛赛事,南斯拉夫杯会在南斯拉夫联赛完结后才展开,以根据联赛排名来制定种子球队。
Remove ads
王国时期(1923–1940)
这项杯赛于1923年成立,在二战前不定期举行,有时只由分区为单位,有时由俱乐部和地区为单位。1924至27年便是由各区组成球队参赛[2]。只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及斯洛文尼亚这三大王国的公民才有参赛资格[1]
1928年及30年的两届赛事冠军已无从稽考。1924及25年的亚军施普列特XI只是由哈伊杜克施普列特球员组成。萨格勒布XI实现三连冠后,可永久保存亚历山大金杯。[1]
- 冠军未被核实。
共和国时期 (1947–92)
南斯拉夫杯是一项淘汰赛,接受所有竞赛球队参加。第一轮由最低组别球队开始,采取单败淘汰制。而高一级的组别球队由第二轮开始…如此类推。而16支甲级联赛球队就由32强开始,而其余的16个席位就由低组别球队决出[1]。
在16强起,赛时改为使用两回合主客场淘汰制。自此成为甲组球队的天下,小俱乐部无力与之抗衡。历史上,能杀入决赛的球队大多为甲级联赛的前列份子,例如游击队、哈伊杜克、红星、迪纳摩等等。[1]
(R) | 重赛 |
两回合制 | |
* | 赛事进入加时 |
† | 采用点球大战分胜负 |
‡ | 赢得双料冠军的球队 |
斜体 | 非顶级联赛球队 |
Remove ads
斜体表示已解散球队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连 结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