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岩鬣蜥
美洲鬣蜥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岩鬣蜥是岩鬣蜥属(Cyclura,又名圆尾蜥属或圆尾鬣蜥属)的蜥蜴,分布在加勒比地区。[1]它们是高度的特有种,在每一个岛上都只有一个物种或亚种。[2][3]
Remove ads
分类
岩鬣蜥属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圆尾”,取自它们尾巴上的厚环,中文以圆尾蜥属翻译最接近。[4]现时岩鬣蜥属共有9个已描述的物种及8个确认的亚种。[2][5][6][7][8][9]
- 巴哈马圆尾鬣蜥(C. carinata)
- 土凯鬣蜥(C. c. carinata)
- 巴氏鬣蜥(C. c. bartschi)
- 牙买加鬣蜥(C. collei)
- 犀牛鬣蜥(C. cornuta)
- 那瓦萨岛犀牛鬣蜥(C. c. onchiopsis):相信已经灭绝。
- 摩那岛犀牛鬣蜥(C. c. stejnegeri)
- 突棱圆鳞鬣蜥(C. cychlura)
- 安得鲁斯岛鬣蜥(C. c. cychlura)
- 埃克斯马鬣蜥(C. c. figginsi)
- 艾伦礁石鬣蜥(C. c. inornata)
- 蓝岩鬣蜥(C. lewisi)[10]
蓝岩鬣蜥。 - 古巴鬣蜥(C. nubila)
- 开曼鬣蜥(C. n. caymanensis)
- 安那吉达岛鬣蜥(C. pinguis)
- 瑞克岩鬣蜥(C. ricordi)
- 艾克林圆尾鬣蜥(C. rileyi)
- 圣萨尔瓦多岩鬣蜥(C. r. rileyi)
- 白岩鬣蜥(C. r. cristata)
- 埃克林鬣蜥(C. r. nuchalis)
Remove ads
栖息地
岩鬣蜥一般分布在加勒比地区的亚热带。它们栖息在石灰岩及稀疏植被的环境,植被包括干旱度中等的洋槐森林至较高的仙人掌。[11]这些岛屿都是没有火山的,有很多天然的石灰岩洞穴藏身。[11]
食性及寿命
岩鬣蜥主要都是草食性的,吃不同种类的叶子、花朵、草莓及果实。[3]一项研究发现岩鬣蜥曾吞下的种子发芽较其他的快[12][13],这些种子也有一种适应性会在非常短的雨季内萌芽。[13]岩鬣蜥也扮演了传播种子到其他地方的角色,尤其是当雌蜥迁徙至繁殖地时。故此岩鬣蜥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13]岩鬣蜥较罕见的也会吃昆虫幼虫、蟹、蛞蝓、鸟类尸体及真菌。个别个体也有是肉食性的。[3]
在饲养下出生的岩鬣蜥中,纪录最长寿的是开曼鬣蜥,寿命达33岁。[14]另外,于1950年在大开曼曾捕获一只蓝岩鬣蜥,于1985年进口到美国,后来于1997年借往德克萨斯州格拉迪波特动物园(Gladys Porter Zoo)。[15]动物园内的职员将它命名为哥斯拉,并一直活到2004年。[15]在被捕捉时相信它是15岁[15],临终时69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蜥蜴。[15]
繁殖
岩鬣蜥是两性异形的。[16][17]雄蜥比雌蜥较大,背冠也较明显。雄蜥的大腿上有股孔,用来释放费洛蒙。
雄蜥一般在3-7岁就达至性成熟,详细要视乎物种及亚种而定;[16]雌蜥稍快,2-5岁就已达至性成熟。除了埃克斯马鬣蜥外,其他雄蜥都是高度地盘性的。[16]它们会于每年第一个雨季前或开始时(约5-6月)进行交配,时间长达2-3个星期。[16]雌蜥每次会生2-34只蛋,平均每40天就生17只蛋。[16]大部分雌蜥都会在生蛋后几日保护巢穴,孵化期为85天。[16]岩鬣蜥蛋是所有蜥蜴中最大的。[16]
保育状况
所有岩鬣蜥都是濒危物种[13][18]:其中9种是处于极危、4种濒危、3种易危及1种相信已经在野外灭绝。[2]由于岩鬣蜥可以平衡生态系统,它们的消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13]由于它们的数量非常稀少,加上土地的开发、过度放牧家畜及被野生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猎杀,都对它们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2]
于1990年,美国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American Zoo and Aquarium Association)将岩鬣蜥定为最优先保育的动物。[18]他们率先饲养繁殖极危的蓝岩鬣蜥。[18]
印第安纳波利斯动物园(Indianapolis Zoo)展开了对16种岩鬣蜥的研究及保育计划。[18]计划包括了定立饲养及野生的生物基准值、科学调查、保育工作、实地调研及饲养繁殖计划。[18]动物园已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工作了接近10年,并继续瑞克岩鬣蜥的研究及保育。[19]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