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琴弦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琴弦式
Remove ads

古琴演奏时,须将七根弦散音调成一定的音阶,称为弦式

Thumb
正调音阶

正调弦式

在古琴音乐中最常用的是正调弦式,一弦至七弦音名是“C-D-F-G-A-c-d”,首调唱名是“sol-la-do-re-mi-sol-la”。按十二律,以第一弦为黄钟,第三弦仲吕为宫,一弦至七弦音名为“下徵、下羽、宫、商、角、徵、羽”。[1] ,正调弦式又称仲吕均

其他弦式

正调式以外的弦式亦称为外调,主要有蕤宾调﹑慢角调﹑清商调﹑太簇调﹑慢商调﹑无射调﹑凄凉调等。

为使散音适应不同调的作品和按音音位演奏方便,可以在正调弦式基础上,通过收紧(“紧”)或放松(“慢”)一定的弦数,改变宫音位置和弦间关系,成为新调音阶弦式。例如,紧五弦使五弦升高半音,得到C-D-F-G-A(B)-C-D,称为无射均弦式。

还有的情况是为演奏方便起见,而在宫调弦式基础上的变化,打破了原来弦间纯音程关系,通常这些弦式有特别的名称(如《广陵散》所用的“慢二弦”,《胡笳》曲的用的“紧五慢一”弦式)。古琴音乐中可见到20多种不同的弦式,常用的有三四种。这些弦式的命名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存在很多别名。有的虽借用十二律名称,但可能异于相应宫调式,例如,“蕤宾调”在古琴中为紧五弦的降B宫调式,十二律中的蕤宾代表“F”音。

定弦法

与其他乐器合奏时,通常将正调的五弦定为A(四徽泛音为a1,440Hz),一般称作“标准音”。

独奏时,通常只要校准七弦间的相对音高即可,无特定音高,不需调为标准音。实务上,用标准音定弦的琴家甚少。

古琴的定弦法有多种。

散音法:直接弹奏各弦散音,然后听辨出不同弦间的音程关系,这种方法需要灵敏的听觉和固定音高感觉,较难掌握。

按音法:按三分损益法,通过比较某弦五度按音和另外一弦散音得到纯音程关系。这种方法对制作时的徽位安装和弹奏时取音按弦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因此也较难掌握。

泛音法:通过比较两条弦上的五度和八度泛音来确定弦间的纯音程关系,是最实用也是最易掌握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常见弦式列表

更多信息 弦式, 定弦法(在正调弦式基础上) ...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