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郡中国古代的秦昭襄王时设置,位于今湖北省荆州一带。

事实速览 历代变更, 设置 ...

建置沿革

秦汉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占,设置南郡[1]

前206年,项羽立楚义帝柱国共敖为临江王,以南郡为临江国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灭临江国,复置南郡

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南郡领十六县:江陵、宜成、巫、姊归、临沮、夷陵、醴陵、孱陵、销、竟陵、安陆、州陵、沙羡、西陵、夷道、下隽。[2]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立皇子刘阏于为临江王,改南郡为临江国。四年(前153年),临江王薨,国除,复为南郡。七年(前150年),废皇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改南郡为临江国。中二年(前148年),临江王自杀,国除,复为南郡[3]南郡为荆州刺史部的首郡。

西汉后期,南郡领十八县:[4]

更多信息 县名, 治所今在 ...

王莽时,改南郡为南顺郡东汉初复为南郡[5]。东汉时,省郢、高成二县,武陵郡之佷山县改属南郡[6]

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徙封钜鹿王刘恭为江陵王,改南郡为江陵国。元和二年(85年),徙封江陵王刘恭为六安王,复为南郡[7]

Remove ads

六朝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权臣曹操趁荆州牧刘表去世、继任刘琮向他投降,占领南郡北部的襄阳等地,将其并入新设立的襄阳郡,又分南郡枝江县以西以枝江、夷陵、巫县、秭归4县置临江郡。次年(209年),会稽太守孙权甘宁率军攻占临江郡,周瑜率军攻占江陵。孙权不承认曹操的区划,故临江郡易主后自动取消,其地仍属南郡。后孙权将南郡移交盟友荆州刺史刘备,郡治移到公安(与江陵隔江相望)。刘备分南郡之夷道、佷山、夷陵等县立宜都郡[8]其余为襄阳郡,以关羽为太守,后仍改襄阳郡为南郡,治江陵。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又派吕蒙袭取南郡。曹丕伐吴后,临沮、旌阳二县被曹魏夺取,后并入襄阳郡。伐吴之战后,江陵因百姓被迁走不堪为治所,东吴南郡治公安,主将屯乐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灭孙吴,改南郡为新郡,寻复为南郡,复治江陵;分南郡江南为南平郡[8]。太康中,南郡领十一县:江陵、编、当阳、华容、鄀、枝江、旌阳、州陵、监利、松滋、石首[9]。太康十年(289年),徙封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改南郡为楚国[10]晋惠帝元康二年(291年),复为南郡东晋时,省石首县,松滋县改属安丰郡,鄀县改属襄阳郡,襄阳郡之临沮县改属南郡。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旌阳县并入枝江县。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州陵、监利二县改属巴陵郡。此时,南郡仅余江陵、华容、当阳、临沮、编、枝江六县[8]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次年立萧詧为傀儡皇帝,后梁仅据有荆州一州。

隋唐

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灭后梁,废南郡,其地属荆州,置江陵总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荆州为南郡。南郡领十县:江陵、长杨、宜昌、枝江、当阳、松滋、长林、公安、安兴、紫陵。[11]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改南郡为荆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荆州为江陵郡[12]

人口

  •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南郡有125579户,718540口。[5]
  •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南郡有162570户,747604口。[6]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南郡有55000户。[9]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南郡有14544户,75087口。[8]
  •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南郡有58836户。[11]

行政长官

南郡守(前278年—前206年)

南郡守(前202年—前155年)

南郡守(前153年—前150年)

南郡太守(前148年—9年)

南顺大尹(9年—25年)

南郡太守(25年—79年)

  • 程汎,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在任,十一年(35年)被擒。[22]
  •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人,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出任,十六年(40年)免官。[23][24]

江陵相(79年—85年)

南郡太守(85年—289年)

楚内史(289年—291年)

南郡太守(291年—360年)

  • 刘务,晋怀帝永嘉中在任,被杜曾灭门。[40]
  • 周玘,字宣佩,义兴阳羡人,晋愍帝建兴元年(314年)除,未之郡,卒。[39]
  • 陶臻,字彦遐,寻阳人,晋成帝咸和中在任,卒官。[41]
  • 庾翼,字稚恭,颍川鄢陵人,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到六年(340年)在任。[42]
  • 王愆期,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在任。[42]
  • 桓宣,谯国铚人,晋康帝建元中除,以代王愆期,未之官,卒。[43]

南郡相(360年—403年)

  • 谢玄,字幼度,陈郡阳夏人,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到太元二年(377年)在任。[44]
  • 刘波,字道则,彭城人,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在任。[45]
  • 江绩,字仲元,陈留圉人,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离任。[46]
  • 杨佺期,弘农华阴人,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到二年(398年)在任。[47]
  • 卞范之,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出领。[48]
  • 桓石康,谯国龙亢人,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离任。[49]

南郡太守(403年—412年)

  • 鲁宗之,字彦仁,扶风郿人,晋、楚之际在任。[50]
  • 王腾之,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在任。[49]
  • 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出任。[51]
  • 江夷,字茂远,济阳考城人,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到八年(412年)在任。[52]
  • 毛脩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在任。[53]

南郡相(412年—420年)

  • 毛脩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晋安帝义熙十一年(415年)到十二年(416年)领。[53]
  •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到十四年(418年)在任。[52]
  • 王惠,字令明,琅邪临沂人,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领,不拜。[54]
  • 张邵,字茂宗,吴郡吴人,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出领,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改为太守。[55]

