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的反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条目列出2023年10月7日,当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世界各国的反应。

巴勒斯坦
以色列
支持以色列或谴责哈马斯的国家/地区
表态中立的国家/地区
支持哈马斯或谴责以色列的国家/地区
立场未知/不适用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非联合国成员
袭击发生后,约旦政府取消了由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在安曼主办的领袖峰会,原来美国总统乔·拜登、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和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也会出席[1]。
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美洲国家、大洋洲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非洲国家谴责哈马斯方面是在实施“恐怖主义暴力行为”[2][3][4][5],而多数非洲国家、一些亚洲国家和少数美洲国家认为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导致冲突升级。[6][7]多国陆续从以色列撤走侨民。[8]
截至2024年10月10日,玻利维亚、伯利兹、哥伦比亚、尼亚加拉瓜已经断绝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9] 同时巴林[10]、乍得[11]、智利[12]、洪都拉斯[13]、约旦[14]、南非[15]、土耳其[16]以及巴西[17]决定召回驻以色列大使。
Remove ads
亚洲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非会员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10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透过其官网发布声明表示,中方对当前巴以紧张局势加剧和暴力升级深表关切,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立即停火,保护平民,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同时亦指出平息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国际社会应当增强紧迫感,加大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投入,推动巴以双方早日恢复和谈,寻求持久和平之道[18][19]。在以色列驻华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和当时正在访问中国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多数领袖及犹太裔议员查克·舒默批评北京不谴责哈马斯后[20][21],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中方高度关注近来巴以局势冲突升级,对冲突造成平民伤亡感到非常痛心,同时亦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这种行为。并指出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国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中国是巴以共同的朋友,真诚希望看到巴以能够和平共处,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出路在于恢复和谈,落实“两国方案”,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通过政治方式实现全面妥善解决,使各方的合理关切得到保障。中方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此不懈努力[22][23]。同时,外交部还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巴勒斯坦、以色列[24]。
- 10月13日,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集体会见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负责人时表示,对紧张局势造成的平民伤亡感到痛心,谴责违反国际法的相关行为和做法,应当保持克制,保护平民,助力于缓解人道主义危机[25]。10月14日,中共中央外办主任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以色列在巴以冲突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停止对加沙地带民众的集体惩罚。[26]根据这次表态,有媒体认为中国的立场偏向阿拉伯阵营。[27]
- 10月16日,中国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分别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8]。同日,王毅又表示支持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形成共同立场。[29]。
- 10月24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表示,安理会必须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要求立即停火;各国应当坚持人类道德良知,而不是固守地缘政治算计,更不应搞双重标准[30]。
