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圆锥钟菌
真菌的一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圆锥钟菌(学名:Verpa conica、英语:bell morel、thimble fungus),是羊肚菌科的一种真菌,有时会与羊肚菌混淆。本种是一种假羊肚菌,特征为菌盖为顶针状且与只与菌柄顶端相连[2]。
Remove ads
分类
圆锥钟菌最先由丹麦博物学家奥托·弗里德里希·穆勒(Otto Friedrich Müller)于1775年描述,并命名为Phallus conicus,随后的研究者曾多次更改其分类,1801年Persoon将其分到锤舌菌属(leotia),1821年塞缪尔·弗里德里克·格雷(Samuel Frederick Gray)将其分至Relhanum属(现为钟菌属的异名),1898年又被奥托·科择(Otto Kuntze)分至Monka属,直到1898年才被奥洛夫·施瓦兹(Olof Swartz)分至钟菌属[1]。
描述
圆锥钟菌的菌盖平滑,呈铃状、圆锥状,宽1.5至4公分[2],并只和菌柄顶部相接,菌盖的边缘游离呈群状,下方为深棕色。白色的菌柄的高度5至11公分,宽1至1.5公分,表面为光滑或有小毛[3],通常为中空但较幼小的个体菌柄中间可能有填充棉状菌丝。菌肉细而易碎,菌盖易从菌柄分离。
美国真菌学家大卫·阿罗拉(David Arora)曾发现有样本的菌盖具有皱纹,形似鹿花菌属(Gyromitra)[4]。
子囊孢子为椭圆形、光滑且透明,长28至34微米,宽15至19微米。典型的子囊长500至550微米且宽21至27微米,内含八个子囊孢子。侧丝呈棒状,有分枝且具有隔板[5]。
分布与栖地
圆锥钟菌可单独、散布地或成群生长于硬木林或松柏林的地面,通常接近河谷或沿着河床[5],在晚春形成子实体,接近羊肚菌形成子实体的时间。有报导指圆锥钟菌曾在加州查帕拉尔(Chaparral)的灌丛带大量形成子实体[4]。
可食性
虽然有些专家认为圆锥钟菌是可食的[6][7],但也有人指出食用可能造成肠胃不适[8]。圆锥钟菌常与皱盖钟菌混淆,而皱盖钟菌亦不适合食用[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