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沟里

中华民国台南市后壁区辖下一里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溝里
Remove ads

土沟里台湾台南市后壁区辖下的一里,位于后壁里的东边,全里由6庄组成,由西向东依序是凹仔、下土沟、顶土沟、无竹围厝、竹仔脚和过埤。居民多数为闽南人,通行闽南语,产稻米、蔬果为生,为嘉南平原上典型的传统农村。[2]

事实速览 土沟里, 国家 ...

土沟农村文化营造协会于2002年成立,由居民参与规划,台南艺术大学建研所协助进行社区总体营造,成为台湾的社造楷模。[3]

Remove ads

历史

明郑时期已有汉人在后壁活动,属承天府天兴县地。清朝福建省诸罗县下茄苳北保土沟庄(涂沟庄),邻近的下茄苳尝为诸罗县衙门所在。因庄内有一土堤大沟贯穿,为河流改道后残留的旧河道,成为平原上排水的圳沟,故称。庄名经日治时期迄于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建村,皆以土沟为名。随着聚落的扩张,位居上游者称为顶土沟,在下游者称为下土沟。[4]

2010年12月25日,因应行政区划改制而由土沟村改制成土沟里。

地理

土沟里位于后壁区东部,属嘉南平原中部的近山平原,地势平缓,周遭有局部的地形起伏,北方有稍稍突起的平顶山,四周大抵以水线为界。不同的水文系统,埤塘、水圳互相交叠。主要的水路有二轮中排和嘉南大圳北干线。

里范围西以嘉南大圳北干线与侯伯里、后壁里为界,北至将军埤,东至林初埤。二轮中排(土沟)贯穿全村,人口多聚居于土沟两侧。全里由6庄组成,由西向东、由内而外,依序是凹仔(漯仔)、下土沟、顶土沟、无竹围厝、竹仔脚和过埤。聚落大致以乡道南90为轴心,顶土沟和下土沟是比较大的聚落。[5]

交通

土沟里由两条乡道,东西向的“南90线”以及南北向的“南91线”为全里道路的主干。里内无大众运输系统,但西距后壁区中心仅两公里,对外交通多赖市区的后壁车站、客运站。

里北有一条废弃的铁道,是日治时期铺设的糖业铁路,将沿线的甘蔗运至糖厂。今已无运输功能。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