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芳皇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芳皇后(1913年11月14日—1963年9月15日)[1],本名阮有氏兰(越南语:Nguyễn Hữu Thị Lan/阮有氏蘭),乳名让娜·玛丽埃特·阮有豪(法语:Jeanne Mariette Nguyễn Hữu Hào[注 2]),教名德肋撒(Thérèse),自保大九年(1934年)起成为越南皇帝保大帝的正妻,直到去世。她也是越南阮朝(1802年—1945年)第二位君主在位时就受封的皇后(首位为承天高皇后),也是唯一一位大婚后立即被封为皇后的后妃,也是末代越南皇后[注 3]。
Remove ads
背景
阮有氏兰出生在当时法属印度支那交趾支那嘉定省守德郡龙永下总至盛社鹅贡村(今属越南胡志明市守德市隆盛美坊)[1][3]。她的父亲阮有豪是一位富裕的商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天主教徒家庭,后来被恩封为隆美郡公。其家族是保大帝的远亲[4]。经由西贡总主教的介绍,他担任越南南部亿万富翁黎发达之秘书,后来迎娶黎发达的女儿黎氏平结婚[5][6]。
婚姻
阮有氏兰回到越南后,在避暑胜地大叻一次舞会上,邂逅同样刚从法国巴黎回国的越南保大帝。
保大九年正月二十四日(1934年3月9日),越南保大帝正式公布了他和阮有氏兰的婚约。保大帝在公告中说,“寡人在法国遇到的这位未来皇后结合了西方的优雅和东方的魅力。寡人一遇到她就相信她堪配为寡人的伴侣,并确信她的德行有资格当上国母”[7]。
在大叻的夏宫,举行了正式的纳征仪式[8]之后,保大帝于保大九年二月六日(1934年3月20日)在顺化迎娶阮有氏兰,婚礼采用了佛教仪式。此前,这场跨越宗教信仰的婚姻引起了国民的诸多争议,一些国民不能接受一位基督信仰的皇后[9]。有些人怀疑这场婚姻“散发着法国式强词夺理的傲慢”[4],据《纽约时报》报道,由于阮有氏兰拒绝脱离天主教,越南人民普遍对她感到不满,于是阮有氏兰向教宗庇护十一世提出特别申请[10]。另一篇文章更详细地说道,教皇允许新娘保持天主教徒的身份,条件是她必须让所生的女儿都信仰天主教[4]。由于保大帝的母亲端徽皇太后黄氏菊显然反对他们结婚,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但保大帝显然不考虑所有其他的新娘人选[11]。
二月十日(3月24日),大婚仪式在4天婚礼欢宴的最后一天举行,册封阮有氏兰为皇后。二月十六日(3月30日),保大帝下发谕旨,赐皇后徽号为“南芳皇后”,意为南部的芳香,以纪念她的出生地[12]。她的阴历十月十七日生日则被尊为长熙节[13]。二月十日作为保大皇帝和南芳皇后的结婚纪念日被尊为文定节[13]。
Remove ads
影响时尚

1939年夏天,南芳皇后首次正式访问欧洲梵蒂冈,引起一次狂热,一位记者写道“晚上穿着长裤和刺绣的罩袍,侧面轮廊、背影或衣袖如同宝塔”[14]。她穿着绣龙的金色越服披风(日平衣、nhật bình y)、银裤子、戴金圈巾(khăn vành)拜谒教宗庇护十二世时,欧美的时尚观察者觉得很惊讶,因为她的服饰与当时西方人印象中穿着黑色长袖长袍和面纱的印度支那女性不同[15]。
保大帝退位
1940年,日本乘法国本土被德国占领之机,出兵占领东京、交趾支那和安南,但继续维持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也没有骚扰顺化的皇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1945年3月,在日本人操纵下,保大帝宣布从法国独立,东京、交趾支那和安南重新统一,成为“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越南帝国。但不久之后,越盟的革命领袖胡志明促使保大帝退位。保大留在国内一段时期,担任新政府的顾问,南芳也担任越南重建委员会成员,并资助越南红十字会。1946年,保大一家离开越南前往香港。
晚年生活
1947年,共产党夺取越南北部政权之后,南芳及其子女移居到法国戛纳附近的Château de Thorens,那里有她的外祖父在20世纪初购买的产业[6]。1949年,保大回到越南南部,担任越南国的国长(国家元首),但在1955年再度遭到吴廷琰的驱逐。1955年南芳与丈夫保大分开,当时越南政府宣布没收皇族的个人财产,但不包括1949年以前南芳拥有的房地产[16],这些产业包括南芳父亲在大叻的别墅,现在是林同省博物馆[17][18]。
1963年9月16日,南芳在法国科雷兹省小村庄沙布里尼亚克附近佩尔什酒庄(Domaine de La Perche)的家中因心脏病发作去世[19]。南芳埋葬在当地公墓,保大没有前去参加葬礼[20]。
有关电视剧
2004年,南芳皇后被一部越南电视连续剧《皇室的黄昏》(Ngọn Nến Hoàng Cung)搬上了电视屏幕。
子女
南芳皇后共有5名子女,大部分都在南芳皇后过去就读的法国天主教学校群鸟修道院接受教育。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