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帝汶岛
太平洋岛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帝汶岛(印尼语:Pulau Timor,葡萄牙语:Ilha de Timor)是位于马来群岛南端的岛屿,为小巽他群岛中面积最大者[1]:167,总面积约30,777平方公里[1]:167。该岛地处东南亚海域,坐标约为9°14′S 124°56′E,北临弗洛勒斯海,南濒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相距不足500公里。岛屿东部为独立国家东帝汶,西部通称西帝汶,属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管辖;此外,东帝汶的欧库西区作为一块飞地,位于西帝汶境内。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2年4月23日) |
“帝汶”一名源于马来语“Timur”,意为“东方”,因其位于小巽他群岛东端而得名,此称后亦为东帝汶采用为国名。岛上人口约331万(2020年估计),涵盖11个主要民族语言群体,其中以西部的阿托尼族和中东部的德顿族为最大族群。语言使用呈现多元性:东帝汶以德顿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西帝汶则以印尼语为官方语言,另有多种地方语言如乌布梅托语等流通;宗教以基督教为主,但东西部教派分布差异显著,西帝汶以新教为多,东帝汶则以天主教占绝对多数。
帝汶岛地质属班达弧外缘,因澳大拉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抬升,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点为东帝汶境的拉梅劳山,海拔2,963米。经济活动涵盖油气开发、咖啡种植与旅游业,其中位于西帝汶的古邦是岛上最大城市。岛屿历史深受殖民影响:16世纪初葡萄牙率先登陆欧库西地区,其后与荷兰争夺控制权,形成东部属葡、西部属荷的分治格局,此殖民遗绪亦奠定当代帝汶岛的政治划分基础。
Remove ads
名称
“帝汶”一名源于马来语中的“Timur”,意为“东方”,因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东端而得名,该名称日后也为东帝汶采纳为国名[2]。在中文译名方面,帝汶岛是檀香的重要产地,很早就被中国古籍提到,并曾有多种译法。《诸番志》称其为“底勿”,《岛夷志略》作“古里地闷”(“古”为“吉”之误,“吉里”意为“山”),《星槎胜览》作“吉里地闷”,《东西洋考》译作“迟闷”和“池闷”,《海岛逸志》译作“知汶”,《海录》译作“地问”[3]。
人口与族群
人类学家在帝汶发现了11个不同的民族语言群体,其中最大的是帝汶岛西部的阿托尼族和帝汶中东部的德顿族。大部分帝汶土著语言属于南岛语系的帝汶-巴巴尔语支。尽管缺乏词汇证据,但帝汶的非南岛语系语言被认为与哈马黑拉、西新几内亚的语言有关[4][5]。这些族群多属新马来系诸族,分别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及公元1000年来到当地[6][7]:87。
东帝汶的官方语言是德顿语和葡萄牙语,西帝汶的官方语言是印尼语,而瓦布梅托语是古邦、中南帝汶和中北帝汶地区也较常使用。由于印尼军事占领的历史,东帝汶也有不少居民可以理解印尼语[7]:88[8]。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