- 2024年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法期间,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发表《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称两国反对以色列攻击加沙地带的拉法市,认为该行动将导致更大规模的人道灾难。双方还同时声明称反对以色列国防军针对强行迁移巴勒斯坦平民的行为,并呼吁双方立即停火,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确保在加沙地带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保护平民;并落实联合国相关决议(特别是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具体落实“两国方案”,确保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作为邻国和平、安全共处,共同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建立一个有 生存能力、独立、拥有主权的巴勒斯坦国[31][32]。
- 5月30日,中国发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声明》,中阿共同呼吁安理会出台有约束力的决议,实现立即全面持续停火;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和拉法的封锁和侵略,谴责以色列轰炸难民营,欢迎各国承认巴勒斯坦国。[33]
- 7月21日-23日,在中国倡议下巴勒斯坦各派别内部和解对话在北京举行。并在23日上午各派代表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团结的《北京宣言》。[34]
越南: 据越通社报道,在2023年10月26日至27日恢复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上,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邓黄江对当前中东局势升级表示严重关切,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哀悼,同时强烈谴责针对平民和重要民用基础设施的袭击,并强调各方应遵守国际法、国际人道法和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呼吁巴以双方立即停火、释放人质,停止和克制敌对和暴力行为,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应向加沙地带的人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特别是水、食品和药品。同时重申越南支持巴以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立场,并呼吁联合国和安理会努力发出统一和建设性信息,帮助缓解紧张局势、结束战斗、保护平民并支持各方恢复对话和谈判[35]。
柬埔寨:外交部在2023年10月8日发布声明证实一名柬埔寨留学生死于10月7日的冲突,呼吁各方行使最大的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和寻求停火,把保护平民性命和维护国际人道法置于首要位置,并谴责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恐怖主义分子行为。并呼吁国际社会加倍努力,推动展开有意义的对话和协商,致力一个公平和持久的和平。同时呼吁巴以双方应就冲突症结进行建设性会谈,寻求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36]。
阿塞拜疆:2023年11月20日,阿塞拜疆第一夫人梅赫丽班·阿利耶娃和外交部均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对平民的同情,呼吁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37][38]2024年4月19日,阿塞拜疆外交部长杰伊洪·巴伊拉莫夫与巴勒斯坦国总理兼外交和海外侨民部长穆罕默德·穆斯塔法讨论了加沙局势,并支持两国方案。阿塞拜疆还通过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为巴勒斯坦提供了200万美元资金援助。[39]
巴林:外交部呼吁缓和局势,并申明支持两国方案。
- 2023年10月9日,它正式谴责哈马斯的袭击和绑架行为。
- 11月2日,巴林以加沙战乱为由召回驻以色列大使,并切断一切经济关系。
阿联酋:2023年10月8日,阿联酋外交部指出哈马斯对以色列城镇发动袭击是“沉重且严峻的升级”,表示“双方平民必须受到国际人道法的充分保护,并绝不能沦为冲突的目标。”[40]11月7日,阿联酋和中国共同呼吁停火。[41]
沙特阿拉伯:外交部发声明表示,他们正密切关注巴以局势,该国已一再警告不要占领和剥夺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此次事件是对巴人圣地的系统性挑衅所造成局势恶化的后果。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外交部表示“密切关注最近在加沙地带发生的事件”,并认为“此类事件发生是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践踏被压迫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一再侮辱和不尊重穆斯林圣地及巴勒斯坦人民为自由而进行的任何形式的防御和抵抗的结果”。[42]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政府谴责“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并补充说“在这个困难时刻,我们与以色列站在一起”。[43]外交部补充说,虽然他们谴责哈马斯的行为,但他们支持建立巴勒斯坦。[44]印度在联合国投票谴责哈马斯。[45]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军事助理萨法维7日表示,支持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阿克萨洪水”的光荣行动,称所有抵抗阵线均支持行动。他强调伊朗会与巴勒斯坦战士一起,直至巴勒斯坦及耶路撒冷获得解放。
伊拉克:政府发言人表示,巴勒斯坦人采取的军事行动是犹太复国主义占领当局数十年系统性压迫的自然结果。人民动员Kata'ib Sayyid al-Shuhada(KSS)旅总书记Hajj Abu Alaa Al-Wala'i表示“与巴勒斯坦人同在”而且他的旅已经做好了保卫巴勒斯坦领土、人民和神圣主权的战斗准备。
叙利亚:总统府发图支持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其外交部发表声明,沙特和以色列之间达成关系正常化的协议现在是不可能的。
