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植物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植物志[1]共有二版,皆以英文撰写。第一版于1975年至1979年间陆续出版六卷,第二版则于1993年-2002年陆续出版,亦共六卷。内容为台湾维管束植物之记录,且是“对台湾维管束植物记述最详尽的著作”[2]

植物志》可“为国内外从事自然资源经营管理、农林产业、教育及学术研究等众多人士所必备之书籍[2]”。


第一版

1969年,中美双方政府签定了一项共同编辑台湾植物志的协议,并于1973年[3]组成了包括了李惠林刘棠瑞黄增泉小山铁夫棣慕华等五位专家的编辑委员会。此共六卷的植物志在1975年至1979年之间,陆续出版完成。

主要目的是能使未来命名议题能更为清楚(指分类学上的命名),并成为其他研究的基石[3]

内容

本书共分为六卷(六大册),页数[2]及内容如次:

  • 第一卷:共562页;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 第二卷:共722页;双子叶植物
  • 第三卷:共1000页;双子叶植物
  • 第四卷:共994页;双子叶植物
  • 第五卷:共1166页;单子叶植物
  • 第六卷:共665页;总名录、索引,及文献等。

内容涵盖当时调查之维管束植物共有233 、1355、及4220,著录这些维管束植物之学名形态描述、检索、插图、引证标本、分布地区、总名录、索引等。

其各科的排列方式所采的系统为恩格勒分类系统[4],并参考哈钦松的分类系统[5]

编辑委员

在《台湾植物志》第六卷里列出的编辑委员共有:(说明中的职位为其当时职位)

  • 李惠林 Hui Lin LI(1911年-2002年):宾州大学,主编。
  • 刘棠瑞Tang Shui LIU(1911年-1997年):台湾大学
  • 黄增泉Tseng Chieng HUANG (1931年-):台湾大学,执行秘书
  • 小山铁夫 Tetsuo Michael KOYAMA (1933年-):纽约植物园
  • 棣慕华 Charles Edward DE VOL(1903-1989):台湾大学

其他

目前常与第二版台湾植物志互相对照使用[2]。已数字化,参见外部链接

第二版

《台湾植物志》第二版的修订,源自于1984 年,由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委托台湾大学植物系黄增泉教授主持规划本书之出版[6]。黄增泉邀集以国内学者为主,并有美国日本荷兰澳洲新加坡中国等地,共约百位学者参与,总计出版六卷(基本上与第一版相同),于1993年至2003年之间分别出版,内容以英文撰写。

内容

本版本一共收录 4,339 种维管束植物,内容则记录了这些植物的学名、形态描述(含手绘图图版)、检索、引证标本、分布地区、相关文献、插图照片,总名录及索引等。

其中原产于台湾者 4,077 种;为台湾特有,未见于世界其他地方者1,067 种;262 种为归化或重要外来植物。谢长富教授并为文于第六册中予以详细说明了台湾植物之组成、特有性及其亲缘关系。

本书共分为六卷(六大册),页数及内容如次:

  • 第一卷:1994年,共648页;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另有谢长富、沈中桴杨国祯等为文介绍台湾的植物相
  • 第二卷:1996年,共855页;双子叶植物
  • 第三卷:1993年,共1084页;双子叶植物
  • 第四卷:1998年,共1217页;双子叶植物
  • 第五卷:2000年,共1143页;单子叶植物
  • 第六卷:2003年,共343页;总名录、索引,及文献等。另有谢长富为文说明台湾植物相的特色(组成、特有性、亲缘关系)。

前五册的植物形态手绘图,共有2111张图版,其中很大一部分乃沿用自第一版的图版,主要的绘图者为台大植物标本馆陈建铸

Remove ads

编辑委员会

《台湾植物志》第二版以编辑委员会的名义出版,各卷的委员若干,其中一员为执行编辑,委员乃由主编黄增泉延聘该卷内容的植物分类专家任之[7] [8] [9] [10] [11] [12]。时为台大植物系教授黄增泉谢长富担任全部六卷的主编及秘书。

  • 黄增泉:主编。
  • 谢长富:秘书、执行编辑(第三卷、第六卷)。
  • 耿煊:第一卷编辑。(时为新加坡大学植物系教授)
  • 谢万权:第一卷执行编辑。
  • 蔡进来:第一卷编辑、第六卷编辑。(时为中兴大学植物系教授)
  • 胡哲明:第一卷图版编辑。
  • 沈中桴:第一卷图版编辑、第三卷编辑。
  • 杨国祯:图版编辑(第一卷、第三卷)、第六卷编辑
  • David E. Boufford:编辑(第二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
  • Hiroyoshi Ohashi (大桥广好):编辑(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
  • 杨远波:第二卷执行编辑。
  • 吕胜由:第二卷图版编辑
  • 李振宇:第三卷编辑
  • 罗汉强:第三卷编辑
  • 王震哲:第三卷编辑
  • Porter P. Lowry II:第四卷编辑
  • 彭镜毅:第四卷执行编辑、第六卷编辑
  • 郭长生:第五卷执行编辑、第六卷编辑
  • 苏鸿杰:第五卷编辑
    • 编辑助理:杨绣玉(第一、二、三、四卷)、胡哲明(第三卷)、萧锦隆(第四、五、六卷)、林惠雯(第四卷)、余建利(第四卷)、叶宏毅(第五卷)、萧诗馨(第五卷)、蔡润苗(第六卷)[12]
Remove ads

获奖

2004年,本书荣获国际植物分类学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 IAPT) 颁发“恩格勒银质奖章” (Engler Silver Medal[13])。

参考

  • 植物相
  • 台湾植物特有种列表
  • 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由作者群包括杨远波、郭城孟、刘和义、彭镜毅、郭长生、林赞标等教授以中文编写而成。旨在能作为普及的工具书(有别于一般植物志多采专业术语,为拉丁文或英文写成),而且对台湾植物资源保育工作的推展能有助益[14]

注释

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