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是中国国民党湖南省的省级党部,于1925年至1949年间存在。

历史

更多信息 1929–1930, 1932–1933 ...

前身

1912年8月,国民党总部委谭延闿为国民党湖南支部长,仇鳌为副支部长。1912年9月,国民党湖南支部成立,谭延闿任部长。该支部是议会选举政党,由清末民初先后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湖南民社辛亥俱乐部等政治团体合并成立。9月8日,省境内各会党合并成立支部,统一指挥。不久,汤芗铭等人主政湖南,压制国民党湖南支部停止了活动。

孙文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时,湘籍同盟会元老黄兴因为“效忠领袖”的争议拒绝加入。中国国民党1919年在上海成立后,1921年,孙中山委任覃振为部长,到湖南整理支部,但是在赵恒惕的压制下,组织活动仍然很少。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组建

1923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派中共党员夏曦刘少奇回湖南,与覃振秘密重组中国国民党湖南地方组织,并经毛泽东写信给李维汉,要求中共湖南区委协助覃等开展国民党工作。9月16日,毛泽东以中国国民党总部赴湖南筹备员身份到长沙,与夏曦商议筹组国民党湖南总支部, 并决定“长沙分支部由夏曦任支部长;安源分支部由刘少奇任支部长”。随后在长沙安源宁乡等地陆续成立四大分部。1923年9月,在长沙成立总支部,由夏曦何叔衡等人组成,内设总务科、党务科、财务科、宣传科、交际科共5个科。国民党湖南总支部(又称联合党部)设于长沙,下辖长沙2个分部,(第一分部为学界、新闻界;第二分部为工界),宁乡1个分部(为第三分部),江西萍乡1个分部(为第四分部)[1]

1924年3月,国民党中央总部委派中共党员夏曦等筹组湖南临时省党部。4月中旬,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会成立。夏曦何叔衡李维汉李达郭亮李六如(以上均为中共成员)、罗宗翰、邱维震等为执行委员。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3次会议讨论,并经“孙中山核准,照委”。临时省党部的国民党员中老同盟会员仇鳌、董维键、凌炳、 吴鸿骞亦参与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全省有17个县、市建立国民党组织(其中:正式县市党部3个,临时县党部4个,县党部筹备处3个,直属区分部5个, 区党部26个,区分部136个),有国民党员2754人[2]

1925年5月25日至6月1日,按照《中国国民党各省党部进行计划决议案》“一个省有5个以上的县市党部者,即可组织正式的省执行委员会”的规定,国民党湖南省第一次中国国民党湖南省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在长沙秘密召开,因赵恒惕当局军警暗探的阻挠活动,会场数换,多番周折,最后选在岳麓山蔡锷墓庐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李荣植、夏曦、李维汉担任常委,选举11名执行委员、3名监察委员,其中除李荣植、罗宗翰、邱维震三人为国民党左派外,其余均为拥有国民党籍的共产党员,占总数的77%[1]

1926年7月,在经过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战争后,北伐军进入湖南省,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乃开始公开活动[2][3]。7月,国民党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大会选举李荣植、李毓尧、唐生智、凌炳、谢觉哉、熊亨翰、周以粟易礼容夏曦、黄颐等17人为执行委员(含多名中共党员),刘岳峙、李荣植、凌炳为常务执行委员。第二次代表大会后,湖南省党部在开展农民运动的同时,大力吸收农民和乡村教员、知识分子入党。至马日事变前,湖南全省有国民党员16万余人。1927年3月全省有县党部74个,市党部8个、特别区党部6个。另有省党部的派出机构湘西党务办公厅,设常德,由中共成员王基永任主任。同年4月,改设辰沅党务指导处,中共成员刘春仁任指导员[1]

1927年3月,湖南省党部在长沙筹办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校,培训党务、农运和军事干部。在校男女学生800人,由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和共产党湘区委员会合办的党校。校长由唐生智兼任,副校长为中共党员凌炳、夏曦,谢觉哉任秘书长,李达任教务主任。授课教师多为中共跨党成员,夏曦、易礼容主讲农民运动,郭亮主讲工人运动,谢觉哉讲国民党党史,李达讲哲学,以及妇女运动、青年运动和军事教学[1]

国民党党部公开活动后,国共的群众组织开始在湖南实行土地改革,进行阶级斗争和屠杀政策,消灭有产者,诸如长沙工商界钜子金裕华、军界闻人李佑文、以及素有文名久与章太炎齐名的叶德辉,都被开会公审加以罪名,予以就地枪决。

西山会议派的活动

此期间,在湖南活动的还有西山会议派(由于反对中国共产党而不被国民党中央承认)的湖南省党部“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清厘党籍事务处”。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反共派别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不被国民党中央承认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即西山会议派)。1926年,该党派黄英、杨伯隽到长沙建立“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清厘党籍事务所”和“湖南孙文主义学会”,后来另组织一个临时省党部,同当时国共合作的湖南省党部对抗,其主要有彭湃(湘乡人,非中共的彭湃)、杨伯隽易家钺等,在长沙受他们影响的有湖南省政府支持的省农会、商业协进会、湘西学联会、湖南大学法科、湘西公会等团体。此外,西山会议派在常德亦建立了孙文主义学会,成员主要是常德二师的学生[1]

