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奥尔格·埃尔泽

反纳粹人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奥尔格·埃尔泽
Remove ads

约翰·格奥尔格·埃尔泽(德语:Johann Georg Elser发音:[ˈɡeːɔʁk ˈɛlzɐ] ;1903年1月4日—1945年4月9日),木匠,红色阵线战士同盟成员,是一位反纳粹人士。

事实速览 约翰·格奥尔格·埃尔泽, 出生 ...

生平

暗杀希特勒

1939年,埃尔泽试图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一年一度(11月8日)的啤酒馆政变纪念演说中暗杀希特勒。他花了30个晚上的时间,设置好埋藏在演讲台后方的定时炸弹。但由于当天天气状况极差,希特勒原本返回柏林的飞机停飞,他只好临时更改行程,提早结束演讲以赶上一班特别班车。然而他刚好在炸弹爆炸前13分钟离开,暗杀行动也因此失败;在希特勒的座车到达火车站前,地窖被炸成一片灰烬,7人死亡。其中一人在之后伤重不治。就在当时埃尔泽正准备从康士坦兹偷偷进入到瑞士,但他带着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明信片,这让海关人员心生疑窦;海关将他押解至慕尼黑,交于当地的秘密警察。埃尔泽一直被严刑问供,1945年4月9日才在达豪集中营处决(此时距离纳粹无条件投降仅剩不到一个月)。

平反

由于在案发后纳粹有意将此次事件渲染为自导自演的刺杀,使埃尔泽被当时盟军高层认定为纳粹份子,且埃尔泽在被关押于集中营受到了特殊待遇,导致其他囚犯都认为其为纳粹按插在集中营的卧底,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被认为是战犯,直到1964年慕尼黑大学司法史教授洛塔尔·格鲁赫曼在从东德走私而来的文件中发现盖世太保对埃尔泽的审讯文件,使学界出现了埃尔泽的刺杀是真实而非自导自演的论点,1998年又拿到瑞士的有关纪录,证实此次事件是埃尔泽自行策划实施的而非纳粹的自导自演。


[1]后来这次暗杀行动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一个如果问题英语Counterfactual history(What if question)。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