马来西亚:对加沙地带及其周边地区不断加剧的冲突深表关注,并强调必须立即制止人员伤亡、受苦和破坏。外交部发文告说,大马呼吁各造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努力缓和局势。文告指出,必须承认根本原因。巴勒斯坦人遭受长期的非法占领、封锁和苦难、阿克萨清真寺被亵渎,以及以色列占领者的掠夺政治“对以色列政权采取的不一致行动让人对国际原则的统一执行产生质疑,并凸显出在应对种族隔离政权问题上有必要采取更加一致的立场。”马来西亚重申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主张巴勒斯坦人有权在以1967年之前的边界为基础的国际公认边界内和平生活,并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以及巴勒斯坦人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返回家园和取回被迫抛下资产。大马也敦促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方停止暴力,尊重和保护无辜平民的生命。外交部说,安理会必须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责。[46]
- 马来西亚副首相阿末扎希:强调,该国将坚持立场,即必须给予巴勒斯坦绝对的自由,使其免受于以色列的非法占领。国会是于今日辩论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目前的冲突,阿末扎希代表团结政府表达我国清晰的立场,即我国的外交政策将继续以解放巴勒斯坦土地及其人民的斗争为优先。他指我国对巴勒斯坦的坚定立场,在多个国际场合如伊斯兰合作组织、联合国难民署、不结盟运动及联合国都如此。[47]
-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依布拉欣:深表关注,并指马来西亚将继续与巴勒斯坦人的斗争同在。他在社媒发文说,国际社会的偏袒与不公平,导致巴勒斯坦人民承受着各种残暴和压迫。安华指出,以色列不间断地掠夺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与财产,并导致在这样的不公平下,数以百计的无辜生命被牺牲了。“马来西亚会继续与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同在。”[48]
- 前首相马哈蒂尔·穆罕默德:谴责西方强国对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冲突中,为了正当化以色列的行为而对巴以冲突进行虚伪的诠释。他指出,西方强国及其媒体机构,对巴以冲突的反应是虚伪、偏执和病态的,而这也导致两国冲突70多年都无法解决。[49]
- 马来西亚影子外交部长袁怀绍表明,支持巴勒斯坦为保卫自己、领土和利益以及所有穆斯林的利益而所做的一切努力。他表示,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对巴勒斯坦人民实行殖民压迫、并亵渎上苍,尤其是在阿克萨清真寺,这不仅引起了巴勒斯坦人的愤怒,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以色列是非法国家,而且他们经常违反国际法。此次,巴勒斯坦解放军对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是为了回应巴勒斯坦人民在国际社会所遭受到暴行。特别是那些无耻的西方列强,透过包庇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暴政的行为,压制了当地人民的声音和坚持;以及捍卫自己主权和尊严的权利。” 对此,他表示会始终支持巴勒斯坦国为保卫自己、领土和利益以及所有穆斯林的利益而所做的一切努力,以维护阿克萨清真寺和整个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神圣性。[50]
文莱:文莱重申声援巴勒斯坦人。其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投票反对谴责哈马斯的决议。
科威特: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巴以局势升级表示担忧,呼吁有关各方停止暴力,并敦促国际社会制止以色列的挑衅行为和扩大非法定居点的政策。
卡塔尔:外交部发表声明,以色列对局势持续升级负有全部责任,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阻止以色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11月15日,卡塔尔谴责以色列轰炸希法医院。[51]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呼吁各方克制,切勿采取挑衅行动。埃尔多安还反对美国向地中海派遣支援以色列的航母。[52]10月25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说:“哈马斯并非恐怖组织,而是解放组织,是发起战斗保卫土地和人民的圣战者。”他还指控以色列利用土耳其寻求修补关系的好意,现决定取消访以色列[53]。10月28日,埃尔多安在一个亲巴勒斯坦集会上,将以色列与纳粹种族屠杀犹太人的行为相提并论,斥责以色列已经犯下战争罪行犹如战犯,试图消灭巴勒斯坦人。他其后又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卫权,但在加沙发生的是屠杀,而不是自卫,指摘以军将行动升级是针对无辜平民,加剧加沙的人道危机,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其疯狂行径和停止攻势[54][55]。土耳其主要反对党共和人民党2023年11月5日前的领袖凯末尔·克勒奇达尔奥卢及2023年11月5日后的领袖厄兹居尔·厄泽尔亦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和反对以色列[56]。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表示对巴以冲突升级深表关切,呼吁立即停止暴力。必须解决冲突根源,也就是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而解决方式则要依照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57]
约旦: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重申约旦支持“两国方案”、巴勒斯坦人民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约旦还决定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和医疗援助[58]。约旦外交与侨务部宣布其召回驻以色列大使,以表达约旦对以色列行为的拒绝和谴责立场。此外,约旦外交与侨务部也已通知以色列方面,拒绝让之前已离开约旦的以色列驻约旦大使返回约旦。[59]不过约旦不会接收加沙难民。[60]
