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腊套鳄属(学名:Karatausuchus)是鳄形超目的一属,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牛津阶到启莫里阶)的哈萨克。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卡腊套鳄属
|
科学分类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纲 Reptilia
|
演化支:
|
真爬行动物 Eureptilia
|
演化支:
|
卢默龙类 Romeriida
|
亚纲:
|
双孔亚纲 Diapsida
|
演化支:
|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
演化支:
|
蜥类 Sauria
|
演化支:
|
主龟龙类 Archelosauria
|
下纲:
|
主龙形下纲 Archosauromorpha
|
演化支:
|
鳄脚类 Crocopoda
|
演化支:
|
主龙型类 Archosauriformes
|
演化支:
|
真鳄脚类 Eucrocopoda
|
演化支:
|
镶嵌踝类 Crurotarsi
|
演化支:
|
主龙类 Archosauria
|
演化支:
|
伪鳄类 Pseudosuchia
|
演化支:
|
鳄类 Suchia
|
演化支:
|
副鳄形类 Paracrocodylomorpha
|
演化支:
|
铠鳄类 Loricata
|
总目:
|
鳄形超目 Crocodylomorpha
|
演化支:
|
坚颅类 Solidocrania
|
演化支:
|
鳄型类 Crocodyliformes
|
演化支:
|
中真鳄类 Mesoeucrocodylia
|
演化支:
|
后鳄类 Metasuchia
|
演化支:
|
新鳄类 Neosuchia
|
属:
|
†卡腊套鳄属 Karatausuchus Efimov, 1976
|
模式种
|
卡腊套鳄 Karatausuchus sharovi
Efimov, 1976
|
关闭
目前只有发现一个化石,正模标本(编号PIN 25858/1)是个保存状态差的完整身体骨骼,是个未成年个体,还保存疑似软组织的痕迹。化石发现于哈萨克南部的卡腊套山脉。在1976年,苏联古生物学家Mikhail Efimov将这个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N. sharovi。这个化石带有超过90颗牙齿,但是化石保存状态差,因此难以确定可鉴定特征。这个标本的完整身长估计约16公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