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台湾大学管理学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立台湾大学管理学院,简称台大管理学院、台大管院,是国立台湾大学的一所学院,前身为1919年创立的台湾总督府高等商业学校,位于台大校总区西南角(靠近公馆圆环之区域)[2]。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
Remove ads
历史
- 1919年,台湾总督府高等商业学校成立。[3]
- 1926年,改名为台北高等商业学校。
- 1944年,改名为台北经济专门学校。
- 1945年,台湾光复后改名台湾省立台北商业専科学校(省立台北商专)。
- 1946年,改组为台湾省立法商学院。
- 1947年,“省立法商学院”并入“台大法学院”。
- 1948年,“商学系”正式成立,第一届学生入学。
- 1957年, 开始分组,设立“会计银行组”和“国际贸易组”。
- 1958年, 设立“商学组”。
- 1960年,“商学组”更名为“工商管理组”。
- 1963年,“会计银行组”再细分为“会计组”和“银行组”。
- 1972年,“商学研究所”成立。
- 1985年,“商学系”四组升格为四系:“工商管理学系”、“会计学系”、“财务金融学系”与“国际贸易学系”。
- 1987年,“管理学院”成立,成为台大所设立的第7个学院,也是台大在台湾光复后首次新增的学院,许士军教授由孙震校长敦聘为管理学院第一任院长。当时管理学院学生人数已经有2400多人,为了让学生能有更佳的学习环境,校方即规划管理学院的建造。
- 1991年, “资讯管理学系”成立。
- 1997年,管理学院成立“管理学院硕士在职专班”(EMBA),2010年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合作成立“台大-复旦EMBA境外专班”。[4]
- 2006年,成立全台湾首个全英语MBA硕士专班“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专班”(Global MBA)。
- 2016年,“创业创新管理硕士在职专班”(EiMBA)成立
- 2019年,根据Eduniversal的评比,台大管理学院获得“五棕榈叶”(5 PALMES OF EXCELLENCE)的等级,是台湾唯一获得此等第的商学院[5]。
Remove ads
院区与馆舍


台大管院创立之初,与台大法学院(今拆分为法律学院、社会科学院)共享徐州路校区,1993年至1994年间迁至公馆校总区。
日治时期,管理学院这块地原本是台北帝国大学的园艺场;1966年2月8日,被驻台美军接收作为美国空军台北通讯站(Taipei Air Station)及第327航空师(美国太平洋空军在台所有部队之管辖单位)师部营区,1970年代后,公馆地区的美军人员随着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而撤出,而该地改为国防部公馆营区。
1980年代,台大内部清查校产及校园势力抬头,然后把罗斯福路一侧所有被“外借”的建筑土地回收。当时公馆林宅也位于管院校地,公馆林宅约建造于清乾隆年间,建筑的最大特色为内护室屋顶凸出于门厅之上,略如歇山式,这种作法多见于福建安溪、南安一带。公馆林宅的历史比林安泰古厝历史还悠久,但台大于1980末代却将此建筑拆除了,当时这座房舍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北部地区年纪最老的古宅。[6][7][8]
Remove ads

管理学院一号馆院址订于基隆路144巷。1990年7月开始动工,由许坤南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营造公司为丰益工程有限公司,1993年12月完工。
在设计上,管理学院为开放式合院,其中正面及背面都采用拱门设计、回廊采十三沟面砖都是为了配合台大景观。此外,在低楼层的部分采阶梯式设计,上方的露台可供师生作为休闲空间。[9]除了上课用的教室外,也是管院各系的办公室所在大楼。另外还有管院电脑中心,是学生读书以及上电脑、统计课程的地方。[10]
管理学院二号馆从1999年4月动工,2001年9月完工,建筑师为许坤南建筑师事务所,营造公司为庆和营造有限公司[11]。
与第二学生活动中心(简称“二活”)共同使用同一栋建筑。
系所
- 1958年, 台湾大学法学院“商学系”设立“商学组”,为本系之肇始。
