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尼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哈尼语是哈尼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以及老挝、泰国、越南的北部。
方言
分三大方言。
- 哈雅方言:
- 哈尼次方言(哈尼语):分布在云南中南部(约70万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等地,以及越南(1万余人)北部、老挝(700人)东北部。
- 雅尼次方言(阿卡语):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山区(约30万)
- 豪白方言(豪尼语):12万人使用,分布在云南中北部,哈尼次方言的西北方,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和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等地。分豪尼、白宏两个土语。
- 碧卡方言:30万人使用,分布在云南西南部。
其中哈雅方言和豪白方言之间差别较小。
另外有一些较小的方言,如Akeu、Chepya、Muda和阿卡语接近,泰国的Mpi和碧约土语接近。
音系
哈尼语有元音松紧对立。哈雅方言辅音有浊、清不送气和清送气三套,但送气清辅音只同松元音结合,不送气清辅音只同紧元音结合,因此辅音的送气特征和元音的松紧特征处于互补分布(但汉语借词则有些许例外)。豪白方言和碧卡方言则只有清不送气和清送气两套声母,而且松紧元音都可以配合,这两种方言的清不送气声母对应哈雅方言的浊声母,清送气声母对应哈雅方言的清声母。
哈尼语的标准语以绿春县大寨话为基础,属于哈尼次方言。标准语有四个声调(55、33、31、24,其中24调只出现在近代汉语借词中)。
元音长度有对立。[2]:3–16
文字
哈尼人的口述历史中包含史前文字的部分,据传说所说,在从四川迁来时遗失了。基于绿春县方言的标准哈尼语可以用中国政府在1950年代推行的一套罗马化文字书写。和基于拉丁字母的壮文、苗文和优勉语一样,在韵尾后加的辅音字母表示声调。
哈尼文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发音对应,有两个附加的浊擦音变音符号,见下表(张佩芝 1998)。[3]
在元音后,-v用于标记紧元音。
哈尼语有4个声调,由词尾的字母表示,中平调[33]无标。[3] 声调轮廓如下。
Remove ads
参见
- 哈尼语语法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