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里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哈里屋》[1](英语:Harry's House)是英国歌手哈里·斯泰尔斯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于2022年5月20日透过厄斯金唱片与哥伦比亚唱片发行。专辑找来词曲作家及音乐制作凯德·哈普尔、泰勒·约翰逊、萨米·威特(Sammy Witte)等人制作,是张带有放克、流行摇滚、合成器流行、节奏布鲁斯风格的专辑。
尽管《哈里屋》在发行前一个月惨遭泄露,但仍是哈里·斯泰尔斯职业生涯中首周销售最好的专辑。这张专辑以11.3万张专辑等价单位在英国专辑排行榜登上冠军,成为该国于2022年销量最快的专辑;它还以52.15万张专辑等价单位(包括33万张专辑销量)在美国Billboard 200排名第一,使其成为2022年美国最大的发行周;此外,也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新西兰、西班牙、瑞典和瑞士等其他国家排行榜登上冠军。
《哈里屋》广受好评,并推出《回不去》、《午夜谈心》、《寿司店之歌》和《卫星》四支单曲;其中第一首在英国和美国排行榜登上冠军,成为斯泰尔斯在两国得冠的第二首个人歌曲。除榜首《回不去》外,其他三首歌曲同时进入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前10名,分别是《午夜谈心》、《寿司店之歌》和《Matilda》,使斯泰尔斯成为英国第一首实现这一壮举的个人歌手,另外此专辑也入围2022年水星音乐奖[2]。
Remove ads
背景与制作
《哈里屋》是英国歌手哈里·斯泰尔斯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其名称致敬日本歌手细野晴臣的专辑《细野之家》。在接受Apple Music采访时,斯泰尔斯谈到他在日本期间聆听了不少专辑,当中就包含这张,因此萌生念头想做一张名为“哈里屋”的专辑[3]。受其影响,专辑充斥着1970年代至80年代的日本城市流行音乐元素[4],以合成器流行、新浪潮、流行摇滚和流行朋克风格为主,并加入些节奏布鲁斯[5][6][7][8][9]。收录曲目大多制作于2020年至2021年期间,但《Boyfriends》和《Little Freak》均在2019年创作。前者是在《摇滚界线》录音的最后一周完成[10],后者是斯泰尔斯在日本期间创作的作品[11]。
发行与宣传
2022年3月23日,斯泰尔斯宣布第三张专辑的名称为“哈里屋(Harry's House)”,接着发布封面、预告和发行日期5月20日[12]。除了上述内容,一个新的Twitter账户和互动网站也一并上线,以宣传这张专辑[13]。琼尼·米歇尔在1975年专辑《夏日草坪的嘶嘶声》中刚好有收录同名歌曲,她在推特上说她“喜欢这个标题”[14]。首支单曲《回不去》于4月1日推出[15],并空降英美排行榜冠军[16][17]。在同月15日的科切拉音乐节上,斯泰尔斯现场表演了《回不去》以及当时还未公开的《Boyfriends》、《午夜谈心》[18]。他接着又在专辑发售前夕的《今天》花旗夏日演唱会上表演部分专辑曲目[19]。
专辑于5月20日透过厄斯金唱片与哥伦比亚唱片正式发行[20],共有卡式录音带、CD、数字下载、流媒体、密纹等形式[21]。日本版于6月8日发售,除了首批专辑加赠海报,部分通路还附赠透明资料夹与明信片[22]。但在此之前专辑于Twitter上被完整泄露[23][24],哥伦比亚唱片身后的公司索尼在一条已删除的推文中公开谴责泄密事件[25]。为宣传专辑,斯泰尔斯上了《詹姆斯·柯登深夜秀》,其节目主持人詹姆斯·柯登还执导了专辑收录曲《日光》的音乐视频,这部于粉丝公寓内拍摄的小成本影片于5月28日发布[26][27][28]。在隔年7月20日,由塔努·穆伊诺执导的版本释出[29]。
