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美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美雲
Remove ads

吴美云(1944年—2016年5月12日),出版家,创办汉声杂志社

Thumb
汉声杂志社
事实速览 吴美云, 性别 ...

生平

吴美云生于纽约[1]吴铁城长孙女[2],父吴幼林为中央信托局官员[3]

吴美云从台北美国学校毕业后,到美国与英国就学[1]。在俄亥俄州牛津读西方女子学院(今迈阿密大学西部校区)时开始对编辑、出版工作发生兴趣[4]。大三时,任该校报纸主编[2]。取得傅尔布莱特计划奖学金赴英国念研究所,主修政治和战略学[2]

1970年,已育有一子的吴美云辞掉原先工作[4],把家中浴室改成暗房,在家里创办汉声杂志社[1][4]。又找到黄永松姚孟嘉合作,三人动手就编起《汉声杂志》,当时他们才二十几岁[1]。她和黄永松一同至旧书摊,研究美国《生活》、《展望》、以及《花花公子》等杂志等版面编排和文章结构,发展出自己杂志的风格[5]。她一度每天工作十四小时、每星期工作七天,一度因借来的资本告罄,几乎无法如期出书[4]。后由中华航空决定每期订购一万《ECHO》,供旅客在飞机上阅读,于1971年1月1日推出[4]。《ECHO》在当年这本率先进行台湾乡土田野调查的报导文学及摄影杂志,印刷精美,借由飞机上乘客阅读打开全球行销,订户多达三十三个国家[2]。但收入还是不足,各合伙人依个人特长接受其他工作来弥补,如她曾先后为国科会编印台湾生活手册,为交通部观光局制作七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影片[4]

1978年,法国归来的奚淞加入团队,包括之前的吴美云、黄永松、姚孟嘉,汉声四位重要人物全员到齐[1]

吴美云曾对记者说,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的,相信有些事情具有意义,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一定有积极的贡献,那么就是好事,好事当然要做下去[6]。她会为文化亲身投入,如林怀民一次进到汉声办公室,看到她穿粗布唐装在编草鞋[1]。她为了出版中国米食专集,特地租了一层公寓隔作三间厨房,并且请了她祖父以前的厨子来掌厨[7]。1980年,她因文化交流有贡献而获得十大杰出女青年[4]

1980年代,汉声出版作品源源不绝,有《汉声中国童话》、《汉声小百科》、《爱的小小百科》、《精选世界儿童图画书》、《精选世界少年文学读物》等[2]。身为母亲的吴美云感叹坊间尽多西洋童话书,属于自身文化的儿童读物太少,于是1981年以原创图文推出《汉声中国童话》诞生,一套十二本,每天一个故事,再加上为儿童编创的科普与生活常识的《汉声小百科》于1984年问世,这两套书成为1970、1980年级世代重要的启蒙书,当时台湾中产家庭常以这两套书作为孩子贺礼,还因盗版太多,使得吴美云亲自连同警方去抓[1]

汉声全盛时期员工八百人,傅月庵以“一叶开五花”形容,汉声训练出的人都成了1990年代台湾相关出版领域的主导力量,如远流台湾馆、儿童馆编辑基本皆来自汉声[1]

1980年12月,国际崇她社台北三社于台北市黎忠市场二楼成立台湾第一家儿童博物馆中华儿童博物馆”,发起人吴美云时任《汉声杂志》总编辑兼国际崇她社台北三社社员。

随着姚孟嘉瘁逝、奚淞退休、黄永松到北京,仅剩吴美云独守衰退的汉声[1]。吴美云有过敏、高血压、肾盂肾炎、肠溃疡等病史[2]。2008年,雷曼兄弟金融灾难爆发时,吴美云正在病中,未能及时抢救汉声的财政[1]。2016年5月12日晨[2],吴美云以七十二岁病逝于台北国泰医院[8]

Remove ads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