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克拉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克拉辛(英语:Pankration,[注 1]发音:/pænˈkreɪti.ɒn, -ʃən/;[来源请求] 古希腊语:Παγκράτιον,发音:[paŋkráti.on],希腊文拉丁转写:Pankrátion)是一项公元前648年引进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注 2]的徒手格斗运动,简言之即古希腊式搏击。参赛者不仅使用拳击和摔跤两种格斗技能,还采取踢技、擒抱、关节技,还有寝技等其他武术招法,比赛规模类似今日综合格斗,[1]但却相当残暴。这术语源自古希腊文παγκράτιον(pankrátion),意思是“all of power(全部的力量)”,来自 παν-,(pan-),意即:“all-/所有的”,和 κράτος,(krátos),意即:“strength/力量、might/气力、power/本领”两个希腊字汇组成。[2]
古奥会“重点赛事”基本上就是三个技击项目。古希腊拳击虽然残酷,却被视为一项公平的运动。其宗旨是相互尊重和公平竞争受到时人重视。摔跤于公元前708年纳入比赛,仍然被视为一项崇高的运动。[3]三种赛事对照,前二者与潘克拉辛相较逊色许多,它不像其他现代格斗运动那样有重量级别划分;也没有时间限制,比赛直到两个对手中的一方投降才会结束。[4]习练潘克拉辛的武人英文写作“Pankratiast”,意思就是潘克拉辛格斗士,[注 3]潘克拉辛“不像比赛却近似决斗”,无法让现代文明社会接纳,但它可是古奥会最激烈也备受推崇的赛事,这项运动充分体现古希腊思想中“阿睿提(古希腊语:ἀρετή,罗马化:Arete)”的概念──“阿睿提”象征着生活各个方面的卓越,包括体能和心智的强大。[5]不单是潘克拉辛,对当时所有运动员而言,训练就是通往阿睿提的道路,这也是希腊体育的终极目标。
关于潘克拉辛的沿革(比试、竞赛)和武术训练层面,其现存资料非常少,很难再做出更精确陈述。据信,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毁灭导致大量文献纪录化为乌有,后世人们对此拳艺知之甚微。
Remove ads
定义
所谓潘克拉辛在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第一卷第五章》(Ρητορική Α 5-14, 1361β)中对其定义如下:
“ | ὁ δὲ θλίβειν καὶ κατέχειν παλαιστικός, ὁ δὲ ὦσαι τῇ πληγῇ πυκτικός, ὁ δ' ἀμφοτέροις τούτοις παγκρατιαστικός | ” |
英译参考:
“ | he who can grip and hold down is good at wrestling; he who can drive an adversary from his ground with the right blow is a good boxer: he who can do both the last is a good pancratiast[6] | ” |
中译(依据英译部分):
“ | 能够抓住并压制对手者擅长摔跤;赛场上能够击倒对手者乃优秀拳家:能够两艺通晓者实为最佳潘克辛格拉斗士 | ” |

罗马史上享有“哲学家皇帝”美誉的马可·奥理略曾言:
“ | all sports entertain; Pankration builds morale.[7] | ” |
中译:
“ | 一切运动皆为娱乐;而潘克拉辛则能鼓舞士气。 | ” |
上述这段话完美诠释潘克拉辛对罗马军人意义何在。
这项运动也可以被理解为武术;就中国人角度审视,它是“古希腊搏击术”,一种欧洲发展的古老拳艺,貌似散打,但它却多了寝技内容。
潘克拉辛曾一度被误认成今日综合格斗先驱。
Remove ads
缘起


古希腊以其灿烂历史和对世界贡献丰富文化而闻名。从哲学、科学、雕刻到建筑,希腊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他们文化中有常被忽视的一个面向就是传统武术,尤其被称为“潘克拉辛”这种古老格斗运动,因为缺乏许多史料来源,学术研究很难做出详细的陈述,导致后世中西方学者几乎很少提及。
Remove ads