在首单《回不去》之后,斯泰尔斯又陆续推出多支单曲。二单《午夜谈心》于6月21日被派台至美国当代热门电台[30],7月15日派台至意大利电台[31]。音乐视频于7月13日公开,影片中斯泰尔斯穿着睡衣表演,他分别和多个伙伴躺在不同的床上出现在各地,地点包含画廊、街道、戏院和阴天[32]。被苹果空间音效广告选用的《寿司店之歌》作为第三支单曲于10月3日派台[33][34],音乐视频则于同月22日发布[35]。第四也是最后一支单曲《卫星》先后于2023年5月5日和5月16日派至意大利电台、美国当代热门电台[36][37],在此之前音乐视频则于同月3日推出[38]。
Remove ads
专业评价
乐评普遍盛赞《哈里屋》。根据评分汇总网站Metacritic的统计,本作收获23份评论评分为83/100分。评论称赞斯泰尔斯在音乐上的进步与成长,《哈里屋》展现出比前两张专辑更多的自信与实验性,除了探索悲伤、浪漫与遗憾等情感,还有融合未来与复古,流行与放克等音乐风格[39]。
AllMusic的尼尔·Z·杨(Neil Z. Yeung)和《美国词曲作家》的凯瑟琳·沃尔索尔(Catherine Walthall)都从满分5星给予4.5星。前者认为《哈里屋》不仅仅是张温暖亲近的专辑,还透露出音乐人的技艺与内心,是他风格转变的声明[40];后者则表示专辑阐述了一系列令人共鸣的浪漫故事,除了复杂与可听性的结合,斯泰尔斯还展现出历久不衰的吸引力[41]。在歌词方面。《新音乐快递》的赖安·戴利(Rhian Daly)以及来自《滚石》的乔恩·多兰(Jon Dolan)皆表示歌词有些糟糕、尴尬,但不影响整体温柔优美的氛围,以及专辑想呈现出的家的本质[9][47]。艾玛·斯旺(Emma Swann)在为《DIY》撰写的文章中表示歌词虽然提及斯泰尔斯的经历与反思,但同时歌词也很模糊且充满想像空间[42]。
正如专辑主题与名称“家”,更私人化的《哈里屋》带领听众深入其感情生活。《IZM》的张俊焕(장준환)戏称多亏疫情,斯泰尔斯终于有时间好好装修一下他的家,在这个家中各位能见识史提利·丹多采多姿的的声音、佛利伍麦克的简约还有列侬–麦卡特尼的结构[48]。The Line of Best Fit的凯特琳·查特顿(Caitlin Chatterton)表示这是张不错的专辑,因为它不在乎你怎么想,也不追求商业成功,更不是为了满足那些沉溺在经典摇滚的评论家,它是张为了玩得开心而写的专辑,有时过于实验、有时令人振奋,但不会硬跩着你进入舞池感受光芒万丈。斯泰尔斯敞开自家大门欢迎各位莅临,想不想进来纯看各位心情,而现在似乎我们终于回家了[46]。
商业成绩
《哈里屋》上线Apple Music两小时就打破了2022年流行专辑单日最高流媒体播放记录[49],它还是该年Spotify播放量第二的专辑[50],以及2023年Spotify播放量第十的专辑[51]。根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的统计,《哈里屋》第三畅销专辑[52]。
在英国,这张专辑以11.3万张专辑等价单位登上英国专辑排行榜冠军,成为斯泰尔斯第二张冠军专辑[53]。《哈里屋》最终成为英国年度冠军[54],并以等价销售超过60万张获得英国唱片工业协会双白金唱片认证[55]。而在澳洲,《哈里屋》不仅拿下专辑榜冠军,13首收录曲更是全部登上单曲榜前15名,是首张达成此成就的专辑[56]。专辑在澳洲年度排名第二[57],获颁澳大利亚唱片工业协会双白金唱片认证[58]。
美国方面,《哈里屋》以52.15万个单位勇夺Billboard 200冠军,其中包括33万个纯销售额和18.9万个流媒体单位,是斯泰尔斯在美国的第三张冠军专辑、该国登榜最高纪录、也是2022年专辑最大的发行周[59];此外,它还创下美国单周黑胶唱片销量的新纪录,销量18.2万张是舒尔金评定量表于1991年开始跟踪音乐销售以来黑胶唱片销量最大的一周[59]。除了冠军单曲《回不去》,其他三首歌曲进入美国Billboard Hot 100前十,分别为《午夜谈心》(排名第四)、《寿司店之歌》(排名第八)和《Matilda》(排名第九)。凭借四首同时进入排行前十名,使得斯泰尔斯成为首位实现这一壮举的英国个人歌手[60]。隔周《哈里屋》售出16.05万张蝉联冠军宝座,成为他继2019年发行的《摇滚界线》以及阿黛尔专辑《30》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期间夺下连续六周冠军之后,第二张连续数周登上排行榜榜首的专辑[61]。
