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因德丽亚蒂·伊斯卡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因德丽亚蒂·伊斯卡克(印尼语:Indriati Iskak,1942年6月9日—),原名因德丽亚蒂·格拉尔德·伯尔纳尔迪纳(Indriati Gerald Bernardina),印度尼西亚(印尼)演员、心理学家和营销家。她在从影期间因参演由乌斯玛尔·伊斯迈耳(Usmar Ismail)执导的《闪亮三姊妹》(Tiga Dara)而知名。她及后曾参演八部电影,亦曾成立自己的女子音乐团体,直至1963年息影为止。她在1968年获得印度尼西亚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之后曾在雅加达艺术学院(Institut Kesenian Jakarta)任教心理学,并曾在联合利华任职26年。自1994年起,她成为马基马基(Makki Makki)的营销顾问。
Remove ads
生平

因德丽亚蒂在1942年6月9日生于日占东印度泗水。她是教育家和电影导演罗拔·伊斯卡克(Robert Iskak,1912年-2002年)的女儿[1]。
因德丽亚蒂首部参演的电影是由乌斯玛尔·伊斯迈耳执导,与芝特拉·黛薇和米耶克·维查亚一同主演的《闪亮三姊妹》,她在电影中饰演因母亲逝世而由祖母抚养的三姊妹中的老幺嫩妮(Nenny)[2]。该电影在票房上取得成功,因德丽亚蒂亦因其自然的演技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3]。
1957年,因德丽亚蒂参演另一部由伊斯迈耳执导的电影《冲突》(Sengketa),并在片中饰演一名困难重重家庭中的女儿[4]。及后她亦参演了由林言容(Wim Umboh)执导的《滚轴溜冰冠军》(Djuara Sepatu Roda)和《三朵玫瑰》(Tiga Mawar)两片[5]。1959年,她与丽玛·马拉蒂(Rima Melati)、盖比·曼波(Gaby Mambo)和巴比·胡娃(Baby Huwae)组成女子团体“宝贝娃娃”(Baby Dolls)[6]。
因德丽亚蒂在1963年拍毕由其父亲执导的《金叶》(Daun Emas)后息影[7]。其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期间的知名度,使当时印尼的电影导演开始物色拥有荷裔样貌的演员,亦因而推动诸如莉迪亚·坎杜(Lydia Kandou)、梅里亚姆·贝利纳(Meriam Bellina)和塔玛拉·布莱申斯基(Tamara Bleszynski)等演员的演艺生涯[8]。印尼民族电影公司(Perfini)宣传电影《女生宿舍》(Asrama Dara)时,便将参演的荷裔演员苏珊娜(Suzzanna)称为“下一个因德丽亚蒂·伊斯卡克”[9]。
息影后,因德丽亚蒂就读印度尼西亚大学,并在1968年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6]。及后,她曾在印尼空军的心理辅导部门任职,其后在1970年代转投联合利华[6],并在该公司任职二十六年。在联合利华期间,她曾从事市场研究、市场管理和推广的工作。在其离开联合利华前夕,她负责该公司印尼分公司的电脑化工作[10]。她亦在1970年代中期在雅加达艺术学院教授心理学[6],以及曾担任十五年天主教学校斯特拉达系统理事会的成员[10]。
1994年起,因德丽亚蒂在马基马基担任品牌顾问[10]。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因德丽亚蒂在1962年5月15日下嫁印尼空军军官,哈利姆·珀达纳库苏马(Halim Perdanakusuma)之弟马基·珀达纳库苏马(Makki Perdanakusuma,1928年-2014年),两人育有两女一子[11],其中大女儿萨妮亚和儿子萨克蒂与母亲一同在马基马基任职[10]。
作品
在其六年从影生涯中,因德丽亚蒂曾参演九部电影[6][12]:
- 《闪亮三姊妹》(1956年)
- 《冲突》(1957年)
- 《滚轴溜冰冠军》(1958年)
- 《三朵玫瑰》(1959年)
- 《被遗忘的村庄》(Desa yang Dilupakan,1960年)
- 《过马路的女孩》(Gadis Diseberang Djalan,1960年)
- 《最珍贵的人》(Djantung Hati,1961年)
- 《还有明天》(Masih Ada Hari Esok,1961年)
- 《金叶》(1963年)
脚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