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际刑事法院在菲律宾的调查

國際刑事法院調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際刑事法院在菲律賓的調查
Remove ads

国际刑事法院在菲律宾的调查,或称菲律宾情况调查,是国际刑事法院针对菲律宾毒品战争期间可能涉及的危害人类罪展开的调查,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事实速览 在菲律宾的调查, 法院 ...

2018年3月14日,菲律宾宣布计划退出《罗马规约》,当时距离国际刑事法院在该国展开初步调查仅约一个月。该国最终于一年后的2019年3月16日正式完成退出。然而,由于菲律宾在退出前仍受《罗马规约》约束,因此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范围将仅限于该条约在菲律宾生效期间,即2011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16日。菲律宾大理院在2021年的一项裁决中表示,即便菲律宾已退出国际刑事法院,该国仍有义务配合法院的法律程序。

2025年3月11日,国际刑警组织菲律宾国家警察联手逮捕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执行国际刑事法院所发布的逮捕令。

Remove ads

背景

达沃行刑队

达沃行刑队是一个活跃于达沃市的治安组织,与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关系密切。据估计,该组织自1990年代以来已杀害至少1000人[1]。根据人权观察的报告,达沃行刑队主要针对涉嫌贩毒者轻罪犯和街头流浪儿,并涉及强迫失踪即决处决及毒品交易等活动[2][3]

2016年10月,菲律宾参议院法外处决问题展开调查。反对派参议员蕾拉・德利马在听证会上传唤埃德加·马托巴托作证,他自称是达沃行刑队的前成员[4]。马托巴托声称,达沃行刑队直接受杜特尔特指挥,甚至指控杜特尔特在担任达沃市市长期间,曾亲手持乌兹冲锋枪射杀一名菲律宾司法部官员[5]。杜特尔特否认这些指控,称马托巴托的证词完全是捏造的谎言[4],而参议院则因证据不足,于2016年10月13日终止调查[6]

然而,一年后,曾在听证会上否认与达沃行刑队相关的退休警官阿图罗・拉斯卡尼亚斯推翻自己的供词。他改口承认自己曾是达沃行刑队成员,并支持马托巴托的指控。他更进一步披露,自己曾在达沃行刑队指令下杀害200人,并坦言“这一切都是因为奖励制度……当上级下令处决某人并附带赏金时,杀手就会执行”[7][8][9]

Remove ads

菲律宾毒品战争

2016年菲律宾总统选举翌日,选情领先的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表示:“我将成为独裁者(……)但只会对抗邪恶势力——犯罪、毒品与政府腐败”,并誓言如果无法在上任6个月内解决这些问题,他将辞去总统职务[10]。7月1日,杜特尔特宣誓就职的次日,菲律宾国家警察启动“双管计划”(Project Double Barrel),标志着菲律宾毒品战争正式开始[11]

从竞选期间到任期结束,杜特尔特多次发表强硬言论,公开呼吁杀害罪犯与贩毒集团成员。他不仅授权执法人员对毒贩与罪犯“格杀勿论”,还承诺为执法者提供法律保护,甚至声称如果有人因此入狱,他愿意替他们承担责任[12]

根据菲律宾政府的官方数据,截至杜特尔特任期结束,毒品犯罪嫌疑人遭击毙的人数为6252人[13]。然而,人权组织(包括国际刑事法院)则估计,实际死亡人数可能介于12000至30000人之间[14],而毒品战争的杀戮高峰发生在2016至2017年间[15][16]

历史

2016年10月13日,菲律宾毒品战争爆发约4个月后,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法图·本苏达对有关法外处决毒品犯罪嫌疑人的报导表示深切关注,并强调国际刑事法院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以评估是否有必要展开初步调查[17]。次月,11月17 日,总统杜特尔特威胁要效仿俄罗斯[a],宣布菲律宾退出国际刑事法院,并以菲律宾语批评该法院“毫无用处”[18][19]

2017年,菲律宾律师裘德·萨比奥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了一份77页的文件,标题为《菲律宾的大规模谋杀情势》,指控杜特尔特及另外11名官员涉及大规模谋杀与危害人类罪[20][21]。同年,时任参议员安东尼奥·特里兰尼斯和由时任众议员加里·阿莱哈诺领导的马格达洛党团成员进一步提交一份45页的补充控诉书,要求对杜特尔特增列危害人类罪的指控[22]

