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子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吴子瑜(1885年7月14日—1951年5月15日),又名吴东碧,字少侯,号小鲁彰化县蓝兴堡人(今台中市太平区)[1],台湾日治时期中部仕绅、诗人[2]。吴子瑜生于彰化县蓝兴堡(今台中市太平区),系出台南吴郡山家族的一支。吴家在台湾清领时期和日治时期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为台湾日治时期少见的富豪之一。父亲吴鸾旗为光绪年间监生,日治时期曾任台中县参事、台中厅参事[2]。吴子瑜为人豪爽阔绰,时人称之“东璧舍”[3]。吴子瑜长女为吴燕生,长子吴京生(过继给义母弟吴东珠)。[3]

生平

1913年,吴子瑜赴中国北平上海经营矿山事业[4]。在中国旅居期间,吴子瑜曾与孙中山吴佩孚梁启超等民国名流来往,吴佩孚甚至认子瑜之女吴燕生为义女[1]。吴子瑜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多次捐资协助革命。1922年,吴子瑜加入了在北平的台湾人组织的“北京台湾青年会”,支持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等台湾岛内民族主义活动[4]。1922年3月因父亲病笃返台[2][4]。旅居中国的经历对吴子瑜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使吴子瑜产生强烈的抗日情绪,在其返台之后,不断于暗地从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抗日的活动[4]

回台后半年,父亲吴鸾旗病逝。吴子瑜接掌家中产业,并遵父亲遗嘱,于台中太平庄冬瓜山(今台中市太平区)下建造祖坟、别墅花园[1][5]。1922年创立“春英株式会社”并担任社长。1925年创立“吴鸾旗实业株式会社”并任社长,该会社据纪载主要是从事土地买卖,后更名为“吴鸾旗拓殖株式会社”。1926年担任“大东信托株式会社”副社长[2][4]

1935年,吴子瑜举家搬迁至中国,但旋即于1937年经商不顺而返台[5]。1936年于台中建筑“天外天剧场”,剧场内经营有食堂、吃茶店、卖店、咖啡店、跳舞场,轰动一时。另曾被选任为台中市协议会员[2]。1937年后多次与女儿吴燕生一同参与诗社联吟,1951年过世。[6]

吴子瑜一生出资完成许多建设,不少至今犹存。其中吴鸾旗墓园建于1922年,又称吴家花园,位于今台中市太平区。为吴子瑜遵父亲遗嘱修建而成,占地十余甲[7]。并于墓旁修筑东山别墅,四周修筑粉墙,园内建有红砖洋楼、厅堂、喷水池、石桥、亭台楼阁、流水造景等,及种植五百多棵荔枝树,当年规模不下于雾峰林家[5]。吴子瑜的祖父吴景春、父亲吴鸾旗、吴子瑜本人与其女吴燕生等吴家族人均葬于此[7]。吴子瑜常于东山别墅举办栎社诗友的聚会,留下诸多诗词[5]。 吴子瑜在台中之住宅和东山别墅后来卖予基隆颜家颜钦贤[8]。另一项为天外天戏院,昭和11年(1936年),吴子瑜出资在台中后火车站附近建造,为台湾当时规模最大的民营欧式戏院,也是台中继乐舞台之后第二座由台湾人投资兴建的现代化剧场[9]。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曾一度改为“国际戏院”,后曾改营制冰厂、钓虾场,最后将一楼打通作为停车场,甚至还拆除屋顶,加盖鸽舍养鸽[9]。2021年2月已遭拆除。

Remove ads

文学活动与作品

吴子瑜本身汉学造诣颇深,1926年加入栎社[2]。吴子瑜常于太平东山别墅及怡园(今天外天剧场位址)招待栎社诗友,且出手阔绰[5]。1925年创立“怡社”,并自任社长[5]。此外还参与“樗社”、“东墩吟社”等诗社[2]。作品收录在施懿琳、余美玲编《曲水遗风韵事赓—吴鸾旗、吴子瑜、吴燕生诗文史料选集》[6]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