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中國家歌劇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中国家歌剧院是位于台湾台中市西屯区七期重划区里的大型公有展演空间,为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占地57,685平方米。歌剧院内拥有大剧院(2,007席)、中剧院(794席)、小剧场(200席)以及一个小型户外剧场,另有餐饮空间与空中花园。
此条目疑似为广告或包含宣传性内容。 (2024年11月6日) |
Remove ads
2001年10月全案历经波折始获得文建会核定补助一半的兴建经费,并以戏剧表演为主,依照台中市政府的意愿定位为台中市政府自行办理之地方层级文化设施。[1]2005年的国际竞图由伊东丰雄获得首奖。2009年12月由丽明营造主建,2015年获得中华民国国家企业竞争力发展协会国家建筑金质奖,其独创的建筑工法(曲墙建筑工法和水幕防火设计)也获得专利[2]。歌剧院于2014年11月23日由马英九与胡志强落成剪彩后[3],于2015年1月1日按照既定期程闭馆,封馆施作修改工程[4],至2016年9月30日再次启用开幕[5][6]。2018年获得日本好设计奖Good Design Best 100[7]。
台中国家歌剧院是一座人与艺术共生的剧场,是表演艺术、生活休憩与吸取新知的地方。每年的核心展演以三大系列节目配合节气展开,包括:从艺术新观点切入、运用新媒材跨域混搭的“NTT艺想春天”,轻松入门全龄共赏、音乐剧盛宴的“NTT夏日放/FUN时光”,无畏而有为、从历史轨迹走出时代观点的“NTT遇见巨人”,与所有观众一起从歌剧院出发,打开艺术之窗,看见全世界。
除了大中小剧场展演外,歌剧院更自非典型剧场空间发展数位/音景艺术的主题展演,透过展演与国际交流,创造艺术经济力,翻转中台湾。[8]
歌剧院未来将以科技为钥,开启表演艺术新视角,为现实生活扩增无限想像的可能,并持续完成“绿色剧场”永续愿景,从智能场馆建置、引进国内外观点与趋势、推动中部艺术生态系有机发展、扩增与深化艺术与民众日常的连结,达到艺术即日常、与世界同行。[9]
Remove ads
历史
1992年台湾省政府筹建“国立台中音乐艺术中心”,然而1994年遭遇精省,兴建费用失去支持。1994至1999年期间台中市政府发函行政院,函请中央将此案改为台中市政府自行办理并由中央补助新台币42亿元,然而中央没有核定。直到2001年10月全案才获得文建会核定补助一半的兴建经费,并以戏剧表演为主,定位为台中市政府自行办理之地方层级文化设施。[1]
2013年5月22日,立法委员杨琼璎、卢秀燕及林佳龙提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设置条例》草案,要求北、中、南各一座国家级艺术场馆,此提案随后获朝野立委一致支持,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成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的一员,由中央营运管理[10]。龙应台指出,当初经建会同意拨款廿一亿元补助台中市兴建歌剧院的前提,即希望完工后能由台中市政府负责营运,因此设置条例立法过程中,情势转变希望转由中央接管营运时,文化部当时曾表达反对意见,但是既然最后立法院各党派立委都同意将台中歌剧院纳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龙应台完全尊重国会,表达“全心拥抱、全力促成”的支持立场。[11]。
3月12日,台中市议会有条件通过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捐赠为国有机构,但相关工程仍由台中市政府负责完成;4月7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正式成立。10月10日至12日,1600只纸雕猫熊与100只纸雕台湾黑熊于歌剧院前广场的喷水池展出,为即将落成的歌剧院活动暖身[12]。
2014年11月23日歌剧院落成开幕,当日下午马英九总统出席歌剧院户外举行之启用开幕典礼,晚间由明华园总团演出的《猫神》,成为歌剧院首档表演节目[13][14]。2014年12月27日,杨丞琳在此举办新歌演唱会,成为首位在歌剧院演出的流行音乐歌手。
第2期工程5月31日竣工、第3期工程7月15日验收,10月再度试演[15]。11月8日,台中国家歌剧院获得国家建筑“金质奖”,为该奖开办15年来台中市首次得奖[16]。2016年8月25日,台中市政府正式捐赠文化部后“台中国家歌剧院”全区启用并试营运台中市长林佳龙及文化部长郑丽君都出席[17]。
