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民收入
經濟學名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民收入(英语:National income, NI,香港称作国民收入、本地居民收入,台湾称作国民所得),为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人非常重视的国际统计项目。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8年9月3日) |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为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及国民净收入(Net national income, NNI),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国民的总体收入,后者则计算总收入扣除折旧。理论上,此两个数字应分别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民生产净值(NNP)。
Remove ads
计算
国民收入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生产要素(如资金、劳力、土地及企业才能)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
另外,国民,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一年以上)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国民总收入(GNI)是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即等于工资、租金、利息与利润之总和。此方法得出的是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民总收入(英语:GNI at factor cost)。若加上间接税并扣除补贴,则得出按市价计算的国民总收入(英语:GNI at market prices)。
由于折旧(维持机器等资本的支出)对人们生活并没有直接帮助,扣除折旧后的本地居民收入则被另外地定义为国民净收入(NNI)。
与其他値的关系
由于经济单位的收入和生产只是经济活动循环流程中的不同角度,理论上此两个数字完全相等。因此,本地居民总收入(GNI)及本地居民净收入(NNI)应分别等于国民生产总值(英语: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及国民生产净值(英语: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限制
本地居民收入会被用于反映和比较不同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其亦受统计上的限制。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本地居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各有不同,单以本地居民收入较难作比较。因此,比较前一般会先计算人均本地居民收入(英语:national income per capita),即以本地居民收入除以人口,以增加其可比性。
不同地区的本地居民收入会以不同货币单计算。因此,比较前通常会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本地居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为了消除通胀或通缩带来的影响,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实质本地居民收入(英语:real national income;或称固定市价的本地居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at constant market prices),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本地居民收入,则称为名义本地居民收入(英语:nominal national income;或称当时市价的本地居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at current market prices)。
除了以上限制,以本地居民收入统计经济表现亦受其他较难消除的误差,例如:
- 本地居民收入并没有包括不在市场进行的生产,如家庭主妇的生产并没有计入。
- 本地居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 本地居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 本地居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各国GNI
![]() |
Remove ads
![]() |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