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地蜥

蜥蜴科草蜥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地蜥
Remove ads

台湾草蜥学名Takydromus kuehnei),又名古氏草蜥,为蜥蜴科草蜥属爬行动物。分布于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生活习性为地栖或树栖。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关子岭[1][2]

事实速览 台湾地蜥, 科学分类 ...

台湾草蜥曾经归入地蜥属,名为台湾地蜥Platyplacopus kuehnei)。

Remove ads

描述

体长最大不超过6公分,尾长大约体长之2倍。下颌具4对颏片,与梭德氏草蜥同为四对,台湾其余草蜥皆三对。背部颜色以褐色为主,腹面为白色,身体两侧由鼻端开始,横越眼睛有1黑色纵带,延伸至尾巴基部,其上并常夹杂许多圆形金黄色斑,体背亦常有2条深色的纵条纹。有三到五对鼠蹊孔,此点与其他草蜥之一至二对鼠蹊孔不同。脚趾末节稍长,略呈侧扁。[3]

栖地

在台湾分布于全岛低海拔的山区及平地,可在草丛、石堆与森林边缘发现其踪迹。

习性

日行性,以昆虫及小型节肢动物为为食。卵生,有1次生1颗卵的记录,擅攀爬,常停栖在低矮的草丛、大石块上晒太阳, 亦可在树冠层活动。[3]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