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台湾文学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臺灣文學館map
Remove ads

国立台湾文学馆,是中华民国文化部所属机构,也是台湾首座国家级文学博物馆。为传承1921年蒋渭水等先贤“台湾文化协会”之成立精神,于2003年10月17日开馆营运。国立台湾文学馆以搜藏、保存、研究、展示及推广台湾文学为核心任务,亦是台湾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的重要据点。[1][2]

事实速览 国立台湾文学馆, 机构概要 ...
Remove ads

国立台湾文学馆典藏文物数量,根据官网统计至2023年5月统计已达约13万件。[3]这些馆藏文物见证了台湾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成为研究台湾文学的核心线索。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规定,博物馆所藏的文物被指定为重要古物者,截至2017年计有12组(182件),包含:洪弃生《寄鹤斋乙未以后披晞集》手稿本、《寄鹤斋集》手稿本、《寄鹤斋诗草乙未以前谑𫏋集》手稿本、台湾の歌谣と名著物语、张深切徒步旅行之名人题字录、蔡培火Chàp-hāng Kóan-kiàn (十项管见)、刘呐鸥日记(1927)、《南溟乐园》第四号、《台湾新民报》(1933年5月至11月日刊)、杨逵《模范村》手稿、风车3、“台湾文艺联盟本部”木匾。[4][5][6]

博物馆建筑于2003年11月10日公告指定为国定古迹。其前身为原台南州厅,为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民政部土木局营缮课建筑师森山松之助设计,1916年5月20日完工搬迁,落成启用。起初为日治时期台南厅的厅舍,1920年9月台南厅改制为台南州,“台南市役所”亦在此办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州厅遭美军轰炸,原法国马萨式屋顶、卫塔屋顶及木构造部分几乎全毁。战后稍经整修后曾作为“空军供应司令部”,后成为台南市政府厅舍。1999年3月启动修护及增建工程,2003年1月完工,作为国立台湾文学馆馆舍,并为台湾“古迹再利用”之官方建筑的重要案例。[7][8]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台湾经过史前时期荷西时期明郑时期清治时期日治时期、到二战后至今,不同世代交替的过程中,已累积丰富多元的文学作品。为能完整典藏、研究、展示、及推广台湾文学资产,在台湾文化界人士[谁?]的极力奔走之下,催生了台湾首座国家级的文学博物馆“国立台湾文学馆”。[2]

1990年11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召开“全国文化会议”,学者专家呼吁建立台湾文学资料典藏及研究之权威机构。1991年,文化建设委员会于国家建设六年计划提出筹建“现代文学资料馆计划”草案,报请行政院鉴核;1992年4月21日,行政院原则同意。文化建设委员会遂筹组馆舍筹建地点评选小组,并经台南市政府于1992年12月18日函覆同意,最后选定台南市政府旧址原台南州厅)为筹建地点。1994年因政策调整,行政院指示文化建设委员会将“现代文学馆”、“视听艺术资料馆”、“文化资产研究所”并入“筹设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计划”,并以“现代文学馆”取得之原台南州厅作为“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之筹建地点。后因文学界忧心原“现代文学馆”因合并规划成为“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之“文学史料组”,不利于文学之推动发展,经立法院委员会、公听会讨论,以及文化建设委员会邀请专家学者研究咨询,于1998年3月26日文化建设委员会拟具“‘筹设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计划’筹设内容与组织架构修正计划”报请行政院鉴核,同年12月15日行政院函复同意将“文学史料组”提升为“国家文学馆”。2003年10月8日经行政院院会通过,更名为“国家台湾文学馆”。[9][10]

1996年8月8日,“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正式挂牌,负责筹设工作。同年10月1日,原省辖台南市政府迁至安平区五期重划区新址(今永华市政中心),原址之钻探工程于11月4日开工,工地开始运作。1999年3月展开修护与增建工程,2003年1月完工。[9] 2003年10月17日“国家台湾文学馆”正式开馆,并于2007年8月15日以中央四级机构设置,正式定名为“国立台湾文学馆”。[11] 2021年10月17日升格为中央三级机构。[12]