根据希腊神话所述,英雄赫拉克勒斯和忒修斯他们与敌手对抗中同时运用摔跤以及拳击技能,从而创立了潘克拉辛。据说忒修斯曾在一场摔跤比赛以潘克拉辛击败厄琉息斯的刻耳库翁,这是他通往雅典航道上其中一项试炼,也在迷宫内用相同武艺打倒牛头怪,忒修斯这项武艺是雅典娜女神所教导,并再传授人们。而赫拉克勒斯则从古代艺术品中常见祂被描绘使出潘克拉辛绝技制服涅墨亚狮子,[1][8]前者说法根据保萨尼亚斯;后者则出自普鲁塔克描述。[9]这种与神话连结的起源说更增添其吸引力,因为潘克拉辛被视为对运动员体力和神恩的考验,[5]显然地它强调了这门武艺背后有更神圣因素存在。[注 4]
于此情况下,潘克拉辛又称之为pammachon或pammachion(πάμμαχον or παμμάχιον), 意即“total combat(浑身解数)”,由πᾶν-,pān-, “all-(所有)”亦或“total(全面)”,以及μάχη,machē,“matter(事物)”组成。pammachon一词较古老,[10][11][页码请求]后来使用率远低于pankration。[注 5]
神话英雄肇始说难免牵强,相对于今人而言不足采信。若从历史发展脉络追溯,较可能出现确切证据。主流学术观点认为潘克拉辛发端于公元前七世纪的希腊社会;随着人们对透过格斗运动施展更多技法的希求日益提升,潘克拉辛体现出拳击和摔跤无法企及的“全方位较量(total contest)”那种态势。[12]然而,有证据显示潘克拉辛无论是竞技亦或搏斗形式,可能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在希腊流传。[13]
传扬于上古时代之潘克拉辛亦即结合拳击(pygmē/pygmachia – πυγμή/πυγμαχία)跟摔跤(palē – πάλη)两种搏斗术的一项赛事,[注 6]同时还允许施展其他招数,比如腿法、擒拿术,由此创设出类似今日综合格斗比赛那种包罗武术四大技能(踢打摔拿)的运动。有史料证明,尽管比赛场合以拳脚击倒(knockouts)对手获胜很常见,但大多数潘克拉辛比赛却是用摔跤技法压制对手来决定胜负(以降伏技或关节技令对手屈从);[来源请求]希腊人两千多年前就验证今日中国拳王徐灿那句至理名言:“街斗遇见摔跤手,拳王也得绕道走”。可说潘克拉辛格斗士本身就是技艺精湛的摔跤手,擅长运用摔倒(takedowns)、绞技和关节技各种招数。在激烈情况下,潘克拉辛竞技过程甚至会造成其中一名选手死亡,而仅存者则被判定胜出。故此,1896年现代奥运创建伊始,除潘克拉辛外,多数古代奥运体育项目获得恢复,而不考虑设立这种残暴性赛事主因,里昂大主教皮埃尔-赫克托·库利埃向现代奥运会发起人皮耶·德·古柏坦正式宣布恢复奥运活动,他还表示::“We accept all events to be reinstated, except Pankration.(唯除潘克拉辛,我们赞同恢复所有奥运赛事。)”,从这声明得知它已被认定为一种野蛮活动,此观点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对综合格斗的看法;[14][15]像是英国医学会曾经呼吁禁止综合格斗运动;从今日眼光看待潘克拉辛或综合格斗,很大程度违反体育精神。[注 7]事实上,潘克拉辛发展历程中,由于竞技场内发生过许多参赛者死亡事件,约公元前200年之后,如果裁判认为较技中出现一名或两名运动员有生命危险之虞,他们有权终止比赛。[4]

然而,这门武艺昔日还被士兵用于保家卫国。换句话说,古希腊时代潘克拉辛并非仅是一项技击运动;它还是希腊士兵军事训练课程之一──包括著名的斯巴达重装步兵和亚历山大大帝麾下马其顿方阵皆有拳脚操演。据悉,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人的剑与矛断裂后,便采取赤手空拳和牙咬方式进行战斗。[16]希罗多德提到公元前479年希腊人和波斯人在伊奥尼亚爆发的米卡勒战役中,希腊联军以雅典人战斗能力最优秀,而雅典人里表现最为出色者是一位武艺高强的潘克拉辛格斗士──欧提努斯(Euthynus)之子赫莫利库斯(Hermolycus)。[17]马其顿作家波利艾努斯(Polyaemus)也记载亚历山大大帝父亲腓力二世,他曾与一位潘克拉辛格斗士进行喂招,偕同兵勇则一旁观摩;[1]而亚历山大大帝本人亦高度赞赏这门格斗技艺,他招募军队时即优先延揽擅此艺者,认为接受过潘克拉辛训练的士兵是部队中坚。
古希腊时代,武术旨在训练士兵应对残酷战争中兵器可能会发生毁损、丢失的情况,此刻须仰赖徒手搏斗才有一线生机之可能。使得潘克拉辛成为实用且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当时城邦林立,彼此因利益导致干戈;而小国寡民的政体型态下,每个公民都须履行捍卫国家义务。那时代,连哲学家也是战士,出身贵族家庭的柏拉图年轻时就是一位摔跤手,他更是潘克拉辛格斗士。本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他的摔跤师傅阿尔戈斯的阿里斯顿(Ariston of Argos)因其体格健壮而给他起了个绰号叫“Platon”(意为“宽肩〔broad shouldered〕”);[3]然而这个说法可能是杜撰,当代学术界普遍不认可。[18][19][20][21]