- 1960年, 台湾大学法学院商学系“商学组”更名为“工商管理组”。
- 1972年, 商学研究所硕士班成立。
- 1985年, 工商管理组升格为系,工商管理学系正式成立。
- 1987年, 商学研究所设立博士班,分五组招生。
- 1992年, 工商管理学系分为企业管理与工业管理两组,分别招收第一、二类组学生。
- 1998年, 商学研究所开办高阶管理硕士学位班(EMBA)。
- 2001年, 商学研究所高阶管理硕士学位班(EMBA)更改为管理学院硕士在职专班商学组(EMBA班)。
- 2007年, 工商管理学系工业管理组更名为科技管理组招生。
课程设计上五管并重,并设有 行销管理模组、营运与决策模组、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模组、科技与创新管理四大模组课程。
- 1948年,“商学系”成立。
- 1957年,“商学系”开始分组,设立“会计银行组”和“国际贸易组”,于1963年“会计银行组”再细分为“会计组”和“银行组”,1985年升格为系,其中前者即现今的会计系。
- 1989年,商学研究所硕士班和博士班皆成立会计组;会计研究所硕士班及会计研究所博士班则分别于1990年、1993年成立,取代了前面所提的商学研究所硕士班会计组及博士班会计组。
- 1997年会计学研究所EMBA(Executive MBA高阶管理硕士班)班成立。
课程除了教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也培养整合各领域的能力。 [13]:60-81
- 1948年,“商学系”成立。
- 1957年,商学系开始分组,设立“会计银行组”和“国际贸易组”,1963年“会计银行组”再细分为“会计组”和“银行组”,并于1985年升格为系,而后者为了避免“银行”一词太过狭隘,且希望扩大学生的学习领域,故改名为财务金融学系,即现今的财金系。
- 管理学院按照全院发展计划,分别于1990年与1993年成立了财务金融学研究所硕士班及财务金融学研究所博士班;随后硕士班及博士班均分为三组:财金组、财工组及保险组。
课程规划分为六大领域:数量方法领域、公司理财领域、金融商品及投资领域、金融市场领域、保险领域、基础学科与其他课程领域。
- 1991年,“台大资讯管理学系大学部”成立。
- 1994年,成立了资讯管理学研究所,1996年起与台大管理学院各系所招收EMBA班学生。
- 2002年,配合管理学院政策,将资讯管理组和原EMBA各组改制为全院整合的硕士在职专班,以突破系所之间的隔阂。
此系所是鉴于七十年代资讯科技的发展与电脑在管理学上的运用日益重要而设立。课程设计涵盖四大核心课程:管理核心课程、数量核心课程、资讯系统核心课程、电脑核心课程。 [13]:126-145
- 1997年,管理学院首创“管理学院硕士在职专班”(EMBA)
- 2006年,EMBA移植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方法,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之参与式个案教学
- 2010年,增办台大-复旦EMBA境外专班
- 2012年,EMBA荣获Eduniversal全球EMBA评比远东区第三名
- 台湾大学EMBA积极推动四大价值:课程模组化、学习多元化、教务统整化和校友活络化
- 台湾大学EMBA被多家媒体评选为高层管理人员最希望就读EMBA的大学
- 2016年,开办创业创新管理硕士在职专班(创业创新MBA,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BA,简称EiMBA)
- 以“创业”和“创新”为教育核心,提供3年在职专班训练,培育具备创业创新潜质及变革行动力的未来管理菁英
- 2006年,创办“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专班” (Global MBA)全日制硕士专班,师资来自管理学院五大系所。
- 台大首个全英语硕士专班,学生来自60多国,本地与外籍生各半,报考需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
- 专班着重个案研究教学,提供接轨世界的全球职涯机会。
- 提供奖学金、海外交换与双联学位、世界五百强企业实习机会。
- 毕业生或成功创业,或进入世界知名大企业担任管理职务。
参见
附注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