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反德
對德國人和德國事務的仇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反德(德语:Deutschenfeindlichkeit[注1];英语:Germanophobia[注2])是一种心理普遍仇视德国人和有关德国事务的排外情绪。过去主要是基于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例如以色列与中东、东欧等,但现时则指是德国在欧洲联盟所主导的角色,批评德国过度强硬的外交态度,蛮横地干涉及操纵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政策,例如现时德国针对希腊等债务高筑的国家,要求那些国家实行严格苛刻的紧缩政策以给予贷款偿还债务,并削减赤字。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1年11月12日) |

Remove ads
例子
- 2003年7月2日,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鲁斯柯尼在担任欧洲主席期间,针对批评演说的德国议员时,如此回答:“最近意大利正拍摄一部有关纳粹集中营的电影,我建议你去饰演一个卫兵(kapo,意指在集中营的卫兵)。”引发争议,德国总理施罗德要求他道歉,并为此召唤意大利大使表达严重抗议[2][3]。
- 2009年7月,在德国的一名埃及孕妇马尔瓦因提告俄罗斯裔德国人的诽谤案,就在德累斯顿法庭审理期间被刺10多刀致死。事后引起埃及媒体的关注报导,死者遗体送回埃及时,出席丧礼的数百位埃及民众高呼打倒德国的口号[4]。
- 2011年10月26日,由于德国政府主张对希腊采取更严厉的经济紧缩政策,引起希腊方面对德国的敌意。路透社报导一些希腊媒体如《自由新闻报》发行的反德漫画,把希腊财长韦尼泽洛斯(Evangelos Venizelos)描绘成对希腊公民咆哮,旁边站着一位监视的德国兵。另一副是德国士兵质问韦尼泽洛斯“为何希腊的劳动力储备名单是空的?”旁边的希腊年轻人说:“因为上次你们(指德国人)杀了太多共产党人、犹太人、同性恋、吉卜赛人和智能不足者。”该漫画有意将德国比做纳粹[5]。
- 2015年,希腊因为不满德国纾困条件中过苛的经济紧缩政策,向德国索讨二次大战的损失2787亿欧元。
Remove ads
对德国人的贬称
英文
图片集
-
图为一次大战后英国民间团体的反德宣传,标题上写着“一日德国人,永世德国人,1914到1918年,决不重蹈覆辙”。底下小字是:记住!雇用德国工人意味着英国劳工失业;销售德国货意味着英国货滞销。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