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因苏拉
古羅馬平民住的房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因苏拉(拉丁语:insula,意为“岛屿”)在古罗马建筑中有两种含义,一是一种公寓,二是街区类型的一种[1][2][3]。本文专述第一种定义。

在罗马帝国初期,居住在因苏拉的人口约有80至100万人,占罗马大部分都市人口[4]:318。因苏拉的居民从中下层的平民至中上层的骑士阶级,包括了多种不同阶层。
传统精英和非常富裕的人居住在多姆斯。因苏拉和多姆斯这两种住宅在城市中混在,并不隔离[5]。类似现代公寓,因苏拉的一层通常作为商铺使用,而二层以上部分则是居住空间。因苏拉可能有自己的名称,通常取自于建筑的所有者[6]。因苏拉的所有者通常是富裕阶级,甚至可能是罗马元老院成员[4]:318。一栋因苏拉也可能由多人所有。如西塞罗就拥有一栋因苏拉八分之一的产权,占其收入的八分之一[4]:318。
Remove ads
结构
斯特拉波提到因苏拉和多姆斯类似,拥有供水和卫生设施。但为削减成本,因苏拉大多使用廉价材料,因此建筑品质欠佳。因苏拉的材料包括木材、泥砖、罗马混凝土,容易起火或倒塌。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热衷于不动产,并且拥有多栋因苏拉。西塞罗曾记载他很开心能从一座新的公寓收取比倒塌的公寓更高的租金[7]。由于安全原因,顶层是因苏拉最缺乏人气的楼层,房租亦因此比其他楼层更便宜[8]。
在奥古斯都实施限高20米的限制之前,因苏拉可以修建至9层[9]。弗拉米尼乌斯广场附近曾有一栋大型因苏拉。早期基督教作家特土良曾将这栋因苏拉和上帝之家比较,谴责高层建筑的傲慢[10]。一栋典型的因苏拉可以在3,600 sq ft(330 m2)容纳超过40人。罗马现存唯一的因苏拉遗迹是五层高的圣坛因苏拉。这座建筑修建于2世纪,位于卡比托利欧山山麓[11][12]。
罗马之外的因苏拉遗迹位于奥斯提亚安提卡,保留有二至三世纪因苏拉的细节。奥斯提亚安提卡的因苏拉结构颇为独特,属于高档因苏拉[4]:320。平面图使人们可以确认这些高档因苏拉的结构。首先因苏拉有一矩形的起居空间,称为“medianum”,连通其它房间。连接的接待室大小不同,有的再分为两个独立房间,但亦有整合为一的情况[4]:321。大玻璃窗发挥了采光功能,大多面向花园、院子或街道[4]:320。和“medianum”相邻的是cubiculī(卧室),大多有两个[4]:322。奥斯提亚安提卡更大的因苏拉遗迹显示上层部分可能有厨房、卫生间,甚至自来水系统[4]:321。
奥斯提亚安提卡还发现了仅有二至四个房间,由较低阶层居住的因苏拉。在罗马卡比托利欧山亦发现了类似类型的因苏拉。厕所和饮用水在这种因苏拉属于共用设施[4]。这种面向下层阶级的因苏拉可能主要用短期居住者和流动工人使用[4]:322。
Remove ads
限制
由于火灾和倒塌的危险,奥古斯都将因苏拉的高度限制在20.7米[4]:318。在64年罗马大火之后,尼禄亦对因苏拉进行高度限制。图拉真又将高度限制进一步缩减至17.75米[13]。据4世纪时的记录,罗马大约有4.2万至4.6万栋因苏拉。3世纪晚期时,罗马仅有1,790栋多姆斯[14]。因苏拉的数量亦被用于人口学研究。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