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乔治·爱德华·戴维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喬治·愛德華·戴維斯
Remove ads

乔治·爱德华·戴维斯(英语:George Edward Davis;1850年7月27日—1907年4月20日),英国化学工程师,被誉为化学工程学科之父[1]

事实速览 乔治·爱德华·戴维斯George Edward Davis, 出生 ...

生平

1850年7月27日,戴维斯出生于伊顿,为书商乔治·戴维斯(George Davis)的长子。14岁时,他成为一名胶订机学徒;但他因为兴趣使然,两年后转而学习化学。他半工半读,一边在斯劳力学学院(Slough Mechanics Institute)读书,一边在煤气厂英语Gasworks工作。之后曾在皇家矿业学院(今日伦敦帝国学院的一部分)读书一年,直到前往曼彻斯特(当时英国的化工重镇)周边的化学工厂工作[2][3]

戴维斯曾在Brearley and Sons从事三年的化学家工作。他也曾担任〈1863年碱法案英语Alkali Act 1863〉的检查员。1872年,受聘为史丹佛郡利奇菲尔德化学公司(Lichfield Chemical Company)的经理。在这段工作期间,其创新能力蓬勃发展。其作品包含当时全英国最高的烟囱,高度超过200英尺(61米)。[1]

1878年12月10日,他与劳拉·弗朗西丝·米勒(Laura Frances Miller)结婚,育有至少一位儿子[1]。他与其弟阿尔弗雷德(Alfred)一同工作,担任化学工业界顾问,创办了《化学贸易期刊》(Chemical Trade Journal),发表诸多科学论文并持有67项专利[1]

戴维斯在成立化学工业协会英语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1881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替该协会取名,并担任第一任秘书[1][4][5]。他对显微镜也感兴趣,于1881年创立了《北方显微镜》(Northern Microscopist)杂志,并发表了关于这个主题的教科书——《实用显微镜》(Practical Microscopy[1]

1907年4月20日,于杜尔维治西杜尔维治英语West Dulwich逝世[1]

Remove ads

对化学工程的贡献

戴维斯归纳了所有化学工厂的共同特点,并将之写成颇具意义的《化学工程手册》(A Handbook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他也曾在1888年,于曼彻斯特技术学院(也就是后来的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开授著名的12堂讲座。这一系列讲座将化学工程界定为一门学科[1][6]

他的讲座内容被批评为“常识”,因为它是围绕英国化工行业使用的操作规范所设计的。然而,在当时的美国,这些资料帮助启动了化学工业的新思维,并激发了美国几所大学的化学工程学位课程[1]

纪念

在杰克逊磨坊(Jackson's Mill)入口处,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与分析科学学院英语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t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所在的建筑物内,有一个展示和纪念戴维斯。化学工程师学会英语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的“乔治·E·戴维斯奖章”(George E. Davis Medal)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著作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