朝鲜:朝鲜劳动党发表社论,将冲突归咎于以色列,指出“国际社会声称,这场冲突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不断犯下罪行的结果,根本出路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强烈谴责哈马斯针对以色列的入侵和劫持平民,向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对受伤者表示衷心慰问,同时呼吁所有各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日本政府在10月11日首次用“恐怖袭击”称呼哈马斯的行动,但没有在10月22日与七国集团其他六国一同发表支持以色列与谴责哈马斯的声明。有媒体认为,与G7其他六国相比,日本采取相对中立的立场。[61]
中华民国:外交部就哈马斯组织对以色列平民进行恐怖暴力攻击,造成无辜民众伤亡,表达严厉谴责,并表示外交部已于第一时间向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表达慰问。外交部表示“将持续与理念相近国家合作,共同抵抗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攻击行动”。[62][63]
大韩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政府强烈谴责“从加沙对以色列发动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袭击,包括火箭弹袭击”,并呼吁“立即停止”此类袭击。[64]
新加坡: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从加沙对以色列发动的火箭弹和恐怖袭击,呼吁立即停止暴力,并敦促各方尽最大努力保护平民的安全和安全[65]。
泰国:总理斯雷塔·塔维辛向以色列政府和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并谴责哈马斯的袭击。[66]他也让泰国皇家空军处于待命状态,以便在需要时疏散公民。[67]
蒙古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该国谴责“从加沙对以色列发动的火箭和恐怖攻击,造成许多无辜平民伤亡”。它还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止暴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平民的安全”。[68]
Remove ads
欧洲
俄罗斯:有西方媒体认为,以色列 - 哈马斯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越来越靠近哈马斯,更敌对以色列,[69][70] 尽管与双方保持了关系,并将自己作为调解人。[71]在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战争的以色列袭击之后,普京向被杀的以色列人的家人表示慰问,并说以色列有权为自己辩护,形容哈马斯袭击是“以残酷为前者的”。 谴责随后对加沙德的以色列轰炸呼吁采取两国解决方案来解决冲突。俄罗斯联合国外交官随后在联合国大会谴责了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和以色列对加沙的平民社区的炮击。[72][73][74] [75] [76] 在战争期间,俄罗斯使用其州媒体和领先的社交网络平台来支持哈马斯和诋毁以色列及其主要盟友美国。普京说,战争表明“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在中东政策失败” 。10月14日,哈马斯感谢普京的“关于犹太复国主义对我们人民的持续侵略的立场”[77] [78] [79] 10月26日,莫斯科主持了由穆萨·阿布·马祖克领导的高级哈马斯代表团,以色列谴责“这是可悲的一步,支持恐怖主义和对哈马斯恐怖分子的可怕行为的合法性”。[80] 在战争的人质危机中,哈马斯释放了被绑架的俄罗斯 - 以色列双重国民。 哈马斯将这些行为描述为对俄罗斯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支持的欣赏姿态。[81][82]
法国:2023年10月7日,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强烈谴责这起袭击事件,并表示“全力声援受害者、他们的家人和亲人”[83]。法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谴责这些袭击,并将哈马斯的行为描述为“不可接受的恐怖袭击”。
- 10月13日,法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支持巴勒斯坦示威活动,14日仍约有3千人支持者在巴黎共和广场抗议[84]。10月16日,法国内政部长杰拉德·达尔马南表示,自10月7日以来,警方在全国逮捕了102人,这些人与反犹行为以及与“为恐怖主义辩护”直接相关。[85]截至11月5日,法国已发生857起反犹事件。[86]
- 11月,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称,“这些婴儿、这些女士、这些老人被轰炸和杀害。所以没有理由,也没有合法性。因此,我们确实敦促以色列停止。”
- 2024年5月7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称两国反对以色列攻击加沙地带的拉法市,认为该行动将导致更大规模的人道灾难,双方还同时声明称反对以色列国防军针对强行迁移巴勒斯坦平民的行为,并呼吁双方立即停火,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确保在加沙地带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保护平民;并落实联合国相关决议(特别是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具体落实“两国方案”,确保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作为邻国和平、安全共处,共同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生存能力、独立、拥有主权的巴勒斯坦国[31][32]。
