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博物馆展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博物馆展示指为博物馆中的物件加上诠释之“陈列(display)”[1],为传统博物馆的四大功能之一[2]。对应的英语词汇为exhibit。其目的在与观众沟通,是一组带有意图的观念呈现[3]。换言之,“展示”即是透过物品的陈列及诠释与观众沟通,旨在传达某种观念。然而,博物馆的发展与19世纪的民族国家兴起息息相关,殖民色彩浓厚,故人们亦常质疑博物馆展示的客观性[4]。此外,在博物馆实务与学界中,对于博物馆的展示也有许多的讨论。除前述之中立性外,关于物件代表性、诠释学观点、展示空间规划、展示设计[5]、观众异质性[1]、展览媒材[6]等,皆是常见之议题。

分类

展示的类型可依分类的依据,分为以下两种[1]

  • 意图/目标
    • 娱乐/美学性展示──娱乐/美学类物件的展示 [7]
    • 概念性展示──理念的呈现
    • 事实性展示──资讯的传达
Thumb
台湾股票博物馆内依时间先后顺序的展示,即为系统性展示
  • 资料编列
    • 系统性展示──依物件之相似性安排展示,如相关种类的鸟类展示。
    • 生态性展示──以地域、栖所或相互间的生存关系安排展示,如热带雨林生态展示。

展示手法

展示手法可依其展示设计的过程分为四类[1]

  • 开放性储藏取向

即未经组织的分类陈列。

  • 物件取向

经过藏品选择、研究与诠释,具有展品说明和适当照明,但过于强调物件本身,恐缺乏明确动机或展示概念。

  • 概念取向

强调展示的概念,并依其概念选择展品、诠释方式与其他辅助工具。但若过于极端,恐沦为繁杂的教科书文字,反而缺乏物件展示。

  • 综合取向

综合物件取向与概念取向,兼具物件重要性与展示概念。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