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吉朗(英语:Geelong,/dʒɪˈlɒŋ/[3][4]),又译吉隆、智朗、季隆、基隆,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西南方约75公里,面积1,240km²,人口大约20万,是维多利亚州仅次于墨尔本大都会区的第二大城。吉朗的地界从北方拉拉的平原开始,直到南面山峦起伏的瓦恩池塘,科拉伊奥湾在其东方,西方则有巴拉布尔山。吉朗有美丽的海滩,岸边有趣致可爱的人形系船柱,是旅游景点之一。另外还有羊毛博物馆及吉朗植物园。吉朗是大吉朗市的行政中心,管辖范围包括城市周边的市区及乡郊、沿海地区和贝拉林半岛(但半岛东南角的王后崖除外)。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2年3月14日) |

Remove ads
沿革

吉朗(Geelong)之名乃于1837年,由时任州总督的Richard Burke所命;源自澳大利亚原住民称此地Jillong,有类于“土地”(land)或“崖”(cliffs)的意涵[5]。
1838年,墨尔本启动了都市计划的三个星期后,吉朗也展开了都市计划。早期吉朗的发展相当迅速,经济上首先以生产羊毛的农业为主[6],人口增加至2.2万。尔后以制造业见重于澳大利亚,以羊毛业、造纸业、制绳业,与悉尼、霍巴特和墨尔本并驾齐驱[7]。惟此后至20世纪初,市人口停滞在二万余。
1910年,吉朗升格为市,但一直至1960年代,本市方因为被定位为维多利亚州的工业中心,人口才得以于1965年左右再大幅成长至10万。
吉朗曾经是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充满烟囱和雾霾,但近年因恬静优美的海岸线和作为大洋路路线起点而闻名。从墨尔本出发往大洋路的游客,绝大部分都会路过吉朗[8]。
Remove ads
人口统计
据2006年人口普查,吉朗常住人口有68,000户,共160,000人。年龄中位数为37岁,19.4%的人口为0至14岁的儿童,26.6%是55岁或以上的长者[9]。每户平均有2.59人,稍低于州和国家的平均数[10]。家庭入息中位数为每周$901澳元,比起维多利亚州的平均数低$121澳元。
大约78.4%的人口在澳大利亚出生,14.2%人口在家不说英语。吉朗有一个显著的克罗地亚裔社区。他们自185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移居至此[11]。至今,吉朗拥有全澳大利亚最大的克罗地亚裔社区[12]。
气候
吉朗气候稳定,四季分明[13],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为主,云量多,降雨适中,夏季温暖,冬季温和凉爽[14][15]。全年最热月份为二月,最冷则是七月[16]。
高等学校
公立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于市内设有两个校园区,分别是滨海校园和瓦恩池塘校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