然而,2020年1月,萨比奥突然撤回指控,并要求国际刑事法院驳回案件,声称他在2017年提出的控诉是由菲律宾自由党策划,尤其是由参议员安东尼奥·特里兰尼斯及蕾拉·德利马主导,目的是抹黑杜特尔特[23]。国际刑事法院驳回萨比奥的请求,强调“一旦法院掌握或控制相关资讯,就无法有效销毁或退回”[24]

2024年10月,菲律宾众议院“四方委员会”与参议院“蓝带小组委员会”分别对毒品战争展开调查。杜特尔特亲自出席参议院听证会,而该听证会的记录随后由杜特蒂的长期批评者、前参议员安东尼奥·特里兰尼斯提交至国际刑事法院[25][26]

Remove ads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逮捕行动

2025年3月11日,菲律宾国家警察在国际刑警组织的协助下,于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逮捕刚从香港返国的前总统杜特尔特。这次逮捕行动是因应国际刑事法院对杜特尔特发出的逮捕令,指控其涉及危害人类罪[27]

司法管辖权

菲律宾于2000年12月28日签署《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并于2011年8月30日批准,条约于同年11月1日正式在菲律宾生效[28]。2018年3月14日,国际刑事法院宣布对菲律宾局势展开初步调查约一个月后,总统杜特尔特随即发表声明,表示“菲律宾即刻撤销对《罗马规约》的批准”[29][30]。杜特尔特强烈反对外国势力介入菲律宾司法体系,并强调针对他的指控应在菲律宾国内法院审理[31][32]。他还主张,《罗马规约》虽然于2011年获得参议院批准,但由于未曾刊登于《官方公报》,因此在法律上从未对菲律宾产生约束力[33]。然而,根据《罗马规约》第127条第1款,成员国的退出须于“正式通知提交一年后”才会生效[34]。2天后,即3月16日,菲律宾正式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决定退出国际刑事法院[35],并于一年后的2019年3月17日正式生效[36]

国际刑事法院在菲律宾的调查范围仅限于该国仍为缔约国的期间,即2011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16日,涵盖杜特尔特总统任内近3年,而这段期间正是菲律宾毒品战争最严重的时期。菲律宾大理院于2021年的一项裁决中指出,即使菲律宾退出《罗马规约》,该国仍有义务配合国际刑事法院调查程序[37]

2022年6月上任的总统邦邦·马可斯政府则坚持认为,国际刑事法院无权管辖菲律宾[38]。马可斯表示,菲律宾拥有“正常运作的司法体系”,因此不应接受国际刑事法院调查[39]。但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的补充性原则,该法院仅在“当一国无法或不愿追究相关案件时”才会介入[40]。尽管如此,菲律宾政府仍允许国际刑事法院在菲律宾独立展开调查。马可斯表示,菲律宾国家警察是根据该国作为国际刑警组织会员国的身份,代表国际刑警执行杜特尔特的逮捕行动[41][42]

2024年10月,前参议员蕾拉・德利马表示,菲律宾政府在法律上并无任何障碍可阻止其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她援引2009年通过的《共和国法案第9851号》[43],即《菲律宾国际人道法、种族灭绝罪及其他危害人类罪法》,该法规定政府有义务将被告“移交至适当的国际法院”,包括国际刑事法院。此法比菲律宾批准《罗马规约》早了两年,进一步确立菲律宾对国际司法机构的合作义务[44][45]

Remove ads

调查

2021年9月15日,国际刑事法院预审分庭第一庭批准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对菲律宾境内涉嫌触犯国际刑事法院管辖范围内罪行的案件展开正式调查,调查范围涵盖2011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16日,即菲律宾正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之前的期间[46]

反应

菲律宾政府

2018年3月13日,菲律宾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规约》。时任总统杜特尔特指责国际刑事法院和联合国正在对他进行政治迫害,并批评联合国“毫无根据、史无前例且令人愤怒地攻击”他和其政府[29]

2021年9月,菲律宾政府宣布拒绝与国际刑事法院调查合作,并禁止调查人员入境[47]。然而,到了2024年,马可斯政府虽然仍然不愿与国际刑事法院配合,但承认无法阻止调查人员在菲律宾独立展开行动[41][42]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