- 5月21日,法国外交部在当地时间周二凌晨发布的新闻稿中说:“法国支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Karim Khan)申请对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以及哈马斯首领发布逮捕令,并支持国际刑事法院其独立性,支持在任何情况下打击有罪不罚现象”。该新闻稿同时指出,法国几个月来一直警告以色列必须严格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特别是加沙地带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援助准入不足的不可接受性,并强调“持久的政治解决 ”是“重建和平前景 ”的“唯一 ”途径[87]。
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柯维立在社群媒体发文写道,英国毫无疑问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平民的恐怖攻击,英国也将一贯支持以色列自我防卫的权利。10月12日,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决定将两艘英国海军舰艇以及一些侦察机部署到东地中海支持以色列。[88]
梵蒂冈:2023年10月8日,教宗方济各呼吁停止在以色列发生的袭击和暴力冲突。并认为恐怖主义和战争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给无辜的人民带来痛苦和死亡[89]。
挪威:挪威首相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攻击[92];他亦谴责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违反了人道主义法[93]。
比利时:2023年10月7日,比利时外交大臣哈贾·拉比卜在社群媒体[X(原Twitter)上称,比利时强烈谴责针对以色列平民的大规模火箭弹攻击,并称“我们与所有受影响的人同在”[94]。11月8日,比利时副首相佩特拉·德·萨特呼吁比利时政府制裁以色列,并调查在针对加沙地带的医院和难民营的轰炸行为。同时,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称以色列对加沙行动是“不相称的”,但他同时强调比利时不会站任何一方[95]。
西班牙:2023年10月7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强烈谴责恐怖主义,并要求立即停止针对平民的无差别攻击,同样申明西班牙对地区稳定的一贯承诺[96][97]。副首相约兰达·迪亚斯呼吁国际社会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以制止她所称的在加沙地带的屠杀行径[98], 而时任社会权利部长伊万·贝拉拉(Ione Belarra)则指责欧盟和美国“是以色列战争罪行的帮凶”并呼吁国际刑事法院谴责以色列。因为她认为加沙地带正在发生着针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有计划的种族灭绝”[99]。2023年11月,桑切斯批评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并呼吁“立即停火”。他承诺确保“在欧洲和西班牙承认巴勒斯坦国”[100]。
爱尔兰: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强烈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称其“令人震惊”,并表示爱尔兰明确谴责对平民的袭击。爱尔兰副总理、外交部长兼国防部长米哈尔·马丁进一步谴责哈马斯的“不合情理”袭击,表示“蓄意和系统性地针对平民的袭击是无理的”。他们呼吁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102]总统迈克尔·希金斯随后发表声明,谴责袭击行为“应受严厉谴责”,并表示支持以色列自卫权。 [103][104]瓦拉德卡和马丁还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行为;瓦拉德卡称以色列因哈马斯所犯下的罪行而“集体惩罚”加沙地带民众违反国际法。 [105]马丁还谴责对加沙地带民众的集体惩罚,并表示虽然以色列有权抵御哈马斯,但“两个错误并不能构成一个正确。”[106]他进一步表示,以色列应恪守“国际人道法”,并且以色列关于撤离加沙北部的呼吁是“非常危险且不现实的。”[107][108][109][110]
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总统巴伊拉姆·贝加伊、执政社会党乃至多数反对派均强烈讉责巴勒斯坦组织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无理入侵,并表示坚决反对哈马斯的恐怖主义,并与受害者、他们的家人和整个以色列同在。[111]
安道尔:首相泽维尔·埃斯波特·萨莫拉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多地发生的恐怖袭击,表示声援以色列当局和平民,并呼吁停止暴力升级,尊重国际人道主义,使用一切外交努力来保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平民”。[112]
奥地利:外交部长亚历山大·沙伦贝格于10月9日宣布暂停向巴勒斯坦地区提供1900万欧元(2000万美元)的援助,作为对哈马斯的袭击的回应,并表示将审查其在巴勒斯坦的现有项目。他还表示将召见伊朗大使,以就伊朗对袭击的“令人憎恶的反应”进行交涉[113]。
白俄罗斯:政府呼吁双方克制和对话。总统卢卡申科批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通过转移俄罗斯-乌克兰战争的注意力从局势中获益”的说法,并暗示美国是冲突的受益者。他同时指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国内政治中“数月和数年来一直是袭击的目标”。他最后警告事态不要进一步升级,形容这是“危险的局势”。其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投票反对谴责哈马斯的决议。
波黑:部长会议主席博里亚娜·克里什托谴责对以色列及其人民“非正义且野蛮的”袭击,表明波黑与以色列站在一起[114][需要较佳来源]。
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在声明中表示,这场攻击是对以色列国家及其人民可憎的恐怖主义行为,并且将造成想要促成巴以冲突和平解决的任何努力长时间受阻。
