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全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简称体改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下属的正局级科研事业单位[1][2]。体改所是发改委直属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组成单位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草厂街1号,属于改革类国家级“高端智库”[1]。该所的前身是1984年12月成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以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管理研究所,此二者于1990年合并,并于1991年5月进行人员重组后,成为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2][3][4]。
历史
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是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科研事业单位,是中央二级预算拨款科研事业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中心工作服务[2]。该所于1991年5月在人员重组的基础上,启用“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的名称[2]。1991年5月前,该所就人员结构而言有两个前身,即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管理研究所,二者均隶属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体改委)[2][3][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2月,简称体改所,隶属于体改委,首任所长是高尚全[3][4]。1985年5月,高尚全升任体改委副主任,体改所所长由陈一谘接任[5][6]。体改所是体改委中影响最大的机构之一[3][4]。在19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恢复重建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相互交叉的圈子,一是以《走向未来》丛书和《20世纪文库》为代表的学者圈,二是以体改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为中心的“智囊圈”[7]。体改所一成立,就于1985年2月至11月间,连同北京青年经济学会组织进行了大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查,包括21个部委、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近400名专业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对23个试点城市进行了调查,形成了130余万字的156篇调查报告[6]。
199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管理研究所”合并重组,后更名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与管理研究所”,原体改所的大部分成员后来各奔东西[4]。新所的总部设在北京[8]。
Remove ads
1991年5月起,该所法定全称的沿革如下[2]:
- 1991年5月至1996年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 1996年至1998年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
- 1998年至2003年为“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 2003年后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历任所长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