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州城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合州城墙
Remove ads

合州城墙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北城玉成村瑞映山一带[1]明代建,周长2924丈3尺,初有12门,现仅存瑞映门城门1座和瑞山中学、瑞映门、嘉滨路城墙3段[2][3]

事实速览 合州古城墙, 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

Thumb
合州城墙示意图

巴蜀时期,合川地区开始修筑巴子城,位于现合川城南;316年秦灭巴蜀,于合川设垫江县,在涪江北岸与嘉陵江交界处筑城,尚无城垣[4];唐天宝三年(744年),再筑合州城,在后来的会江门一带有会江楼,彼时可能已有城垣,但无明确的文献记载[5][6];有明确记载的是明天顺七年(1463年),合州知州唐珣奉旨始筑城墙,设望江、迎晖、广济、会江、安远、阜民、修文、观德、洛阳、演武、瑞应、迎恩共12门,后又增加小南、通济门,封堵安远门,合州城墙始成[7]

弘治十四年(1501年),火灾损坏会江门等3座门城楼,知州宋琢重修;嘉靖十六年(1537年),同知黎一夔以“学旁气宜完聚,不宜置门泄气”封堵观德门和新开的小南、通济二门[注 1];四十一年(1562年),知州唐宗元因有人称“瑞应门,州学来脉,不宜泄气”而封堵该门,彼时只存9门[7];是年后来知州沈本泗重开观德门[5];四十五年(1566年),大足县蔡伯贯兵乱,沈本泗奉命修葺城墙,墙增高六分之一,加宽四分之三,其上建哨楼30座;万历三年(1575年),知州史修再次封堵观德门,后复开小南、瑞应二门[7]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州王尔鉴冀宣明叚琪(一作段琪)、黄叔显修善城墙,次年完工,改望江门为管驿门,迎晖门为朝阳门,广济门为东水门,阜民门为大南门,修文门为文明门,演武门为塔耳门,迎恩门为北门;后城墙几经洪水损坏,周澄吴士淳纪大奎等人屡次修补、加高城墙[7][8]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期间为抵御起义军,新修筑外城墙,设保安、威宁、太平门共3门,长约2.5公里[4][9]

民国四年(1915年)护国军攻城,知县田庆芬城垛数十处;八年(1919年)大雨,小南门与会江门间的城墙倒塌,民众请修未果[7];往后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政府推行新政,大兴城市建设,城墙城门因阻碍交通、街道需要拓宽等[5]而逐渐废弃,民国时期废除了小南、仁和、塔耳、北门,合川解放后拆除了管驿、朝阳、东水、会江、大南、学昌、观德、洛阳门[4][9];此外,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城墙被日军轰炸,多处崩塌,损毁严重;1959年9月修建七一水库时拆除营盘街一带城墙[2][6]

2007年合川暴雨,城墙瑞山中学段明镜宾馆(现金九管理楼大院东门附近)附近40余米墙体发生倒塌,次年合川区文物所招标委托合川区铜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修复城墙[10];城墙现时仅存瑞映门[注 2]城门1座和瑞山中学、瑞映门、嘉滨路城墙3段[3],残长831.5米[11]

Remove ads

建置

城墙

明代合州城墙三面临溪河,一面据山,城墙东南临嘉陵江、涪江,西临濮溪(洛阳溪,今已填埋无存),北部则沿白花山、瑞映山、纯阳山[4]修筑,明万历《合州志》记城墙周长2924丈3尺(约9.74公里),高1丈7尺,上阔1丈3尺,下阔2丈5尺;城墙四角有新蕙、集乌、转阁、抱仙4座炮台,但建造时间无考,现亦无存[11];现存的城墙均采用约1.3米长、0.3米宽、0.3米的灰褐色条石筑成,高5至7米,宽1.8至7米,城垛无存[2][7][11]

城门

合州城最初设置12门,皆为石券门:东为望江、迎晖、广济门,南为会江、安远、阜民、修文门,西为观德、洛阳、演武门,北为瑞应、迎恩门,后增加小南、通济门,封堵安远门,各门均建三檐鼓角楼2座,楼高3丈[7]。城门名称随时间多变;川江号子中有对合州城门亦有描述。各城门概况和川江号子中《数合州城门》如下:

更多信息 城墙, 正式称呼[12] ...
Remove ads

瑞映门

瑞映门原名为瑞应门,是合州城墙唯一现存的城门,位于钓鱼城街道瑞映山上瑞映巷尽头,门外为依城墙而建的纯阳观和接龙街。城门为条石砌成,高约5米,宽约3米,门洞双拱、弧形,宽1.88米,高2.28米,进深5.43米[2][11][15][16],城门上有七星缸,蓄水常满,用于灭火。清咸丰十年(1860年),文生戴继典捐铸铜炮1门,名“保合威武大将军”(一说“保合威武火将军”[15]),放置于城楼侧面,后被盗无存,该炮曾借至大小南门用于抵御南津敌贼[12]

瑞映门地处古代合川城区的制高点,较合川老城区除接龙街的其他街巷高出20米有余[9],旧时是合川的重要关隘,也是合川八景之一“瑞映清风”所在地,因此处汇通南北且长期凉风习习而得名[15]

会江门和城楼

唐代已有会江楼,为旧时合川名楼之一,杜甫曾撰《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寄苏使君》(一作《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其中就有提到会江楼;楼于宋元时期毁于战火;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合州修筑城墙时复建,为会江门城楼;清末,城楼因无人养护倒塌;民国七年(1918年),城门城楼重修,彼时有杜甫、范成大以来至民国初期的30余幅名人诗词石刻于其上;合川解放后城门城楼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楼而拆除;2012年会江楼又于城南晒网沱码头附近重新仿建[5][17]

保护

合州城墙于1990年划入合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2019年划入重庆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3];2017年瑞山中学段、瑞映门段城墙纳入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瑞映山—纯阳山历史文化街区[18][19]。瑞山中学段城墙保护范围东至瑞山中学7层建筑与6层建筑分割处,南至金九集团2层、3层建筑南面山墙,西至8层建筑右面山墙,北至瑞山中学操场、5层建筑物堡坎;瑞映门段保护范围东至水厂堡坎,南至木结构建筑与砖2建筑山墙,西至瑞山中学食堂后堡坎,北至建筑物堡坎处;嘉滨路段保护范围东至苏家街及嘉宾路小学围墙,南至8层建筑北面山墙,西至钓鱼城办事处、公安局住宅7层建筑山墙,北至8层建筑南面山墙[19]

图集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