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璋
Remove ads

国璋(1839年—1900年),杭阿坦氏,字子达蒙古镶白旗人,京口驻防(今江苏省镇江市)。清朝官员、监生出身。

Thumb
时任江津知县国璋的子侄廷启、廷继、廷治等,摄于四川江津县东门外莲池。左三站立高者为国璋长子廷启(以候补知县奉派留学日本,负责创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监狱——湖北模范监狱,著有《监狱要书》(东京:蚕光社,1905年))

生平

清朝知府衔候补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军机处存记,大计卓异[注 1]。国璋十六岁即入幕在四川踏上仕途,先是拜于四川总督骆秉章门下,深得后者器重。“旋以军功保叙知县”,二十一岁出任四川隆昌知县,“兴利除弊,事无不举,士民尤爱戴”[1]

Thumb
现存于四川隆昌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昌石牌坊”,其中有清同治二年 (1863年)隆昌县士民给国璋修建的“政通人和”德政碑。

其后历署重庆府江北理民同知、涪州知州、巴县江津县华阳县宜宾县荣县内江县知县,所在多政绩,深得民望,赢得循吏与能吏的官声[2]。凡地方利弊,随事兴剔,川省但凡发生疑难要案,督抚往往会选派国璋前往办理,而国璋每次都能妥善清结,故在四川数十年深为督抚大吏[注 2]所倚重;而国璋在江北厅任上,办理教案尤为得体[3]。清朝诰授朝议大夫,晋封中宪大夫,奉旨入祀名宦祠。[注 3]

事迹

国璋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体恤民情,精干明决。在隆昌任上,“决狱明敏,精核如老吏,且严治盗事,不能欺,人乃大服”[4];署华阳,“颇平反冤狱”[4];宰荣县,“善聼断......尤不时躬亲私访,奸宄遂敛迹”[5];调宜宾,则教种蚕桑以增其利[6],开办医馆救治贫民[7];“所至有政声,江津、巴县先后摄篆者三次,教禁兼施,切中时弊”[4]

同治十二年( 1873 年)、光绪六年(1880年)、光绪17年(1891年)三任江津县知县[8]。国璋为官尤其重视教育,1879年于江津知县任内募建聚奎书院(今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位于江津白沙镇黑石山)[9],并捐廉银设课奖励资助贫寒读书人,“士林感之,称‘国公课’”[10]。光绪八年(1882),建江津县遗爱祠(祠旁有莲花池、小桥、寒香亭),“祀清代邑令之有德政者”(据《民国版江津县志》)。

光绪七年(1881)、九年(1883)、二十一年(1895)三次出任巴县(今属重庆)知县。国璋于光绪七年(1881年)首次出任巴县县令,次年下任,其后又两度出任巴县县令,在任期间教禁兼施,政绩突出。鼓励民众储存粮食,以防荒年;针对重庆城住房密集,常发火灾,设置水龙,百姓大称方便。同时,修建住屋安置贫民,捐养廉银收养弃婴,设立施粥点赈济那些揭不开锅的人,等等。[4]。国璋还善办洋务,曾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参与了川省与英国未结教案的谈判。其间,屡与英国领事、主教等磋商,最后以较小的代价,了结省城(成都)、嘉定(乐山)等处的教案。而1886年在其二度担任巴县县令任内,发生第二次重庆教案。国璋不惧压力,秉公办理,坚持惩办不法教首,保护地方,得到地方士民的广泛爱戴[11]。重庆佛图关前(今鹅岭公园)原有遗爱祠,祠前街道命名为遗爱祠正街(今鹅岭正街),即为纪念国璋治渝政绩。

Thumb
重庆大坪七牌坊,国璋的“恩沛巴江”德政碑,现已迁移至大坪正街中国电信大楼旁绿地。

1900年国璋卒于内江任所[12],诰授朝议大夫,晋封中宪大夫。葬于江苏镇江南郊八公洞山。

Remove ads

作品

国璋书学苏灵芝,擅长书法[1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有其多件书法藏品。

Thumb
国璋于1896年作 行书四屏镜心水墨纸本

著并序《峡江图考》(1889年)[14][15]、《教种山蚕谱》;主持绘制《重庆府治全图》(1886年)(所谓国璋版《重庆府治全图》,原版本现存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国璋在该地图右下方旁注道:“渝郡……据川东之形胜,萃全蜀之精华……层楼叠屋,一望迷离”[16],国璋又主持了张云轩版《重庆府治全图》(1886-1890年;原版本现存美国耶鲁大学);以及《江北舆地全图——题识》等。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特别提到国璋的《峡江图考》,说其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精确观察和表现了地质构造[17]

家世

生于蒙古八旗科举世家,一门七进士。其中——

  • 庆云,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进士,累官至江西盐法道,兼巡瑞袁临兵备道[1]
  • 伯父庆安,道光丙戌科进士(1826年),任开封府理事同知。
  • 姑母杭阿坦氏,嫁正蓝旗蒙古、佐领墨赫特氏赫成额。其子护理京口驻防副都统文光,文林。孙女文氏(父文林),嫁京口驻防镶白旗蒙古、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巴哩克氏延清
  • 国澍(同知衔四川候补知县),弟国炳(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内阁侍读学士)、国裕(光绪八年壬午科进士,为光绪帝师翁同龢侄孙婿,《翁同龢日记》中有庆云、国璋、国炳和国裕等人略历)[18]
  • 妻黄廓特罗氏。
  • 十子:廷启、廷继均任知县。五女:长女嫁正蓝旗蒙古墨赫特氏文延淦(父护理京口副都统文光)。
  • 承勋,光绪壬辰科进士(1892年),署广东肇庆府开平县知县[19]
  • 侄孙丰和,光绪乙未科进士(1895年),吏部主事、江西广信府弋阳县知县[20];妻陶唐郡氏(父内务府镶黄旗汉军、四川黔江县知县刘氏愉曾,祖父江西饶州府知府豫鼎,曾祖伯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进士敏惪)。侄孙延昌 (光绪进士),光绪癸卯科进士(1903年),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内阁侍读学士[21]
Remove ads

遗绪

2021年12月14日,重庆市江津区文化旅游委发布消息称,在该区圣泉街道三河村一座古大桥旁发现一块由清代著名书法家、治印大师国璋所题写的“古大桥”石碑,这是江津区首次发现地面单个知县碑刻[22]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