南郡太守(420年—453年)

  • 张邵,字茂宗,吴郡吴人,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由相改称,同年离任。[56]
  • 王华,字子陵,琅邪临沂人,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到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在任。[56]
  • 庾登之,字元龙,颍川鄢陵人,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出任,三年(426年)免官。[52]
  • 谢述,字景先,陈郡阳夏人,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出领。[57]
  • 孔灵符,会稽山阴人,宋文帝元嘉末在任。[58]
  • 张畅,字少微,吴郡吴人,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离任。[55]

南郡内史(453年—454年)

南郡太守(454年—479年)

  • 颜师伯,字长渊,琅邪临沂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在任。[60]
  • 孔道存,会稽山阴人,宋孝武帝大明中在任。[61]
  •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年)除,不行。[62]
  • 张悦,吴郡吴人,刘子勋义嘉元年(466年)离任。[55]
  • 萧惠开,南兰陵人,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除,未拜。[63]
  • 张悦,吴郡吴人,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到六年(470年)在任。[64]
  • 萧惠开,南兰陵人,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除,未拜,卒。[63]
  • 刘怀珍,字道玉,平原人,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离任。[65]
  • 王秀之,字伯奋,琅邪临沂人,宋顺帝昇明二年(478年)到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在任。[66]

南郡内史(479年—493年)

  • 崔慧景,字君山,清河东武城人,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在任。[67]
  • 王奂,字彦孙,琅邪临沂人,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到齐武帝建元四年(482年)在任。[68]
  • 全景文,字弘达,吴郡人,齐武帝建元四年(482年)到永明元年(483年)在任。[69]
  • 沈冲,字景绰,吴兴武康人,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到三年(485年)在任。[70]
  • 傅琰,字季珪,北地灵州人,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年)出任,五年(486年)卒官。[71]
  •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齐武帝时任。[72]
  • 王秀之,字伯奋,琅邪临沂人,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出任。[66]

南郡太守(493年—497年)

  • 何昌宇,字俨望,庐江灊人,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到齐海陵王延兴元年(494年)在任。[73]
  • 萧遥光,字元晖,始安王,兰陵人,齐海陵王延兴元年(494年)到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年)在任。[74]
  •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年)出任。[72]
  •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年)离任。[75]

南郡内史(497年—498年)

  •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年)出任,永泰元年(498年)改为太守。[72]

南郡太守(498年—501年)

  •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齐明帝永泰元年(498年)由内史改称,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离任。[72]
  • 萧颖胄,字云长,兰陵人,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出任,三年(501年)正月改为尹。[76]

南郡尹(501年)

  • 萧颖胄,字云长,兰陵人,齐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正月由太守改称,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三月离任。[76]

南郡太守(501年—587年)

  •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谯人,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在任。[77]
  • 柳忱,字文若,河东解人,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到六年(507年)在任。[78]
  • 夏侯亶,字世龙,谯郡谯人,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在任,父忧解职。[79]
  •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到七年(508年)在任。[80]
  • 韦叡,字怀文,京兆杜陵人,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到八年(509年)在任。[78]
  • 王峻,字茂远,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天监中在任。[80]
  •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梁武帝天监中在任。[81]
  • 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年)出任。[82]
  • 丘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梁武帝天监中在任。[83]
  •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梁武帝普通中出任,大通中离任。[84]
  • 刘之亨,字嘉会,南阳涅阳人,梁武帝大通中出任,中大通中卒官。[84]
  • 贺革,字文明,会稽山阴人,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卒官。[85]
  •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大同中在任。[86]
  •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梁武帝中大同中出任,太清三年(549年)离任。[86]

南郡太守(607年—621年)

国主

西汉临江国(前155年—前153年)

临江国(前155年—前153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江王 哀王 刘阏于 前155年—前153年 汉景帝第四子
无子,国除

西汉临江国(前150年—前148年)

临江国(前150年—前148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江王 闵王 刘荣 前150年—前148年 汉景帝长子
无子,国除

东汉江陵国(79年—85年)

江陵国(79年—85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江陵王 刘恭 79年—85年 汉明帝第三子
徙封六安

西晋楚国(289年—291年)

楚国(289年—291年)
传位 号谥 姓名 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楚隐王 司马玮 3年 289年—291年 晋武帝司马炎第八?九?子[88]
伏诛,国除

东晋南郡公国(360年—403年)

南郡公国(360年—403年)[89][90]
以平关洛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郡开国公 宣武公 桓温 360年—373年
2 南郡开国公 桓玄 ?—403年 桓温子
进封楚王

东晋南郡公国(412年—420年)

南郡公国(412年—420年)[91]
以平桓谦之功封,食邑5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郡开国公 烈武公 刘道规 412年追封
2 南郡开国公 刘义庆 415年—420年 刘道规兄子
宋受禅,进封临川郡王

南朝宋南郡王国(453年—454年)

竟陵国(424年—432年)/南谯国(432年—453年)/南郡王国(453年—454年)丨食邑5000户→10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竟陵郡王→南谯郡王→南郡王 刘义宣 424年—454年 宋武帝第六子
伏诛,国除

南朝齐南郡王国(479年—493年)

南郡王国(479年—493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郡王 萧长懋 479年—482年 齐武帝长子
2 南郡王 萧昭业 482年—493年 萧长懋长子
立为皇太孙,国除

南朝齐南郡王国(497年—498年)

南郡王国(497年—498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郡王 萧子夏 497年—498年 齐武帝第二十三子
伏诛,国除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