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叶绿基甲萘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叶绿素甲萘醌(INN:phytomenadione),也称为维生素K1、phylloquinone,或是phytonadione,是一种存在于食物中,并被用作膳食补充剂的维生素。[5][6]它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7]
维生素K1用于治疗某些凝血功能异常,[6]包括华法林过量、维生素K缺乏症和阻塞性黄疸。[6]
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是静脉注射。[6]透过注射给药时,药效会在两小时内显现。[6]此药物也被建议用于预防和治疗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6]世界上许多国家选择对新生儿进行肌肉注射,以保护他们免受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危害。此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每年能让许多儿童免于死亡和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8]
透过注射给药的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疼痛。[6]当注射到静脉或肌肉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但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经静脉注射高剂量、含有蓖麻油衍生成分的维生素K1制剂时。[9]个体在怀孕期间使用被认为对于胎儿安全,[10]个体在进行母乳哺育期间使用,也可能对婴儿没安全问题。[11]此药物的作用是提供制造多种凝血因子所需的成分。[6]包括绿色蔬菜、植物油和一些水果中均含有此种维生素K1成分。[12]
叶绿素甲萘醌于1939年首次被分离出来。[13]美国生物化学家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和丹麦生物化学家亨里克·达姆因发现此成分而于1943年获颁诺贝尔奖。[13]
Remove ads
术语
叶绿基甲萘醌(Phytomenadione)通常也被称为phylloquinone、[14]维生素K、[15]或phytonadione(维生素K1)。[14]
医学用途
维生素K1用于治疗某些凝血功能异常,[6]包括华法林过量、维生素K缺乏症和阻塞性黄疸。[6]也用于预防和治疗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6]
化学性质
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空气和湿度中保持稳定,但会在阳光下分解。[16]维生素K1是一种多环芳香性酮,结构基于2-甲基-1,4-萘醌(2-methyl-1,4-naphthoquinone),并带有3-植基(3-phytyl)取代基。它天然存在于多种绿色植物中,尤其是在叶子里(在光合作用中作为电子受体而发挥作用),是光系统I电子传输链的一部分。[17][18]
生物功能
{{main|维生素K}
维生素K在动物体内最广为人知的功能是作为辅因子,在肝脏中参与凝血因子II(凝血酶)、VII、IX和X的形成。它也是形成抗凝血因子蛋白质C和S所必需。此外,维生素K对于骨骼蛋白质的形成也为必要。
维生素K1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它参与光系统I的电子传输链。[20]
生物合成

维生素K1是由莽草酸途径所产生的化合物 - 分支酸 - 合成而来。分支酸转化为维生素K1的过程包含九个步骤。[21][22][23]
- 分支酸经由异分支酸合酶(isochorismate synthase),或称MenF(甲萘醌酶),异构化反应为异分支酸(isochorismate)。
- 由PHYLLO(一种包含三种不同酶活性的多功能蛋白质,即MenD、H和C)将2-氧代戊二酸(2-oxoglutarate)加到异分支酸上。
- 由PHYLLO消除丙酮酸(pyruvate)。
- 由PHYLLO进行芳香化作用,产生零-琥珀酰基苯甲酸(o-succinyl benzoate)。
- 零-琥珀酰基苯甲酸经由MenE活化,形成相应的CoA酯。
- 经由萘甲酸合酶(MenB/NS)形成萘环(Naphthoate ring)。
- 经由硫酯酶(MenH)进行硫解,释放出 CoA。
- 将植醇链(phytol chain)附着到萘环上(MenA/ABC4)。
- 在位置3对前驱物进行甲基化。
Remove ads
兽医用途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