德国:外交部长安娜琳娜·贝尔伯克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攻击。她称:“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与火箭攻击必须立即停止,我们完全与以色列团结一致,并支持以色列在国际法规范下有权利自我防卫来对抗恐怖行为。”德国暂停援助巴勒斯坦[115]并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116]10月11日宣布禁止哈马斯人员和亲巴勒斯坦组织在德国境内活动。[117]德国柏林警方也禁止举办亲巴勒斯坦示威。[84]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强烈谴责对以色列的袭击,并表示他明确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他向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表达了“同情和慰问”,并补充称“在这黑暗时刻,我们的思念和祈祷与以色列人民同在”。[118][119]
意大利:总理格鲁吉亚·梅洛尼与内塔尼亚胡通话,重申对以色列坚定不移的支持[120]。2月24日,总理佐治亚·梅洛尼在抵达基辅纪念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两周年时接受采访,指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成为哈马斯在10月7日在以色列南部的屠杀奠定了基础,因为如果俄罗斯没有入侵乌克兰,哈马斯很可能不会对以色列发动这样的袭击。她也表示,如此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而且出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手,不可避免地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连锁反应[121]。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表示,立陶宛明确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并表示立陶宛“在这可怕的时刻全力支持以色列”,并向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他也表示,“以色列有权自卫”。[122] 立陶宛议会一致通过决议,谴责哈马斯的攻击。[123]
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表示支持以色列,谴责“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并称“犹太人民经历了苦难的历史,以色列理应生活在和平与安全之中”。[124]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推特上的一篇帖子中指出“以色列完全有权保卫自己免受恐怖袭击”,并称“今天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是精心策划的”。[125]10月9日,乌克兰军事情报局指责俄罗斯将在乌克兰缴获的西方制造的武器转移给哈马斯。[126]
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国民议会在2024年6月4日投票批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希望此举有助于制止加沙地带的暴力冲突。[127]
Remove ads
非洲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严厉谴责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敦促国际机构干预冲突,并反对“以色列殖民”,并对巴勒斯坦人表示同情。[128]阿尔及利亚高度关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的野蛮袭击,强烈谴责以色列违背最基本人道主义原则和国际法的政策和做法,要求国际社会立即干预,以保护巴勒斯坦人民。
突尼斯:该国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主席团发表声明说,在联合国大会上弃权是因为该决议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方面做得不够。它说,它的“立场将是完全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边,直到他们收复自己的全部土地”。
乍得:10月8日,乍得在联合国针对谴责哈马斯的议案投下反对票[45];11月6日,乍得宣布召回驻以色列大使,因“加沙地区出现了致命的暴力浪潮”,谴责以色列造成的伤亡[11]。
南非:外交部发表声明,呼吁事态缓和,并将大火归咎于“持续不断的”非法占领巴勒斯坦土地续扩大定居点, 亵渎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持续压迫两状态解。外交部长潘多南非犹太人代表委员会批评她在哈马斯袭击十天后接到哈马斯的电话,并指责她在冲突中偏袒任何一方。潘多否认表示支持哈马斯,并说她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并讨论了对加沙人民的援助。11月6日,总统府部长Khumbudzo Ntshavheni宣布从以色列撤出所有外交官。11月21日,国民大会通过了一项动议,要求关闭以色列大使馆并切断外交关系,直到以色列同意在加沙停火。
津巴布韦:津巴布韦10月15日谴责了以色列。[129]
埃及:透过中东通讯社发布声明表示,巴以紧张情势升温恐造成“严重后果”,呼吁各方保持最大程度克制,避免让民众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要求以色列停止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攻击和挑衅。不过埃及方面不会接收加沙地带难民[60]。
博茨瓦纳:10月9日,博茨瓦纳“强烈地谴责”双方对平民的持续袭击和暴力行为,并呼吁交战各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寻求通过和平手段谈判解决。[130]
喀麦隆:喀麦隆支持以色列并谴责哈马斯[131]。
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谴责哈马斯并支持以色列[132]。
加纳:外交部发表声明,“加纳申明支持以色列的生存权和自卫权,同时呼吁以色列政府在应对哈马斯袭击时保持克制,巴以双方应回到谈判桌前”[133]。
肯尼亚:外交事务首席秘书科里尔·辛格·奥伊(Korir Sing'Oei)表示,肯尼亚强烈谴责“针对以色列的卑鄙恐怖袭击,并对大屠杀和无意义的生命损失表示遗憾”,同时谴责“这一令人发指的袭击的策划者、资助者和实施者”。他承认以色列“有权进行报复”,但敦促“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一不幸的事态发展”"[134]。
