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围魏救赵

戰略戰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围魏救赵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计。原文注释为:“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此计之意思是:

  • 攻打正面强大集中之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例如利用敌人之精锐正在攻打另一国家,并且两军相持不下时,趁机攻占敌方本土,迫使敌人退兵或分兵;
  •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寻找机会先打击敌人虚弱之地方,消灭敌人。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典故

来自“孙膑救”的故事。战国时代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围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国求救[1]齐威王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文惠王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逼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另说今山东菏泽)伏袭,大败魏军。

孙膑谋划

初时田忌计划奔赴邯郸,与魏军主力决战,内外夹击,解邯郸之围。但孙膑认为这不利于齐国,于是提出了更为创新和可行的方法,即“批亢捣虚”与“疾走大梁”。“批亢捣虚”即是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2],使敌人出现后顾之忧,前线之围便会自动解开。“疾走大梁”即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魏国重城大梁进逼,以切断魏国的运输要道,并攻其所不备。这样一来,魏军定必回师自救,齐军则可乘其疲惫于路,一举击败魏军,而赵国之围则自动解除。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