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伦·法罗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伦·法罗基
Remove ads

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 1944年1月9日-2014年7月30日[1]), 是一位德国电影创作者作家及大学电影讲师。他是重要的论文电影(Essayfilm)制作人之一,共制作了90多部电影,多数为实验性纪录短片。

Thumb
Harun Farocki

早年生活

法罗基原名Harun El Usman Faroqhi,1944年生于Neutitschein(今捷克共和国新伊钦)。其父Abdul Qudus Faroqui是1920 年代移居德国印度医生,母亲Lili是一位德国人,因二战盟军轰炸被疏散出柏林。青年时期的法罗基简化了其姓氏的拼写(从Faroqui改为Farocki)。二战后,法罗基先后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成长,后生活于波恩市巴特戈德斯贝格(Bad Godesberg)。1958年,全家定居汉堡。在巴特戈德斯贝格期间,法罗基就读于天主教文理中学Aloisiuskolleg[2]

1962年,法罗基在西柏林定居[1],与迪米特里乌斯·博伊克斯恩(Dimitrius Boyksen)和纳蒂亚斯·诺伊特特(Natias Neutert )一起经营“Zinke”画廊——这里被用作诗人的公共聚会场所。1966年至1968年期间,他参加了柏林德国电影电视学院(dffb)的第一届课程学习。

Remove ads

职业发展

教学工作

19743年至1984年,法罗基担任德国《电影评论》杂志Filmkritik)的编辑[3]。1976年,他与汉斯·齐施勒(Hanns Zischler )合作,在巴塞尔剧院上演了海纳·穆勒(Heiner Müller)的戏剧战斗》(Die Schlacht)[4]和《拖拉机》(Traktor)。1993年至1999年,他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讲师。2000年起,任教于德国电影电视学院(dffb)和柏林艺术大学。2004年起,开始在维也纳美术学院任教。

艺术创作

2000 年代,哈伦·法罗基创作了一系列艺术作品,主要在展览博物馆中亮相,包括关于监狱购物中心装置艺术。2006 年,他与妻子安蒂·埃曼(Antje Ehmann)在维也纳共同策划了展览Kino wie noch nie(前所未有的电影),该展览于 2007 年在柏林展出。2007年,哈伦·法罗基在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12)上展出了媒体装置作品Deep Play《深层游戏》。此外,法罗基策划了各类电影项目,例如在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MUMOK)举办的电影系列展,其中包括展出了罗莎·冯·普劳恩海姆(Rosa von Praunheim)、维尔纳·施罗特(Werner Schroeter)、克劳斯·维登哈恩(Klaus Wildenhahn)等人的作品[5]

法罗基是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Christian Petzold)在柏林德国电影电视学院的老师,对佩措尔德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人成为朋友,在随后的二十年里,法罗基参与了佩措尔德许多剧本的创作,他的随笔也是佩措尔德重要的灵感来源。二人最后的合作作品是2014年的电影《凤凰》(Phoenix)。[6]

法罗基发起的最后一个大型项目是《一镜之内的劳动》(Eine Einstellung zur Arbeit)。该项目由他和妻子安蒂·埃曼于2011年共同启动。在他去世后,安蒂·埃曼仍然继续着这个项目。该项目的概念是,参与者以“劳动”为主题制作 1 到 2 分钟的视频影片,这些影片必须“一镜到底”,不可以进行剪辑(德语eine Einstellung既有“一个镜头”之意,也有“一种观点”之意。故,项目的德语原名为一语双关)。迄今,该项目已在全球15个城市举办了二十多场研讨会,制作了数百部影片,这些影片在众多展览中展出,并可在项目官网线上观看[7]

Thumb
安葬于柏林多荣帖恩小镇公墓

2014年7月30日,法罗基在柏林附近逝世,享年70岁。法罗基的安息之地位于柏林米特区多荣帖恩小镇公墓(Friedhof der Dorotheenstädtischen und Friedrichswerderschen Gemeinden)[8]。2015 年 9 月,法罗基的朋友们在柏林成立了哈伦·法罗基研究所 (Harun Farocki Institut, HaFI),作为研究法罗基视觉和话语实践的平台以及一个用于新项目的灵活结构。

Remove ads

学术理论

除了艺术作品,法罗基还撰写了大量理论文章,提出新的概念。他在影像装置作品《眼睛·机器》(Eye/Machine)中提出了“操作图像”(operative Bilder)的概念,意指那些不是用来描述或再现现实的图像,而是直接对现实采取行动的图像[9][10],比如监控影像医疗影像卫星图像等。这一概念挑战了传统图像的概念,为后续的图像研究打开了一个新领域[11][12]

影像作品

以下为哈伦·法罗基的主要影像作品(按年代排序):

  • 1967: Die Worte des Vorsitzenden (《主席的话》)
  • 1969: Nicht löschbares Feuer (《不灭的火》)
  • 1978: Zwischen zwei Kriegen (《两次战争之间》)
  • 1987: Bilderkrieg (《图像战争》)
  • 1989: Bilder der Welt und Inschrift des Krieges (《世界的图像与战争的铭文》)
  • 1990: Leben: BRD (《如何生活在联邦德国》)
  • 1995: Arbeiter verlassen die Fabrik(《工人离开工厂》)
  • 1995: Schnittstelle (《界面》)
  • 2000: Gefängnisbilder (《监狱影像》)
  • 2001-2003: Auge/Maschine I -III (眼睛/机器 系列)
  • 2003: Erkennen und Verfolgen (《识别与追踪》)
  • 2014: Phoenix (《凤凰》)

更多完整作品列表可见德文与英文维基百科条目。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