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先后组建3个。[1]

黄埔系(1927—1928)

1927年8月,广州黄埔军校教导师、黄埔军校新编师和原属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18师苏士安部以及驻在湘南、湘西的陈渠珍廖湘云许克祥等师合编组成新编第十三军,由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任军长,归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节制。1928年2月新编第13军因与白崇禧、陈嘉祐的第13军番号重复,遂改名称为第四十六军,方鼎英任军长,何浩若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 新编第4师,师长唐星(黄埔军校入伍生部副部长兼军事教导总队总队长)
  • 新编第5师,师长张春浦(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 新编第6师,高霁任师长。

北伐结束后,因民国十七年(1928)7月国民政府编谴会议的决定,四十六军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师,方鼎英任师长兼第28旅旅长。

陕西系(1935-1938)

1930年中原大战胜利后,蒋介石把陕西省军阀胡景翼所属的国民二军新编第5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8师;陕军李纪才部和邓英部合编为新编第13师,1931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79师。

1935年12月以第28、第79师编成第46军。樊崧甫任军长,郭忏为副军长,隶属豫皖绥靖公署。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被编为第一纵队,樊崧甫任指挥官。该军抢占潼关。1937年隶属西安行营。1938年春隶属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底因无法补充减员,撤销番号。樊崧甫改任第九战区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

新桂系(1939—1950)

1939年2月,以新桂系部队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团麾下之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分别抽调国民革命军第170师、国民革命军第175师,搭配新编成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9师等3个步兵师合组出军级部队,获得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之编号,军长由当时的军团指挥官夏威兼任。第八军团在抗战中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16集团军,总部驻贵县。总司令夏威,副总司令蔡廷锴韦云淞

  • 军长夏威/何宣代理 军部驻南宁
  • 第170师 (师长黎行恕
  • 第175师 师长莫树杰兼任合浦守备司令
    • 第五二三团,团长黄法睿
    • 第五二四团团长巢威
    • 第五二五团团长黄炳钿
    • 补充团团长谢庆南
  • 新编第19师 师部驻钦县小董防城钦县大垌各驻一个团。
  • 副官处长陆镇亚
  • 参谋处长翁敬荣
  • 秘书曹宗铎、唐天磨,洋文秘书李景
  • 三个直属营

1939年11月15日军在钦州湾登陆,桂南会战开始。新19师守邕钦县和防城,对抗日军台湾混成旅团攻击。由于新19师在训练与装备补充皆不充分,无法对抗日军攻击,在11月19日击破新19师设于小董的师部,旋即北上南宁,新19师师长黄固逃跑。由于防御遭到多面夹击,四十六军在11月24日弃守南宁,军部转移到二塘

由于四十六军的战力尚属可战,随后被桂林行辕主任白崇禧编入反攻东路军,投入昆仑关战役。昆仑关战役中四十六军沿着邕钦公路南下牵制日军,掩护主力部队攻下昆仑关。在昆仑关战役结束后日军发起逆袭,白崇禧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1月下令四十六军在郁江一代设防阻止日军重新占领昆仑关,但因日军主力成功占领宾阳,使得四十六军进驻的防御区并没有达成阻止日军北进的效果。随后四十六军被下令撤退,虽然四十六军在战役初期表现不佳,但是在会战中后期皆有着正常表现,使得代理军长何宣在战后未被责罚,而是得到记功表彰。

民国三十年(1941),四十六军军长由三十一军副军长黎行恕接任,此后四十六军北调湖南省衡阳强化第九战区防御。随后四十六军布防在洞庭湖湖南区段,由于九战区后来战力得到补充,四十六军转编给第四战区,进驻广西省柳州市。1944年5月,四十六军投入长衡会战,作为拯救衡阳城守军的救援部队运用,但最后未能攻破日军防线,衡阳保卫战失败后,四十六军撤回广西省桂林,并投入在1944年10月下旬至11月爆发的桂林保卫战,不过四十六军的部队在该役被分拆给不同单位使用,175师与新19师被布署在桂林城外,170师则归桂林城防指挥部使用。

四十六军军部未能指挥部队作战,桂林失守后军部撤退至贵州省与广西省交界的广西省南丹县六寨镇整顿收拢残兵,而在该战役中四十六军损失沉重,170师副师长胡厚基战死,伤亡与逃散者占全军三分之一以上,由于另一个在桂柳会战重创的第三十一军状况更糟,军委会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4月将四十六军与三十一军合并,以四十六军的名称存续。

合并后的四十六军,下辖新19师、175师,以及三十一军残余的188师,170师则在桂林城防暂时即因耗损过大编入131师,提前解编,因此整合后的四十六军仍然只有三个师。此外,整并后的四十六军军长由第16集团军副司令韩练成出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双十节,韩练成率部渡过琼州海峡,以第四十六军军长身份兼任海南岛防卫司令官、行政院特派海南区接收协调委员会主席、海南区受降司令官、接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集海南党政军权于一身,接受日军投降。新19师担任琼南接收和警戒任务。1946年1月,韩练成带少数随员乘小火车由三亚石碌视察铁矿途中,遭到琼崖纵队一支小部队伏击,火车被打翻,韩练成腰骨扭伤,随员1死3伤。韩练成被离职休养,送到南京养伤,由海兢强白崇禧的外甥)代理军长职务。海兢强下令进攻琼崖纵队根据地白沙,琼崖纵队受到了很大损失。四十六军为主力对琼纵展开围剿。2月底,韩练成返回海口,立即以整编部队为由,终止了对琼纵的进剿。

1946年5月,改为整编第46师。1946年6月,由海南岛调往山东战场,1947年1月编入李仙州南进兵团。华东野战军陈子谷持“洪为济”的信来找韩练成,随之华东局民运部部长魏文伯以华东局秘书长名义、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于1947年1月2日抵达平度县城四十六军军部会谈,向韩练成军部派来了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科科长杨斯德化名李一明、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科副科长解魁化名刘质彬。先后参加了平度安丘战役。该军2月3日全部到达博山。4日由博山出发,8日占领莱芜、新泰两城。1947年2月莱芜战役被歼灭。1947年6月重建,隶属于驻蚌埠第八绥靖区

1948年9月在九江、安庆地区担任防御任务。1949年4月下旬渡江战役后,撤至赣西、湘南、湘桂边界等地区,隶属第3兵团、第10兵团指挥,参加了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和湘桂边界阻击解放军南下的作战等。1949年12月11日在广西隆安被歼。军长谭何易脱逃,率余部(1,970人,其中军官216人,士兵1,750人,眷属4人)进入越南。1950年2月,在越国军改编为国军管训总处,谭何易出任第2管训处处长,旋被调升为总处副司令官。

Remove ads

第四十六军主官人事异动与部队调动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