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

马来西亚吉隆坡私立中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英语:Chong Hwa Independent High School马来语Sekolah Menengah Persendirian Chong Hwa Kuala Lumpur,简称隆中华、CHKL),为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所华文独立中学,也是吉隆坡四所独中当中学生人数最多的独中。

事实速览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 地址 ...
Remove ads

校史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源自于1919年3月21日创设的“文良港中华学校”。当年,由一众闽南先贤,如叶养骞、黄重吉、洪启读、陈炳堃、叶燕峇、谢建午、曾汉兴、林伟如、蔡清海诸君,集议在文良港一带创办学校。1939年中学部正式成立,遂改校名为“雪兰莪中华中小学校”,聘请梁龙光先生为首任中学部校长。

雪兰莪中华中学于1962年因马来西亚政府推出《1961年教育法令》而引发的华文中学改制风波中,虽然董事部拒绝接受改制,但仍未经董事会通过而遭到改制,导致雪兰莪中华中学一分为二,既拒绝接受津贴、坚持母语教育的雪兰莪中华独中(后改名为吉隆坡中华独中)及接受津贴的雪兰莪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后改名为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

及至今日,吉隆坡中华独中、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及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小学已完全行政独立,但三校其实始于一宗,不论校训、校歌、董事部皆一样,唯校徽因学校的发展而不一。

校史:

1919年 - 1919年3月21日创校。初期租赁文良港3间店屋,作为临时校舍。当时,有3名教师,80余名学生,首任校长为古尧宾先生。

1921年 - 中华校舍正式建竣,随即迁入上课,计有平房瓦屋教室6间,4间为教室,余者为办公室及图书室。学校规模初具。

1924年 - 从1924年开始,学生人数均为百余人。董事会其后在文冬加另路购得八英亩胶园,俾以其收入作为之经常费。

1931年 - 创立小学会考制度。为提高学生之学业成绩,董事会乃联合当时之国民学校及中华女校董事会,共倡会考制度。

1933年 - 连举行三届。学生成绩,均名列前茅。由是,声誉鹊起,学生人数亦日益增加。遂添建木板亚答教室四间。上述之会考制度,深受政府重视,并于1934年,公布全马华校实行会考制度,由教育部主办。

1937年 - 学生人数增加,原有教室不能容纳,董事会决议于两列平房瓦屋教室前,添建一座二层楼校舍。

1938年 - 年初兴建,秋杪落成二层楼校舍,即今中华学校前半部规模。

1939年 - 中学部正式成立,招收男女生,首创男女合校,改校名为“雪兰莪中华中小学”。首任校长为梁龙光。

1940年 - 由于当时教育法令规定,增办中学部,必须另建校舍,否则不准增办。不得已,乃于鹅唛路校地赶工搭建亚答屋三大栋权充临时校舍。建筑费除当日董事会自行捐款献地外,尚得热心人士赞助,始克完成。高初中计开十八班,学生五百八十余人,极一时之盛。

1941年 - 战争爆发,校舍成墟。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马来亚沦陷。被迫停办,学子星散,校舍器材随之荡然。

1945年 - 复办小学部。战争结束后,小学校舍略有破损,然大致完好,稍加修葺,即可应用;董事部决定先行复办小学部,始再筹谋中学部之复办。小学部卒于是年11月1日开课,报名入学者,竟达千人。

1946年 - 复办中学部。董事会鉴于在鹅唛路原校地复办中学部不易,择定在小学部斜对面校地搭临时亚答屋校舍先行复校,以后再作筹谋永久校舍。中学部卒于是年7月正式开课。 中华校友会成立,校友们为饮水思源,组织篮球队,先后举行数场篮球足球义赛,收入悉数捐献学校,购买校车一辆接送学生。

1947年 - 林兆麟回,由训育主任郭镇君暂摄校务,稍后董事会改聘林炳寅掌校,并恢复校长制。董事会主席仍为黄重吉,总务刘甫秀,财政黄和先。

1948年 - 由林炳寅掌校。自1947年起,停止招收高中生,致是年高中二年级一班毕业后,即告一度中断中学部。[1]

1958年 - 小学部接受政府全部津贴,成为标准国民型华文小学,中华中小学至此正式分家。

1962年 - 马来西亚政府颁布《1961年教育法令》,中学部一分为二,分成“国民型华文中学”和“华文独立中学”。陈育忠先生担任第一任中华独中校长,并与中华华中共用同个校舍。

1981年 - 中华独立中学迁至怡保路新校舍,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继续留在原址。

1984年 - 董事会成立建筑小组以扩建新校舍。计有行政楼、学生楼、男女宿舍各一座,于1987年启用。

1992年 - 隆中华学生人数达4158人,开设75班,教师135位。为多开升学管道,隆中华是年开办大学先修班理科课程,让高三学生能够修读政府先修联,并于次年参加马来西亚高级教育文凭考试(STPM)。有关班级称为“先修联”。

2013年 - 方成校长退休,由谢上才校长接任[2]。学生人数突破5000人。荣获教育部颁发“五星级私立学校品质标准”荣衔,名列全国顶尖20%私立学校之一[3]

2014年 - 举行95周年校庆系列庆典,包括3月21日校庆庆祝会,3月23日《中华行》义跑,6月28、29日的学术学艺展、园游会、文娱晚会,10月5日的《爱心慈善晚宴》以及12月20日的万人宴[4]

2015年 - 8月3日,前校长陈顺福逝世,送殡人龙近1公里[5]

2019年 - 3月21日,中华三校(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小学、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百年校庆“辉煌中华”同欢晚会于默迪卡体育馆举行,逾2万中华人齐聚一堂,见证学校跨越百年里程碑。

Remove ads

办学理念

校训

  • 礼:规规矩矩的态度
  • 义:正正当当的行为
  • 廉:清清白白的辨别
  • 耻:切切实实的觉悟

宗旨

  • 培育人才,不分种族。
  • 致力发展本校,使其壮大成为优良学术水准的华文中学。
  • 培育富有科学、民主、法治予爱国思想的青年,为国作育英才。

方针

  • 采用以华文为主,国、英文并重的教育方针。
  • 发扬华校优良的德、智、体、群、美五育及礼、义、廉、耻四维的传统精神,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以辅导和训育方法,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行。
  • 配合时代育社会的特定需求,让学生参与全国独中统考和政府文凭考试等,为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
  • 课程内容符合我国政、经、文、教的发展需求,依实际需求增设技职课程或专科课程,以培训建国人才。

考试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采用独中统一考试及政府考试(如UASA与SPM)并重的“双轨制”办学方针,即规定学生参与全国华文独中统一考试和政府各项公共考试。课程依循双轨制内容编制,以华文独中课程为主体,带入政府文凭考试课程的内容,相辅相成。此外,该校也采用华文独中的“三三学制”,即初中三年制和高中三年制,而且实行升留级制度。学生修完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成绩及格可获得本校颁发初中和高中毕业文凭。2018年,中华中学开始以学点计算学生各科成绩,不再采用以节数计算的方式。

Remove ads

历年中华中学校长

更多信息 任别, 姓名 ...

历年中华独中董事长

更多信息 任别, 姓名 ...

校园建筑

更多信息 建筑序号, 建筑名称 ...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