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家运动训练中心
中華民國教育部主管的行政法人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行政法人国家运动训练中心(简称国训中心、国训)是中华民国国家体育代表队选手(简称国手)的训练基地,为教育部主管的行政法人机构。

沿革
- 1975年,国家代表队为了参加1976年蒙特利尔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当时总统府参军长兼任中华民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黎玉玺上将向国防部借用海军陆战队胜利营区,当作选手训练基地。
- 1976年,由于海军陆战队陆战第九九师第六五九团(加强步兵团)驻地胜利营区幅员广阔、气候适宜,各项运动场地集中,经征得国防部同意继续使用,遂于1976年11月正式成立“左营运动训练中心”。
- 1992年,左营运动训练中心由教育部与国防部以契约方式继续借用,并委托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代为管理。
- 1997年,行政院体育委员会成立,左营运动训练中心仍委托中华体总代管,惟其业务辅导改由体委会办理。
- 2000年12月,为了积极准备2001年东亚运等重要国际赛会,体委会拟订《国家运动选手实施计划》报奉行政院核可,左营运动训练中心改制为临时性机关“国家运动选手训练中心”,继续办理国家运动选手的培训工作。
- 2013年1月1日,体委会降编改制为教育部体育署,国家运动选手训练中心划入体育署。
- 2014年1月22日,总统令,制定公布《国家运动训练中心设置条例》。
- 2015年1月1日,《国家运动训练中心设置条例》施行,原隶属教育部体育署的国家运动训练中心改制更名为行政法人国家运动训练中心,设置于教育部辖下。
- 2024年8月,行政院宣布落实赖清德总统设体育暨运动发展部竞选政见;设体育暨运动发展部咨询小组[1],9月公布咨询委员名单[2],10月决议定名为“运动部”[3];10月17日行政院通过《运动部组织法草案》等相关组织法修订草案[4],预计组织规划6司、1署、3行政法人[5][6]。
- 2025年1月7日,立法院三读通过《运动部组织法》、《国家运动产业发展中心设置条例》,因此教育部体育署升格改制为运动部,而此原隶属教育部的国家运动训练中心改隶属运动部。
Remove ads
组织架构
- 董事会:董事11-15人(任期4年、得连任一次,性别比例1/3。政府代表随本职异动)
- 监事3人(常务监事1人)
- 董事长(教育部次长兼任)
- 执行长
- 副执行长2人
- 执行长
- 董事长(教育部次长兼任)
- 部门
- 竞技运动处
- 运动科学支援处
- 营运管理处
- 教育训练处
- 财务室
- 人力资源室
历任首长
场地设施
整建计划
因为训练中心成立已久,教育部体育署启动了整建计划,第一期为改建球类馆和技击馆,已经在2014年3月竣工;第二期为宿舍、器材及监控中心新建工程,将拆除部分旧有营舍,兴建一栋地上8层、地下2层的宿舍、器材及监控中心、一栋地上3层的餐厅,工程于2017年7月31日动工[8],2019年3月15日举行上梁仪式,2020年6月完工开放入住[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