Remove ads

大事记

  • 1996年8月8日,“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正式挂牌,负责筹设工作。[9]
  • 1999年3月至2003年1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执行原台南州厅之修护及增建工程。[9]
  • 2003年10月17日,“国家台湾文学馆”揭幕开馆。依据《国家台湾文学馆筹备处暂行组织规程》(2004-03-19发布施行,2007-08-13废止)[13],营运行政单位为“国家台湾文学馆筹备处”。[11]
  • 2007年8月15日,改以中央四级机构设置,定名为“国立台湾文学馆”。[11]
  • 2009年7月19日︰国立台湾文学馆入馆第一百万参观人次诞生。[14][15]
  • 2014年7月31日,位于台北市济南路二段25、27号的齐东街日式宿舍,由国立台湾文学馆成立“齐东诗舍”。[16][17]
  • 2016年:原台南州厅建筑落成100周年。[7]
  • 2021年1月18日︰齐东诗舍转型为“台湾文学基地”,正式开幕。基地园区内包含7栋历史建物,占地达350坪。[18][19]
  • 2021年5月11日,立法院三读通过《国立台湾文学馆组织法》。[20][21]10月17日,新组织法施行后升格为中央三级机构,同日为国立台湾文学馆18周年馆庆,亦是台湾文化协会成立100周年。[12]
  • 2022年4月1日,时任台南市长黄伟哲于台南言论自由日10周年举行“2022台南市言论自由日暨汤德章大道揭牌仪式记者会”,将国立台湾文学馆前道路更名为汤德章大道,并为“汤德章大道1号”揭牌。[22]
  • 2023年3月18日,汤德章公园至忠义路口段的中正路正式更名为汤德章大道。
  • 预计2025年将于台北市历史建筑粮食局仓库(距离台湾文学基地500米)成立“国立台湾文学馆台北分馆”。[23]
Remove ads

历任首长

2003年10月17日正式以“国家台湾文学馆筹备处”组织型态开馆营运,林瑞明为首任筹备处主任。2007年8月15日以中央四级机构设置,改名“国立台湾文学馆”,历任馆长计6位(截至2022年9月30日)。[24]

筹备处主任

更多信息 姓名, 就职时间 ...

馆长

更多信息 姓名, 就职时间 ...

建筑及空间概述

建筑特色

Thumb
日治时期台南州厅
Thumb
台湾文学基地[17]

国立台湾文学馆馆舍为古迹修复再利用,透过建筑设计将国定古迹原台南州厅及新建部分相互结合,成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之建筑。

古迹建筑为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民政部土木局营缮课建筑师森山松之助设计,起初为日治时期台南厅的厅舍,1920年台南厅改制为台南州(包括今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的州厅,以面向大正公园(今汤德章纪念公园)为主出入口,地址为幸町一丁目,另外“台南市役所”亦共同在此办公,以面向幸町通(今南门路)为主出入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州厅遭美军烧夷弹击中,原法国马萨式屋顶、卫塔屋顶、及木构造部分接近全毁。战后稍经整修将屋顶改为两坡式,曾作为“空军供应司令部”,后来成为台南市政府厅舍。

在建筑师陈柏森的主持之下,以“尊重古迹、延伸历史记忆空间、穿越历史、新旧空间对话、地域性与移植性对话”等理念进行“原台南州厅古迹修复”及“空间增建与再利用”两部分的工程。古迹部分在经过整修后,大致恢复日治时期旧貌,并以“原台南州厅”之名列入国定古迹。战后增建部分因老旧破损予以拆除,并改建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的新建筑,因邻近台南孔子庙且为尊重历史记忆,新建筑之量体及高度均躲藏于古迹建筑之后,原古迹内侧回廊及外墙转变为室内空间,和新建筑相对且设有天窗作为自然采光,动线上不论是文学馆正门或南门路文资中心出入口,都必须经过古迹部分进入新建筑空间[8]

Remove ads

空间设备

更多信息 楼层, 展览空间 ...

争议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