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咖啡哲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咖啡哲学(Café philosophique)即哲学咖啡馆,咖啡哲学并不是研究咖啡的哲学分支,意指一群人在咖啡馆轻松地讨论哲学话题,这个词最早由法国巴黎哲学家马克·索泰于1992年12月13日提出。[1]

在1998年索泰去世时,法国大约有100家“哲学咖啡馆”,全球约150家哲学咖啡馆。[2]
概念

在咖啡馆谈论哲学话题这个活动最早由法国哲学家马克·索泰在巴黎发起[3] ,邀请各行各业,包括不是研究哲学的普通百姓一起参予讨论[4],让不同知识圈的人可以在放松喝咖啡的时候一起进行哲学的思辨。马克·索泰认为大家一起讨论、思考一个话题是非常令人兴奋的[4],这个概念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不被拘束在教室、会议室。[5]这个概念后来使马克·索泰创立了哲学咖啡馆。马克·索泰后来也用此概念创立了科学咖啡馆(咖啡科学)[6]。
这个概念出现之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哲学家也采用和马克·索泰一样的想法。摆脱传统哲学学术研究上的严谨性,咖啡哲学本身是一种开放的精神,允许没接触过哲学的人参与讨论。这个概念一开始源自于法国,后来传入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士、芬兰,最终遍及欧洲,现在亦延伸至加拿大、南美洲、希腊、澳大利亚、日本乃至美国[7]。因为这个概念的成功也使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派遣专人向拉丁美洲引进此概念[2]。
Remove ads
历史
在英国这个概念由威克斯沃思哲学家埃文·卢瑟福(Evan Rutherford)1993年在德比郡克罗姆福德的书店咖啡馆开始,他于此举办公开聚会,至2009年已经举办100场会议,这些聚会的参与者通常不是专业哲学家或学者,而是普通的百姓,并欢迎任何人提出议题,大家共同批判。

奥斯曼帝国于17世纪扩张时,也从维也纳接收了这些概念,在维也纳每个人在咖啡馆待上一整天是十分常见的(维也纳咖啡馆文化),因此咖啡馆也成了交际场所并讨论各种话题的地方。土耳其中咖啡馆成为朋友们喝杯饮料的地方。传统的阿哥拉也从公共广场搬到了城市中心的咖啡馆。所有类型的哲学家、诗人、作家和知识分子使这些地方成为新的会议场所。
在1686年大厨普罗科皮奥·卡托开设的普罗可布咖啡馆位于巴黎第六区的老喜剧院街(rue de l'Ancienne Comédie)。这是巴黎的第一家咖啡馆。经常在咖啡馆进行哲学讨论的知识分子有雨果、魏尔伦、巴尔扎克、博马舍、伏尔泰、卢梭、乔治·雅克·丹敦、马拉、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和德尼·狄德罗和其他人
马克·索泰在巴黎约30年的时间里看到诗人、画家、作家和超现实主义主义者在蒙帕纳斯的咖啡馆与另外拉丁区的存在主义形式花神咖啡馆进行了哲学的讨论。这导致了马克·索泰创立了哲学咖啡馆。
马克·索泰在1992年12月13日于法国巴黎巴士底广场开始着手建立一间哲学咖啡馆[1]。他每个星期天早上11点招集一些朋友开2小时的“咖啡哲学”的聚会,他的想法是将哲学回归到公众而不是学者与贵族的基本原则[8]。第一次的聚会只有十几人参加。不久之后有些大学生加入、其次是市中心的一些居民、司机、有空的女性加入[9],这之后每次的聚会上逐渐达到200人产与的每周聚会[7],马克·索泰将这活动的成功归功于参与的广大群众。此时马克·索泰被其他高等教育学者排斥,认为是不尊重哲理研究上的严谨性[10]。
参见
注释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