多哥:外交部长罗伯特·杜塞发表声明称,多哥“强烈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平民发动的恐怖袭击”[135]。
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致信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我谨代表南苏丹政府和人民,向您和以色列人民表达我最深切的同情,因为上周末哈马斯的令人发指的挑衅恐怖活动使你们失去了生命”,并进一步指出“任何政治怨恨都不能正当化对无辜平民的杀害”[136]。
赞比亚:外交部长斯坦利·卡库伯发表声明,赞比亚“强烈谴责对以色列的袭击,该袭击令人遗憾地造成了生命损失”。他还明确谴责一切侵略和暴力行为,并强调必须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国际冲突[137]。
美洲
美国:美国总统乔·拜登于袭撃发生后发表声明谴责袭击,并表示他愿意“向以色列政府和人民提供一切适当的支持”。驻以色列临时代办斯蒂芬妮·哈利特表示,她“对以色列南部出现的平民死伤于加沙恐怖分子之手的画面感到恶心”。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毫无疑问谴责哈马斯恐怖分子对以色列平民的无端攻击”,并表示美国坚定地与以色列政府及人民站在一起,并向以色列罹难者表达哀悼之意。以色列遭到最初的袭击后,美国巴勒斯坦事务办公室于2023年10月7日立即敦促各方不要进行“报复性袭击”。
- 2023年10月8日,美国开始向以色列提供新的弹药装备军事援助,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下令将福特号航空母舰率领的航空母舰打击群调派到东地中海以协防以色列。该舰队还包括诺曼底号导弹巡洋舰以及托马斯·哈德纳号、拉梅奇号、卡尼号和罗斯福号导弹驱逐舰。
- 10月9日,白宫亮起了以色列国旗的颜色,以示支持以色列。10月10日,总统拜登宣称 “哈马斯已设定了杀害犹太人的目标”。10月15日,拜登在采访中表示支持消灭哈马斯,不过他反对以色列占领加沙,而且他支持建立一条人道主义走廊,供加沙人民离开并运送援助物资。美国财政部对10个与哈马斯及其金融网络有关联的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以回应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10月18日,美国动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由巴西提出的决议草案,该决议草案要求以色列和哈马斯暂时停火,以便对加沙地带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 11月8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指,拜登认为以色列军队重新占领加沙并不好,对以色列和以色列人民都不好。11月10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表示,“在过去的几周里,太多的巴勒斯坦人被杀害,太多的巴勒斯坦人遭受了痛苦,我们希望尽一切可能防止对他们造成伤害,并最大限度地扩大对他们的援助。”12月12日,拜登批评以色列战时内阁,并呼吁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取代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宣称,以色列国防军为防止加沙平民伤亡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比美国在以色列的立场上采取的措施更进一步。
- 2024年2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周五表示,过去几天他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进行了多副部长时间的电话交谈,并要求内塔尼亚胡在加沙临时停火,以救出人质。3月3日,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发表讲话,表示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需要立即停火六周,作为释放人质协议的一部分。并表示,加沙人民“正在挨饿”,并敦促以色列大幅增加援助。3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于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将于加沙兴建一个临时港口,以供运送人道救援物资。他还表示,巴以“两国方案”是解决加沙问题的唯一方案。
古巴:外交部发表声明,局势升级是以色列行动的结果。[138]
哥伦比亚:外交部发表声明,呼吁紧急恢复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对话,以开始和平进程,在双方商定的安全边界内实现和平共处,并得到国际承认,并全力支持各方的领土完整。以色列后来在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Gustavo Petro)将以色列国防军与纳粹德国进行比较后停止了对哥伦比亚的所有安全出口。作为回应,佩特罗威胁要暂停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称“我们不支持种族灭绝”[139]。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Gustavo Petro)在社群媒体X(原Twitter)上贴文,称此次袭击是“对巴勒斯坦人的屠杀”。哥伦比亚于2023年10月31日也宣布召回驻以色列大使。2024年5月1日,哥伦比亚更宣布与以色列断交[140]。
玻利维亚:2023年10月31日,玻利维亚政府宣布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并指责以色列在针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犯下了“反人类罪行”。[141]。
伯利兹:伯利兹政府于2023年11月14日宣布暂停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并在一份声明中称:以军袭击巴勒斯坦巴加的哈马斯武装分子,不断对加沙进行狂轰滥炸。[142]
安提瓜和巴布达:政府谴责哈马斯发动的恐怖袭击,对被杀害的平民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最深切的慰问。[143]
