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纳什空难

航空事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納什空難
Remove ads

卡纳什空难发生于1958年10月17日,苏联民航一架编号为CCCP-42362的图-104A型执行由北京经鄂木斯克飞往莫斯科的包机,在飞往莫斯科途中遭遇风切变失速坠毁于卡纳什。机上71名乘客及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罹难者包括由郑振铎蔡树藩率领前往阿富汗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中国文化代表团。

事实速览 事件概要, 日期 ...

事故经过

1958年10月17日,CCCP-42362号客机载着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由北京南苑机场起飞,经停鄂木斯克,飞往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2]由于莫斯科有雾,机师在喀山空管的指示下转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进行备降,当时飞机处于10,000米的高度。随后,飞机进入上升气流区,高度升至12,000米,同时失去空速,机师也无法控制飞机,使得飞机开始下坠。由于升降舵无法调节,飞机无法恢复水平位置,机师仅在2000米处得以使飞机的倾角减小,但已来不及恢复正常。最终在当地时间21时30分,飞机撞向卡纳什西部的一条铁路旁,爆炸起火。

航班情况

涉事的图-104于1958年制造,生产编号86601002,失事前共飞行465小时。机上共载有80人,其中9名机组人员全数为苏联人。乘客中有16名中国人,其中包括由郑振铎蔡树藩马适安阿不都热合满(彼时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谭丕模、刘仲平、林立、姜燕锺兆榕、陈重华等10人组成,准备访问阿富汗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中国文化代表团,以及外交部对外贸易部的出国工作人员肖武刘崇富李福奎宁开逸孙英璞陈朔[3][4]遇难者也包括49名访问中国后回国的外国专家,其中有4名德国人和一名英国人。

纪念

Thumb
位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郑振铎、蔡树藩等十六位遇难同志之墓

郑振铎等16人遇难后,阿富汗王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政府官员先后向中方致唁电。同年10月26日,此次遇难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的骨灰由苏联民航专机护送回北京南苑机场。[4][5]10月31日,16名遇难者的追悼大会在首都剧场举行。[6]此后,16名中方遇难者的骨灰安葬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墓前亦竖立白色大理石纪念碑。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