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欧语语音定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由于原始印欧语(PIE)的分裂,它的语音系统也依据在后代语言中的各种语音定律而分离了。

蓝色: 颚音语言
红橙色: 咝音语言
橙色: 展示前增的语言
绿色: 展示 PIE *-tt- > -ss- 的语言
棕黄色: 展示PIE *-tt- > -st- 的语言
粉红色: 工具格、与格和离格复数以及特定单数和双数展示开始于 -m- 而非通常 *-bh- 的后缀的语言。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原始日耳曼语中格里姆定律,在原始凯尔特语中元音前 *p- 的消失,在原始希腊语中元音前 *s- 的消失,在原始印度-伊朗语中的 Brugmann定律,和在波罗的-斯拉夫语族中的 Winter定律和 Hirt定律。格拉斯曼定律和 Bartholomae定律或有可能仍常见于印欧语言中
辅音
- 注解
- 1 在元音后。
- 2 在塞音(p, t, k)前。
- 3 跟随于一个非重音元音(Verner定律)。
- 4 在(原始日耳曼语)擦音(s, f)后。
- 5 在(PIE)前元音(i, e)前。
- 6 在(PIE) u 前后。
- 7 在 (PIE) o, u 前后。
- 8 在元音间。
- 9 在共鸣音前。
- 10 在次要(后-PIE)前元音前。
- 11 在 r, u, k, i 后(Ruki语音定律)。
- 12 在重音元音前。
- 13 在词结尾。
- 14 在 u, r 后或在 r, l 前。
- 15 在 n 后。
- 16 在最初喉音前。
- 17 在辅音或最初喉音前。
- 18 在新阿维斯陀语中,在元音后。
- PIE 辅音还有声门音理论重构[注 1]。
Remove ads
元音和音节主音辅音
- 注解
- 1 在 wa 前。
- 2 在 r, h 前。 在哥德语而非其他日耳曼语中,合并 /e/ 和 /i/。
- 3 PIE 非同位异音 a 的存在性是有争议的。
- 4 在开音节中(Brugmann定律)。
- 5 在重音下。
- 6 在硬腭音前。
- 7 所谓的元音分裂是有争议的(典型的例子是 *proti-h₃kʷo- > Ved. prátīkam,~ > *protio-h₃kʷo- > Gk. πρόσωπον;*gʷih₃u̯o- > Ved. jīvá-,~ > *gʷioh₃u̯o- > Arm. [keank‘] 错误:{{Lang}}:无法辨识代码 arm(帮助), Gk. ζωός;*duh₂ro- > Ved. dūrá-,~ > *duah₂ro- > Arm. *twār > [erkar] 错误:{{Lang}}:无法辨识代码 arm(帮助), Gk. δηρός)
- 8 在最后音节中。
- 9 在软腭音前并且非重音。
- 10 在随后音节中的 ā 之前。
- 11 在随后音节中的 i 之前。
- 12 在闭音节中。
- 13 在邻接唇音中。
- 14 在邻接唇化软腭音中。
- 15 ā > ē 只在雅典和爱奥尼亚方言中。
- 16 在辅音间,或在词尾于辅音后。
- 17 在词首,跟随着辅音。
Remove ads
例子
- 吠陀梵语: tráyas
- OCS: trьje
- 立陶宛语: trỹs
- 希腊语: treĩs
- 拉丁语: trēs
- 古诺尔斯语: þrir (*t -> þ 格里姆定律)
*kreuh₂,“raw flesh”[5]
- 吠陀梵语: kravíṣ-“raw meat”
- 立陶宛语: kraûjas“blood”
- OCS: krьvь“blood”
- 希腊语: kréas“meat”
- 拉丁语: cruor“raw blood”
- 古高地德语: hrō“raw”
PIE 的语音定律
通过内部重构可以构造一些音位定律有效地先于最终的 PIE 的分裂。
- Sievers定律 (Edgerton定律, Lindeman 的意见)
- Bartholomae定律
- Szemerényi定律
- Stang定律
- Siebs定律
注释
- 单元格中用 / 分隔最初声门音理论和修正声门音理论的重构。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