西山会议派和国民党中央的两个国民党省党部常在长沙的报纸上同时登出启事,相互指责。1926年2月25日,西山派在长沙《大公报》刊登“紧要启事”,宣布开除夏曦、郭亮、王基永、肖述凡、陈佑魁、易礼容等中共跨党成员或左派的国民党党籍,解散其国民党湖南省党部,重新改组。次日,中央派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也登出启事反击。在国共合作的情况下,国民党省党部与中共湘区党、团区委合组一个行动委员会针对西山派。1926年3月的孙文逝世周年纪念活动中,西山派的临时省党部出动数十人到中央派的纪念会场,双方发生斗殴。此后中央派的成员游行到西山派临时省党部所在地伍家井31号,将其党部捣毁[1]

Remove ads

清党、桂唐战争与蒋桂战争中的整合

马日事变前夕,湖南全省国民党员达16万以上,但含大量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团员。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响应四一二事变,发动清共的马日事变,屠杀中共人员,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被打散。由中共跨党成员参与组建的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亦随即停办。

5月22日晚,余湘三、许克祥、王东原、周荣光等人密商于23日成立“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临时办公处”。由许克祥、周荣光、王东原、李殿臣、张敬兮等5人为临时主席团主席,并发表“五团长清党反共通电”,要求“群策群力,救党救国”。5月24日,湖南的反共国民党右派人士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由许克祥出面召开会议,有张翼鹏(时任代省长)、 彭国钧、仇鳖、许克祥等10多人参加,策划进一步反共计划。 “湖南省救党委员会”推定彭国钧、仇鳌、张翼鹏、 肖翼鲲、周荣光、许克祥、李殿臣、李仲任、王东原、张敬兮、陈其祥、左益斋、张开琏为委员;仇鳌、肖翼鲲、陈其祥为常务委员;仇鳖为主任委员[1]

1927年6月24日,武汉国民政府的国民党中央派遣唐生智回湖南,处理马日事变的善后问题,解散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2]。1927年7月4日,唐生智雷铸寰、 周澜、曹伯闻、尹松乔、黄贞元、李荣植、李毓尧、冯天柱等9人奉命另行组成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改组委员会,推尹松乔、黄贞元、李毓尧、雷铸寰、李荣植为常务委员,重新登记湖南省的中国国民党党员,并且改组各级党部。改组委员会下设秘书处以及组织部、宣传部、农民部、工人部、商民部、青年部、妇女部共7个部。1927年12月31日,改组委员会发表《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改组委员会布告》(署名为“常务委员李荣植尹松乔李毓尧黄贞元,组织部长李毓尧”),布告内还有《附开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员登记条例》[2][4]

1927年10月20日,在桂唐战争中,新桂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名义下令军委会宣布讨伐唐生智,派程潜、白崇禧率“西征军”入湘,国民党中央指令“改组委员会”停止活动。1928年1月6日,程潜率“西征军”入后根据国民党中央第二届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整理党务案》中,关于“各地各级党部一律暂时停止活动”,“各地党员一律重新登记,登记期间停止征收党员”的规定,在2月将唐生智组织的“国民党湖南省改组委员会”停止活动, 委派陈容、李隆建、刘岳峙、赵缭、张炯、陈嘉任、罗介夫、刘召圃、张定等9人组成国民党湖南省临时党务指导委员会。4月,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及组织部、宣传部、训练部共3个部。1928年5月,增设民众训练委员会。1928年底清理党籍总登记时,全省参加正式登记者为国民党员2.1万名。

1929年7月奉令将民众训练委员会撤销并入训练部[2]。湖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历时近4年,因蒋桂战争等因素,在派系角力,意见分歧中先后经中央任免更迭的委员达20多人。

Remove ads

第三、四次全省大会与何键时期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经过“救党”、“改组”与“指导”三个阶段,于1931年9月,中国国民党湖南省第三次全省代表大会举行,恢复选举制,选举产生了第三届执行、监察委员候选人,包括何键、张炯、王祺、朱浩怀、谢祖尧、黄家声、谭常恺等7人为执行委员;肖隽、李毓尧、陈大榕、宋华国、黄锡恭为后补执行委员。何键、张炯、黄家声被选为常务执行委员,朱浩怀兼书记长。后来报经中国国民党中央圈定,何键彭国钧等人出任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并于1932年2月和3月先后宣誓就任。执行委员会以何键等3人任常务委员,下设组织科、宣传科、训练科共3个科[1]

1932年,在第一次国共内战红军主力进入湘境,部分地区的国民党组织被破坏,党员人数下降,据登记仅有党员1.67万名。

1934年4月,中国国民党湖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举行,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执行、监察委员会,其内部组织没有改变。包括何键、毛飞、黄家声、刘岳厚、彭国钧、朱浩怀、陈大榕等7人为执行委员;肖隽、曾省斋、蒋固、肖逢蔚、张绵周等5人为候补执委。何键、彭国钧、黄家声3人为常务执行委员,朱浩怀兼书记长[1]

