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司马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咸宁三年(277年),司马允受封濮阳王,拜越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晋武帝用王佑之谋,徙封他为淮南王,授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二州军事,假节,出镇寿春,以为皇室羽翼。以潘尼为参军。
元康元年(291年)随楚王司马玮入朝,不久发生诛杀车骑将军杨骏的政变,随司马允回朝的淮南相刘颂参与其中。不久晋惠帝又因皇后贾南风怂恿,诏命司马玮宣诏命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屯兵在各宫门,以罢免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
元康九年(299年)入朝。惠帝派尚书和郁持节,解结为副,与大将军梁王司马肜、司马允、前将军东武公司马澹、赵王司马伦、太保何劭去东宫,废湣怀太子司马遹为庶人。
司马遹被废后,有人建议将立司马允为皇太弟,因议论不合未果。适逢赵王司马伦废去贾后,遂下诏以司马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都督如故,领中护军。司马允性格沈着而刚毅,宿卫将士皆敬服他[2]。
赵王司马伦废贾南风后,孙秀专权,司马允心知司马伦有篡逆之心,和齐王司马冏都不满司马伦、孙秀骄奢僭越,所以称病不上朝,密养死士,想诛杀司马伦。原卫尉石崇及其外甥欧阳建与黄门郎潘岳知道孙秀劝司马伦杀他们,也秘密劝司马允和司马冏谋杀司马伦和孙秀。司马伦很惧怕司马允,所以改封为太尉,外在看来是优待他,其实要夺他的兵权。司马允称病不接受。于是司马伦派遣御史逼迫司马允,不当太尉,就是反逆。司马允很愤怒,看了诏书后,原来是孙秀所写的,大怒,便将御史收监,欲斩了他,御史逃走而获免,便斩了跟着来的令史二人。司马允神情严厉地对左右说:“赵王欲毁我家!”遂率国兵及帐下七百人冲出,大叫说:“赵王反,我要攻打他,愿辅佐我者来。”于是归附者众多。司马允欲入皇宫,但尚书左丞王舆关闭了东掖门,进不去,所以包围赵王的相府。司马允的将兵,都是淮南奇才剑客。司马伦的士兵与之对战屡败,死了1000多人。太子左率陈徽率领东宫的士兵,在相府内响应司马允,助威呐喊。司马允在承华门前,弓弩齐发,射司马伦,飞箭如雨下。主书司马畦秘以身帮司马伦挡箭,背部中箭而死。司马伦的官员们都躲在树后面,每棵树都中数百箭。陈徽的哥哥陈淮是中书令,请求晋惠帝派人拿白虎幡去解斗。其实陈淮是骗晋惠帝的,麾驺幡才是解斗的,白虎幡是主杀,帝王诏令传信督战之用。陈淮心想司马允手拿到白虎幡,司马伦的士兵就会不战而败[3]。
于是晋惠帝派遣司马督护伏胤手拿白虎幡,率领四百名骑兵出宫,直奔相府。原来伏胤和赵王的儿子司马虔很要好,司马虔要求伏胤帮他的父亲,事成之后与他共图富贵。伏胤遂收起白虎幡,拿着空白的诏书,诈言说有诏书给司马允,司马允不察觉有异,下战车接受诏书,即时就被伏胤所杀。时年二十九岁。最初司马伦兵败,传言司马伦已经被擒,百姓大悦。得知司马允遇害,百姓莫不叹息。司马允的三个儿子包括秦王司马郁[4]、汉王司马迪[5]皆被杀害,石崇、欧阳建、潘岳等淮南王亲友部属被牵连者达数千人之多[6]。司马伦还逮捕参与其中的司马晏,欲杀,光禄大夫傅祗在朝堂上争执,众人都谏止司马伦,司马伦于是贬司马晏为宾徒县王。彭城王司马植正要代替司马允出镇扬州,有传言他帮助司马允攻打司马伦,司马植因此忧死。司马伦抓捕司马允的僚属交付廷尉想杀光,廷尉正顾荣处事允当,多赦免之。
安南将军、监河北诸军事、假节孟观屯驻宛城,儿子孟平是司马允的前锋将军,讨伐司马伦时战死。孙秀忌惮孟观外统兵,诈称孟平是被司马允所部兵所害,赠积弩将军,以安抚孟观。
后来司马伦倒台,齐王司马冏为司马允平反,追谥为淮南忠壮王,有诏改葬,赐以殊礼,追赠司徒。以司马冏之子司马超继嗣淮南王。司马冏败亡后,司马超被幽禁于金墉城,改由司马允之弟司马晏的儿子司马祥为继嗣[7]。
Remove ads
评价
- 《晋书》赞:“淮南忠勇,宣城识度。”
参考文献
- 《晋书》卷六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淮南忠壮王传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