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谴责针对以色列的“残暴恐怖袭击”[144],外交、国际贸易和宗教事务部也谴责“哈马斯针对以色列领土的恐怖行动”,并声援以色列人民的,向受影响者表示慰问[145]。费尔南德斯后来在媒体上表示,他已与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通话,并在电话中表达了阿根廷“对哈马斯残暴恐怖袭击的强烈驳斥和谴责”[146]。
哥斯达黎加:外交部以最强烈的方式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进行的“残暴和可悲的恐怖袭击”,并特别谴责针对平民的袭击,要求立即释放人质。外交部还向以色列政府和人民表示声援,并祝愿伤者早日康复。外交部还重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147]。
危地马拉: 外交部强烈谴责加沙对以色列的袭击,并声援以色列人民和政府,主张迅速恢复和平[148]。
牙买加:总理安德鲁·霍尼斯强烈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并向以色列政府和人民以及所有受影响者的家属表示同情。他表示,牙买加坚信暴力和恐怖行为在国际关系中没有立足之地,也绝不应该针对无辜平民使用。他认为,针对平民的暴力是这场冲突中最严重的问题[143]。
巴西:2023年10月8日,巴西外交部表示,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主席国,巴西将召集安理会紧急会议,寻求缓和局势[149]。巴西谴责对以色列的袭击,并向以色列人民表示慰问[150]。巴西还支持以共同商定的边界为基础的两国方案[149]。11月14日,巴西总统卢拉谴责以色列杀害平民,“和哈马斯一样野蛮”。[151]2024年2月18日,巴西总统卢拉与会发言时,将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与纳粹大屠杀相比[152]。2月20日,巴西外交部决定召回巴西驻以色列大使[17]。5月29日,巴西总统卢拉在当日发布的联邦官方公报上宣布永久撤回驻以色列大使。[153]
加拿大:加拿大初期支持以色列,但2023年11月15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停止杀害妇孺老幼。[155]
委内瑞拉: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对加沙地带最近事件的演变深表关切,同时认为升级是由于巴勒斯坦人民无法在多边国际合法性中找到空间来维护其历史权利”。声明呼吁进行对话并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2334号决议。[156]。
智利:
洪都拉斯:
墨西哥:外交部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并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有权和平共处[160][161]。总统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重申了这一立场,并呼吁实现两国方案[162]。
巴拿马:总统劳伦蒂诺·科尔蒂索“坚决”谴责哈马斯的袭击,并声援以色列人民[163]。
巴拉圭:总统圣迭戈·培尼亚谴责“这些威胁世界和平的不人道行为”,巴拉圭政府强烈谴责在以色列发生的”针对平民的卑鄙恐怖袭击“,表示巴拉圭声援以色列人民,并重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164]。
秘鲁:外交部强烈谴责哈马斯的袭击,并向以色列人民、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声援。外交部还表示秘鲁坚决拒绝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重申其致力于推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进程[165]。
萨尔瓦多:总统纳伊布·布克莱在X(原Twitter)上表示:“我身为巴勒斯坦裔萨尔瓦多人,我确信对巴勒斯坦人民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让哈马斯彻底消失,这些野蛮畜牲并不代表巴勒斯坦人[166]。”他形容任何支持巴勒斯坦的人与这些罪犯站在一起都是犯上巨大错误[167]。
苏里南:苏里南谴责哈马斯的恐怖袭击,并呼吁缓和局势,认为发动反击只会造成加剧冲突并造成无辜平民的伤亡[168]。
Remove ads
大洋洲
慈善机构或非政府组织
- 无国界医生在以色列空袭加沙医院后敦促各方尊重卫生基础设施。[171]10月31日,无国界医生谴责以色列空袭加沙最大难民营贾巴利亚难民营,并再次呼吁立即停火,以防止整个加沙出现更多人命伤亡。这些暴力行为实在不容再发生。
马来西亚医药援助协会证实,正在监测加沙的局势,并正在以卫生援助、心理治疗和医疗用品等形式提供援助的机会。[17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谴责以色列空袭贾巴利亚难民营,在冲突中丧生的未成年人人数飙升,“令人震惊”。
- 在以色列进攻加沙地带后,欧洲及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多个工会组织采取行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包括抗议示威以及拒绝在运往以色列的货船上装卸武器。[173][174][175]
伊斯兰团体
真主党:发布声明表示,他们正密切关注加沙情势,并与巴勒斯坦反抗势力的领导阶层保持直接联系。声明还说,加沙武装分子对以色列的猛烈火箭攻击,“是对以色列持续占领行为的坚决回应,也是对那些寻求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人释放一道讯息”。
真主党旅:祝贺巴勒斯坦人民“打破了犹太复国主义实体的意志”,并强调“有必要继续抵抗和团结对抗敌人”。
巴基斯坦塔利班:表示该组织支持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称其为“巨大的喜悦和鼓舞的行为”,并敦促“乌玛此时尽其所能支持和帮助巴勒斯坦人”。
胡塞武装:也门胡塞运动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在演讲中表示:“愿意参与打击以色列,以支持巴勒斯坦人民”,“阿克萨洪水行动是巴勒斯坦人的决定,具有完全合法性,敌人及其盟友对此感到惊讶”。
伊斯兰国:该组织在其官方报纸上发布了指示Al-Naba关于“在全世界打击犹太人的实际步骤”和“支持巴勒斯坦穆斯林”,包括“瞄准目标“犹太神庙”。然而,它也批评哈马斯狭隘地关注以色列和与伊朗的联系。
Remove ads
国际组织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