Remove ads
奖项与提名
Remove ads
曲目列表
全碟制作人:汤姆·赫尔、泰勒·约翰逊(除另外注明)
Remove ads
参与名单
- 哈里·斯泰尔斯 – 主唱(全曲)、口哨(3)、钟琴(4、10)、键盘(11)
- 阿莱娜·罗杰斯(Alayna Rodgers) – 和声(1、2、8、9)
- 印第安·布德拉姆(India Boodram) – 和声(1、2、8、9)
- 米奇·罗兰德(Mitch Rowland) – 贝斯、打击乐(1);鼓手(4、10)、电吉他(10)
- 汤姆·赫尔 – 鼓机(1、2、4–6、10、13)、电吉他(1–6、8–11、13)、合成器(1、2、4–6、8–11、13)、贝斯(2–11、13); 软件设计、手鼓(2);鼓手(3、4、8、9、11)、键盘(3、8、10)、钢琴(3、7)、原声吉他(6、7、13)、打击乐(8)
- 泰勒·约翰逊 – 鼓机(1、3–6、8、10、13)、电吉他(1、5、6)、合成(1、4–11、13)、和声(2、5、9)、软件设计(2、3、13)、号(3)、键盘(3、9–11)、钢琴(4、9、13)、贝斯(8、10、11)、风琴(9、11)
- 伊万·杰克逊(Ivan Jackson) – 小号(1)、号(9)
- 罗布·哈里斯 – 贝斯、电吉他(3)
- 哈尔·里特森(Hal Ritson) – 软件设计(3)
- 杰里米·海切尔(Jeremy Hatcher) – 软件设计(3–5、8、11、13)、电吉他(11)
- 理查德·阿德拉姆(Richard Adlam) – 软件设计(3)
- 道格·肖沃特(Doug Showalter) – 电吉他、打击乐(4)
- 皮诺·帕拉迪诺 – 贝斯(6、9)
- 戴夫·海因斯 – 大提琴(7)
- 约书亚·约翰逊(Joshua Johnson) – 萨克斯风(7)
- 约翰·梅尔 – 电吉他(8、9)
- 萨米·维特(Sammy Witte) – 软件设计、合成(8)
- 科尔·卡门-格林(Cole Kamen-Green) – 号(9)
- 莎拉·琼斯 – 打击乐(10)
- 本·哈珀 – 原声吉他、电吉他、滑音管吉他(12)
- 汤姆·赫尔 – 制作(全曲)
- 泰勒·约翰逊 – 制作(全曲)
- 塞缪尔·维特(Samuel Witte) – 制作(8)、加工(6、8)
- 兰迪·梅瑞尔 – 母带后制
- 尖头斯滕特 – 混音
- 杰里米·海切尔(Jeremy Hatcher) – 音讯工程师
- 奥利·雅各布斯(Oli Jacobs) – 音讯工程师(1、6、10)
- 哈尔·里特森(Hal Ritson) – 音讯工程师(3)
- 理查德·阿德拉姆(Richard Adlam) – 音讯工程师(3)
- 尼克·洛贝尔(Nick Lobel) – 音讯工程师(11)、声音工程师(10)
- 乔·多尔蒂(Joe Dougherty) – 音讯工程助理
- 乔什·考尔德(Josh Caulder) – 音讯工程助理
- 马特·沃拉赫(Matt Wolach) – 音讯工程助理
- 阿黛尔·菲利普斯(Adele Phillips) – 音讯工程助理(1–11、13)
- 卢克·吉布斯(Luke Gibbs) – 音讯工程助理(1–11、13)
- 凯蒂·梅(Katie May) – 音讯工程助理(1、3、4、6、8、10、13)
- 奥利·米德尔顿(Oli Middleton) – 音讯工程助理(1、6、10)
- 加里·普罗希特(Garry Purohit) – 音讯工程助理(2、3、5–7、9)
- 马特·图格尔(Matt Tuggle) – 音讯工程助理(6)
- 布赖恩·拉贾特南(Brian Rajartnam) – 音讯工程助理(8)
Remove ads
- 莫莉·霍金斯(Molly Hawkins) – 创意总监
- 汉娜·穆恩(Hanna Moon) – 摄影
- 哈里·兰伯特(Harry Lambert) – 造型
- 帕希斯·哈丁(Patience Harding) – 装饰
- 布拉德利·平克顿(Bradley Pinkerton) – 平面设计
榜单表现
销售认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