另一方面,古希腊人是信仰虔敬的民族,膜拜十二神之外,还衍生祭祀英雄传统;古奥会发展伊始本具浓郁宗教色彩,他们认为每一项运动规则皆由一位神明或英雄制定,[3]而有的运动员会在死后被奉为英雄受世人敬仰,最著名例子就是萨索斯岛的提阿根尼斯,他曾获得潘克拉辛与拳击双料冠军;总的来说由战争、宗教种种因缘促成古希腊民族尚武风气的形成。
古代潘克拉辛格斗士的英勇事迹在希腊体育史上堪称传奇。关于昔日冠军传说不胜枚举,这些人被视为无敌的存在。阿里希翁、迪奥希普、斯科图萨的波吕达玛斯以及提阿根尼斯(古希腊同名现象普遍,西元一世纪后通常称他为萨索斯岛的提阿根尼斯,予以确认)都是最受认可的名流。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所取得伟大功绩就是古希腊竞技史上最鼓舞人心的成就之一,并在数个世纪的时间里激励著希腊世界;西元二世纪罗马时代的希腊地理学家兼旅行家保萨尼亚斯,[22]在著作《希腊志》中也为后世人们重述这些故事。[来源请求]

迪奥希普(Διώξιππος)是在公元前336年赢得奥运潘克拉辛冠军的雅典人,并服役于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亚洲军队中。他作为一名受人敬仰潘克拉辛格斗士,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亚历山大大帝圈子里的要员。此等背景下,他接受了亚历山大麾下精兵之一考瓦古(Κόραγος)的挑战,约定在亚历山大与其军队面前进行武装对决。该场比试马其顿人和亚历山大都支持考瓦古,而希腊人则站在迪奥希普那方。考瓦古全副武装:身着昂贵铠甲,手持兵器包括标枪、萨里沙长矛,腰间配挂希腊短剑,另一边迪奥希普则赤身裸体,身上涂满油仅拿一根中等大小棍棒配合其精湛潘克拉辛拳艺准备出击。这场比试被视作近乎一场神祇间的较量,由于考瓦古壮硕体格和闪亮盔甲令人望而生畏,人们认为他是阿瑞斯化身;而迪奥希普武功高强、训练有素,并且选择棍棒作为武器,则像极了赫拉克勒斯。两人体格都一样魁梧且力大无穷,决斗过程中,考瓦古向迪奥希普投掷标枪,但被巧妙地躲开,当他试图挥舞长矛时,迪奥希普用棍棒将之打断,最后考瓦古拔剑之际,迪奥希普迅速运用潘克拉辛招数将这位马其顿战士摔倒。[23]占有器械优势的考瓦古反被打败,迪奥希普将脚踩在考瓦古的喉咙处,亚历山大及时出面阻止,命令获胜者放过考瓦古性命,迪奥希普才没有将其击杀。然而,这位格斗士此举无意间彻底羞辱到君王及马其顿人颜面,后来迪奥希普遭诬陷盗窃被迫自戕。[来源请求]
还有一则是比试结果出现扭转现象的离奇赛事,一位叫菲加利亚的阿里希翁(Ἀρριχίων)格斗士,尽管已于赛中身亡,却在古奥会上赢得潘克拉辛冠军。他的对手使出锁喉技欲令其窒息,阿里希翁拼命想挣脱及破招,结果扭断了对手的脚趾(有些记录说是脚踝)。对手几乎痛得昏了过去,不得不屈服。当裁判抬起阿里希翁的手时,人们发现他已死于锁喉。他的遗体被戴上橄榄花环,被奉为英雄送回菲加利亚。[24]
保萨尼亚斯曾提到一位来自梅萨纳的摔角手列昂提斯库斯(古希腊语:Λεοντίσκος,英语:Leontiscus)。他写道:列昂提斯库斯摔跤技法和西库翁人索司特拉图斯(Sostratus)的潘克拉辛招数类似,因为列昂提斯库斯于摔技窍诀掌握上不甚娴熟;而是使用掰弯竞敌手指的技巧取胜。[25]
罗马帝国时代,罗马人将希腊格斗运动(拉丁语拼写为:pancratium)纳入他们竞技赛中。[26]公元393年,信奉基督教的帝国东部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公元394年–395年才统治整个帝国)下令废止潘克拉辛、角斗士竞赛,以及一切异教庆典。公元399年,境内角斗士学校正式关闭,最终公元404年皇帝霍诺里乌斯正式废除角斗士比赛,依附罗马竞技的潘克拉辛传承就此结束。值得商榷的是“人们决不可能舍弃赖以求生的技能”,罗马皇帝废除角斗竞技出于宗教因素,空手搏斗武艺在冷兵器时代完全失传几率很小,那时代军人除了兵器训练仍须搭配拳脚的操演;作为古希腊人徒手格斗希求应运而生的潘克拉辛,发轫于公元前648年,直到公元393年而消亡,能考察的年代断限一共是1041年,这历史阶段之后便销声匿迹,主要原因是缺乏文献记载;然而也有证据表明,潘克拉辛以地下活动模式延续到西元六世纪。[27]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 体能训练和健身史
- 桑索斯的赫莫杰尼斯
脚注
引用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