2016年9月30日再次启用开幕,中华民国副总统陈建仁出席启用开幕典礼[18]。首档节目由吕绍嘉率领国家交响乐团与西班牙拉夫拉前卫剧团演出华格纳剧作莱茵的黄金[19]。
Remove ads
历任艺术总监
建筑及设备


基地面积5万7020.46平方米;建筑高度37.7米,地下2层、地上6层,钢筋混凝土构造,部分为钢构造;建筑师伊东丰雄的设计,以人类最原始的“树屋”、“洞窟”的概念设计出美声涵洞,内部墙面均为曲面。共580面曲墙,兴建难度极高。
决标后的细部设计则由日本的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与台湾的大矩建筑师事务所共同规划,歌剧院工程管理则由杨炳国建筑师事务所负责;施工方面土方与临时抽排水工程由吉隆营造施工,建筑主体工程则由丽明营造负责建造[20]。
内部空间包含大剧院(总席次2007席:轮椅席13席、乐池区席次133席及楼板区固定席次1861席)、中剧院(总席次794席:轮椅席8席、乐池区席次94席及楼板区固定席次692席)及小剧场(总席次200席,包括轮椅席2席)[21],其他建筑设施有地下停车场及相关公共空间,建筑周边景观设计亦以鸟瞰的美声涵洞做整体规划。
拥有全国首座双层舞台,可运用藏在舞台下的升降平台变化成主舞台、前舞台、乐池、观众席、道具搬运平台等各种型式,其中乐池台上观众席座椅收纳储藏于乐池升降平台的下层楼板,可利用平移台车透过乐池台升降将座椅移动至上层楼板,变成观众席来使用。[22]
俗称“黑盒子”,位于台中国家歌剧院地下二楼,为台中国家歌剧院三座室内剧场之一。
剧场内为黑色基调,场地面积含舞台空间与观众席区为17.7米宽、18.2米深。无固定的座位数,观众席可因应演出型式需求而有不同的配置,单面台为200席,可延伸至三面台154席或四面台166席。主舞台后方的墙面为对开门,开启后可与歌剧院的户外剧场相连。
位于歌剧院五楼,其名称源自厅内的曲型墙面所造就貌似芭蕾舞裙(Tutu)的形状。
面积约为464平方米,高度为5.8~6米,可容纳约80人。其不规则弧形空间为非典型展演空间,可运用于各式展览或演出,据艺术总监邱瑗表示,该厅的构造具有其特殊性,时常受到跨领域演出创作者的喜爱与挑战。[27]
-
2楼大剧院入口大堂
-
5楼大堂和商店
-
5楼凸凸厅
-
6楼空中花园
-
晚上的台中国家歌剧院
-
大剧院的内部
-
一楼大堂
NTT三大系列[28]
NTT Arts NOVA艺想春天是台中国家歌剧院三大系列之一,自2023年举办,前身为“NTT-TIFA歌剧院台湾国际艺术节”,以新物件、新眼界、新观点及新媒体为主轴,首届推出11档国内外节目,其中包含3档国际共制节目,有4档戏剧制作、4档舞蹈及3档跨域节目。[29]
NTT夏日放/FUN时光(英语:NTT Summer Fun Time)是由台中国家歌剧院所举办之三大系列节目,自2020年7月推出,以全龄共赏的节目为主轴,规划亲子、戏剧、舞蹈、漫才及沉浸式体验等多元类型,结合“音乐剧在台中”系列,于每年夏天演出国内外音乐剧作品。[30]
NTT遇见巨人(英语:Fall for Great Souls)是台中国家歌剧院三大系列之一,自2017年举办,每年秋冬以“向大师、经典致敬”为主轴,由海内外表演艺术团队以当代观点与新创手法转绎、展演经典作品。[31]
NTT-TIFA歌剧院台湾国际艺术节(英语: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是台中国家歌剧院三大系列之一,自2017年至2022年春季举办,呈现具艺术新观点、跨媒材创作的国内外表演艺术节目,类型包含戏剧、音乐、舞蹈及跨领域展演,建构国内数位表演艺术创作及发表平台,让台湾的作品与国际接轨。此系列自2023年起,改名 NTT Arts Nova。[32]
NTT+探索学习计划
歌剧院驻馆艺术家(英语:NTT Artists-in-Residence)是台中国家歌剧院邀请具独特视野且独立成熟的艺术创作者驻地,与歌剧院共同合创所设立之计划。驻馆2年期间歌剧院提供软、硬件资源,驻馆艺术家得以专心创作,从研究、实验与实践的过程,探寻当代表演艺术的多样性。同时,经由工作坊、导览、讲座等推广活动,深化在地连结。[33]
NTT音乐剧平台(英语:NTT Musical Orchard: Research & Exchange),为台中国家歌剧院自2019年发起的专案计划,举办音乐剧人才培育工程、新起之秀工作坊、音乐剧研习课程及音乐剧产业论坛等活动,协助音乐剧创作者从概念发想、创作支持、意见交流、演出制作与行销推广等环节获得专业知识及制作经验;2021年起与韩国音乐剧协会(Korea Musical Theatre Association,简称KMTA)展开合作,引入国际教学资源。[34]