1935年,湖南国民党内部南京中央与何键地方的派系斗争激化,湖南省党部内“甲派”(中央CC派)与“乙派”(地方势力)争斗不休。国民党中央为使对各省地方党务不至失控,在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出:“总章不加修改,中央为推进各地党务计,凡各级党部得派员主持党务,并调整其一切组织”。此后湖南省党部,由执行委员负责制改为“中央特派员负责制”。

Remove ads

特派员负责制与二战期间

省第四届执行委员会任期本应到1937年6月届满,但因改行中央特派员制,国民党中央于1936年1月派彭国钧为湖南省党务特派员。彭拒任辞职;改派赖琏主持湖南党务。同时,在省党部内设立设计委员9人,由刘岳厚、黄家声等出任其职。并指定朱浩怀兼任书记长(后由袁野秋接任)。第四届执行、监察委员会奉命停止活动[1]

1937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后,何键进一步失势,被基本夺取军政权力。12月,国民党中央将湖南省设计委员改为党务督导员,将全省划为9个党务督导区(大致以专员公署所辖县市划区),派陈大榕、肖惠贞、毛飞、陈白、彭国钧、仇硕夫、 伍家宥、沈苑明、李仁焕等为督导专员,分区指导各县党务。1938年7月,特派委员制取消,改成主任委员制,并且恢复省执行委员会,但是主任委员和委员仍然由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遴派。下设组织科、宣传科、民训科、总务科共4个科。国民党中央委派李毓尧为湖南省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廖维藩、陈大榕、谢祖尧等10人为执行委员;肖逢蔚专任书记长。

1938年11月12日,第一次长沙战役和“文夕大火”后,湖南省党部西迁沅陵。1939年5月又因遥处西陲,对东南各县党务指挥不便而东迁耒阳。但为便于党务指挥,继续在长沙设立“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执行委员会长沙办事处”,执行委员与办事处主任为伍钟衡。在长沙四次会战期间一直活动。1939年冬,国民党中央令湖南省执行委员会改组,指定薛岳兼任主任委员,以利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改组后,省执行委员有廖维藩、谢祖尧、伍仲衡等11人,由廖维藩兼任书记长。

1940年11月,肖训、仇硕夫调任行政督察专员,执行委员职, 中央派李树森、彭绍香接任。同年,国民党中央决定在未实施选举制的省份,省党部应指定执行委员1人兼任监察专责委员。湖南省执委会按照规定在1941年5月1日成立“省监察专责委员办公处”,派执行委员熊梦飞兼专责委员,熊不就,改派肖训兼任,又因肖调任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无暇兼顾,旋派黄仁浩兼任监察专责委员。1942年5月,湖南省执行委员会又按照国民党中央的指示,再次改组,由薛岳任主任委员。

到1944年5月长沙第四次会战长沙湘潭衡阳耒阳相继被日军攻下,长沙办事处随之停止活动。同年,日军大举进攻下湘东、湘北、湘中、湘南大部分县城均被占领。国民党湖南省执行委员会也四处流离,驻地经常变易。由于湘西各县党务得不到省党部领导。国民党中央下令设立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执行委员会湘西办事处。办事处于1944年12月1日在沅陵成立。采二级党部编制,直接受中央指挥,主任委员为张炯。

二战结束前夕,湖南省执行委员会又奉令进行第三次改组,主任委员为张炯。由于战争,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辗转迁徙多地,全省代表大会一直没能举行。

Remove ads

二战结束到国共内战

1945年日军投降后,湖南省执委会湘西办事处于8月撤销。党务机关先后迁回省会长沙。为结束战时体制, “选拔优秀干部同志,以健全今后党务”,国民党中央指令恢复选举制。

1946年9月,中国国民党湖南省第五次全省代表大会在长沙举行,国民党中央特派赖琏为监选委员, 监选出国民党湖南省第五届执行委员,选举产生了第五届执行、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张炯,书记长莫萱元,执行委员17人。

1947年9月,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暨党团联席会议正式决定中国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通过“党团统一组织案”,国民党中央特派何浩若为湖南党团统一指导委员,经与省党部协商,于11月1日实现湖南省的“党团合并”,在执委会内成立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团统一委员会

在国共战争和国民党败退的背景下,1948年10月12日,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兼任省党部主任委员后,于12月12日成立党政军联合办公室,集党政军权于一身。

1949年8月,随着国共内战中程潜、陈明仁的倒戈,湖南“和平解放”,宣布湖南正式脱离广州的中央政府,加入中共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在长沙的活动随之结束[2]。长沙政变后,广州的国民党当局策动黄杰、成刚发动邵阳事变,于8月8日宣布重新组织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炯,书记长蒋肇周,执行委员杨粹兼组织处长。此前被程潜排挤的省党部主委张炯也在芷江成立一套省党部。当时两处办公,一处在芷江,一处在邵阳。但随着国民党军在湖南的进一步败退,两处党部并未进行太多活动。

Remove ads

历任领导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