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圣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靈
Remove ads

圣灵或译圣神古希腊语Ἅγιον Πνεῦμα,译自希伯来文“Ruah”),是基督宗教多数教派所信三位一体中的一个位格,其他两个位格分别是圣父圣子。在《圣经》中,所指的无形、强大、神圣且有情感的灵,圣灵是一个没有身体的灵体,祂常被称为灵、神的灵、主的灵、天主的神,尊称为“保惠师”或“护慰者”(英语:Paraclete希腊语παράκλητος罗马化Paráklētos)。

Thumb
班贝格启示录英语Bamberg Apocalypse中有关五旬节的插画,图上方绘有圣灵象征白鸽降世的图样

在支持一位论的基督教派中,圣父耶和华雅威)才是“唯一真神”,圣灵与圣子相同,都是受圣父差遣的,但不被大多数的基督教教派支持。

关于圣灵的中文译名,景教进入中国时意译为“凉风、净风、净风王”或音译为“卢诃宁俱沙、得啰嵇(ܪܘܚܐ ܕܩܘܕܫܐ rūḥā ḏə-quḏšā”;太平天国拜上帝会译为“圣神爷之风”[1]新教最先译为“圣风”或“神之神风”,现在普遍译为“圣灵”;天主教会起初是以拉丁文音译为“斯彼利多三多(Spirito Santo)”[2],自从艾儒略神父之后,才开始普遍采用“圣神”称呼。

Remove ads

圣经的描述

圣灵的描述早在《旧约》中就存在,下面列举出一些描述及其出处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 《创世记》1:2(和合本
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
— 《创世纪》1:2(思高本
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
— 《使徒行传》2:18(和合本)
甚至在那些日子里,连在我的仆人和我的婢女身上,我也要倾注我的神;他们要讲预言。
— 《宗徒大事录》2:18(思高本)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
— 《加拉太书 》5:22(和合本)
圣灵就是神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
— 《提多书 》3:6

历史

圣灵的理解在最早和现今的基督宗教中是有分歧的。《圣经》从没有声称圣灵为三位一体的神中的一个位格。事实上,即使在最早的信经──《使徒信经》中,只是简单地宣认“我信圣灵(圣神)”。直到4世纪,教会发展三位一体的神学教义时,圣灵(圣神)也是神的说法才出现。教父亚他那修坚称圣灵与圣父是同质。另一位君士坦丁堡主教马西顿纽斯(Macedonius),他提出“圣灵为被造者”,和“圣灵的地位次于圣父和圣子”的主张。结果,他的主张随即被视为反圣灵派。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25年)之后,三位一体的圣父和圣子的地位已奠下。至于圣灵(圣神),罗马教会(即今天的天主教会)指出:“该撒利亚的主教巴西流(Basileus,330-379)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作了一番神学思考,写了一部《论天主神圣》(De Spiritu Sancto, 374)的书,他在著作中指出圣神与圣父和圣子是‘同性同等’的。”圣灵(圣神)是三位一体的神(天主)的讨论,被提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381年)上。结果,教会在修定《尼西亚信经》时,加上“我信圣神(圣灵),是主,是赐生命的,从父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荣”。从此,圣灵(圣神)是三位一体的神(天主)的地位才被确认。[3]

但在《尼西亚信经》中的用词,东、西方教会对圣灵(圣神)是“从父出来”或“从父和子出来”的理解出现分歧,基督教称之为和子说。此分歧最终成了基督教的第一次大分裂的因由之一。而今天的新教,一般接受天主教会所用文句:圣灵是“从父和子出来”。

Remove ads

圣灵论

虽然早在第二第三世纪时,教父特土良就已提出三位一体教义,但不可否认的,早期教会对圣灵感到困惑,在神学上无法制定多少教义,同时因当代神学讨论集中于基督论及急于解决政治争端,教父们认为还轮不到考虑圣灵的问题,甚至尚不确定圣灵到底是“神”还是一种“作为”,直到第四世纪后期圣灵的神性才终得确立。由于以上的因素,有关圣灵的讨论始终落于神论基督论之后,讨论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但随着灵恩运动的兴起,使得圣灵这个议题在神学的领域重新受到关注。

奥古斯丁的圣神论

东西方教会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乃是西方教会在《尼西亚信经》上做了些许的变动,即是著名的教会历史事件——和子说,而倡议该说的一位人物就是希波的奥古斯丁

东方教父基于三位一体的源头只有一个的观念,认为圣子由圣父而生,圣神由圣父而出,这两个词汇在表达圣子与圣神都源自于圣父[4]

奥古斯丁之所以这样诠译圣神,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他对于三位一体的看法是采互相的关系来理解的,在他的“三位一体论”中曾说明“圣神是属于一种父和子不能言传的连结”,[5]

加尔文的圣灵观

加尔文基督教要旨》中的圣灵观可归纳如下:

神的话与神的灵一起做工”是加尔文神学的中心思想[6],加尔文对圣礼中的圣灵亦有其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圣礼是上帝恩典的外在象征,信徒必须透过圣灵的教导,各种礼仪才具意义,所以他并未完全废除圣礼。以圣餐为例,他认为是信徒在圣灵里被圣化而与神产生连结,而不是饼和杯被圣化[7],这一观念带给后世的基督徒极大的影响。

加尔文较当代一般神学家更重视圣灵,但后世大多数神学家强调他的预选说[8],以致预选说几成为加尔文神学的同义词,其实他的圣灵论甚为丰富。加尔文认为位格是神的本体中一种存在,和其他位格相互关联;三位格是对相互关系而言的,若无相互的关系则不具实质的意义。[9]

莫特曼圣灵论

莫特曼是二十世纪的新教神学家,自谓其神学是后巴特神学,他虽然以末世论盼望神学一书而一举成名,但他站在巴特肩膀上而发展的圣灵论却也有极丰富的内容及宽阔的视野。

莫特曼认为在传统中,谈到圣灵即不自觉联想到灵性与精神方面,以致无法看到全面性的圣灵工作,所以他主张应该要用全备的生命来看圣灵,因为圣灵的工作不只单在生命的某一层面,而是对整体的生命在做工[10],因此他的圣灵论是一种结合了生活经验、宗教经验及与神交往经验共同思考的圣灵论[11]

莫特曼基于以上的思考,认为圣灵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使人体验新生命的媒介,所以当人借着圣灵而经验时,即知圣灵确确实实是一使得到经验的主体;他的此一看法解决了神的超越性(神远远的离开了祂所创造的人)及神的临在性(神很贴近所创造的万物)所产生的困难而把两者连结起来,使人一方面能认识神,一方面又能体验祂。因此莫特曼认为圣灵论是连结基督论与末世论的桥梁[12]

莫特曼圣灵论的贡献是从三一神观出发,一方面是人经历圣灵的多元性,在自然里体验圣灵更是另一个特点[13]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