LAB X 艺术跨域实验平台(英语:NTT LAB X Cross Discipline Platform)是台中国家歌剧院自2020年发起,以科技与表演艺术为两大主轴的交流平台,透过论坛、工作坊以及创作研发等不同形式,提供青年创作者系统性的学习与交流管道,进而发展各类创作计划的可能性。[35]
青年创作工作室每年依设定主题征选30岁以下之青年创作者,由国内外资深专业创作者担任导师,着重于研究过程及阶段成果分享,内容包含:导师工作坊、创作研习、阶段呈现及成果分享会。2022年起与财团法人科技艺术基金会合作办理科艺跨域工作坊,提供基础、进阶课程与技术实作,以及阶段呈现。[36]
NTT学苑(英语:NTT Academy)是台中国家歌剧院自2019年创立的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育进修基地,以“艺术行政”与“剧场技术”两方向提供理论与实务并进课程,透过表演艺术专业师资授课,强化学员与剧场的连结性,汇集职涯各阶段艺术相关领域人才于中部发挥所长,累积中部剧场能量。[37]
NTT 数位学苑(英语:NTT Online)是台中国家歌剧院推出的数位艺术推广与学习平台[38],包含专题企划艺术知识、经典作品解析和大师讲座之系列影音节目,以及剪辑制作之实体讲座录影等内容[39],于台中国家歌剧院官方YouTube播出,提供打破剧场空间界线、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适合全龄观众线上学习的管道。
中部剧场平台(英语:NTT Theater Alliance in Central Taiwan)由台中国家歌剧院于2019年成立,透过资源交流分享及提供培训课程等方式,协助培养表演艺术行政专业人才及加强中部地区地方艺文场馆连结,提升中台湾艺文展演能量,开发中部艺文人口。透过平台串连的地方文化场馆,包括新竹县政府文化局演艺厅、新竹市文化局演艺厅、苗栗县苗北艺文中心、苗栗县政府文化观光局中正堂、台中市葫芦墩文化中心、台中市港区艺术中心、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中山堂)、台中市屯区艺文中心、南投县政府文化局演艺厅、彰化县文化局员林演艺厅、连江县政府文化处、云林县政府文化观光处及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云泰表演厅。[40]
其他重点活动
新艺计划(英语:NTT Emerging Artists Project)是台中国家歌剧院自2019年起,以育成新锐艺术创作者为理念的公开甄选计划,开放立案或设籍于台中、彰化、南投、苗栗、云林县市的表演团队或个人创作者投件,透过场地资源、艺术研发、顾问辅导、行政支援等机制,提供艺术新秀创作实验基地。
新艺计划前身为2017年的“微剧场”,提供台中在地团队及艺术家的创作孵育平台。[41]首年甄选4个台中在地团队:景向剧团、罗婉瑜╳囝仔人、泰雅原舞工坊、创造焦点,于台中国家歌剧院小剧场首演;2018年主题“概念感官—SOUND”,甄选2个台中在地主创的团队组合、李祐纬╳进港浪,谢瀞莹╳台中艺术家室内合唱团。自2019年起“微剧场”更名为“新艺计划”,扩大征件范围至彰化、南投、苗栗、云林县市,以提升中部地区艺术创作能量为目标;2020年受到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影响,2021年与2022年新艺计划扩大征件主题[42]、增加入选团队,并采分年分阶段的经费补助,给予艺术家更稳定的创作空间。
光之曲幕(英语:NTT T.A.P. Project)为台中国家歌剧院的非典型展演活动,前身为耶诞节期间限定的《NTT魔幻曲墙光影秀》[43]。2020年起,命名为“光之曲幕T.A.P. Project”,每年推出全新主题的影像作品,运用投影技术,将大剧院前厅19米高的曲墙打造为沉浸式视觉体验空间。2022年升级为音像沉浸实验场。
“光之曲幕T.A.P. Project”命名结合了曲墙的“曲”与天幕的“幕”,T代表科技/剧场/台中、A代表艺术/建筑/观众、P则代表投影/演出/玩兴。
周边建筑
- 七期重划区
- 台中市政中心(市政府台湾大道市政大楼、市议会议政大楼、府会园道、市政公园)
- 文心森林公园(圆满户外剧场)
- 惠来遗址公园
- 夏绿地公园
- 秋红谷公园
- 台中日月千禧酒店
- 新光三越台中店
- 大远百台中店
- 老虎城购物中心
- 新国自在商场
- 诚品生活480
- IKEA台中店
- 其他
- 黎明新村(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
- 潮洋环保公园
- 朝马国民运动中心、朝马足球场
- 逢甲商圈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