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球大合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地球大合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香港无线电视在1987年为庆祝20周年台庆,动用香港39名歌手而特别制作的慈善筹款歌曲。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2年11月12日) |
Remove ads
背景
1984年,鲍勃·吉尔多夫带领英国多位知名歌手以"Band Aid"的名义发表单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为埃塞俄比亚饥民筹款,轰动一时,开群星大合唱筹款歌的先河,引起各地效仿,包括台湾的《明天会更好》以及此曲[2]。
《地球大合唱》计划是无线电视为庆祝20周年台庆而举办的第二次活动,参与歌手共39位,来自14家唱片公司,收益拨归香港公益金[1]。
全首歌的布局有如一部小说,有所谓“起承转合”的铺排。而每一位歌手因应他们声线的特性和风格,编排出场的先后次序。另外,部分“地位”较高的歌手,每人有两句独唱的歌词;其余的一半,就只能参与“合”的部分,即最后的大合唱(唱多与少,更取决于歌手当时在无线的“地位”)。MV由无线电视拍摄,取景海运码头(今海运大厦)。
出场次序
大合唱部分,除上述的歌手之外,其余没有参与独唱的歌手还有:
爱心语录
黑胶唱片和录音带的B面都加插了名为“爱心语录”的部分,内容是每一位歌手按跟A面一样的出场次序说几句和“爱心”有关的话,这种情况在香港发行的唱片中比较罕见。
奖项
- “荣誉大奖”:《地球大合唱》
- “最佳作曲奖”:《地球大合唱》
- 1987年度CASH最广泛演出金帆奖:粤语流行歌曲(电视)[3]
参见
- 《明天会更好》:1985年一首由文章、王日昇、王芷蕾、王梦麟、包小松、包小柏、包伟铭、成凤、江音杰、江蕙、何春兰、余天、吴大卫、巫启贤、李佩菁、李宗盛、李建复、李碧华、李静、芊苓、周月绮、岳雷、林禹胜、林淑容、林慧萍、邰肇玫、金智娟、姚乙、施孝荣、洪荣宏、唐晓诗、徐乃麟、徐玮、张艾嘉、张海汉、张清芳、许南盛、许慧慧、许环良、陈淑桦、陈黎钟、麦玮婷、童安格、费玉清、黄元成、黄慧文、黄莺莺、杨林、杨烈、杨耀东、廖小维、甄妮、齐秦、齐豫、蔡琴、潘越云、郑怡、赖佩霞、锺有道、蓝心湄、罗吉镇和苏芮合唱的公益歌曲,常与《地球大合唱》被相提并论
- 《凝聚每分光》:1990年一首由林子祥、徐小凤、许冠杰、梅艳芳、叶蒨文、罗文、谭咏麟合唱的歌曲,呼吁香港人积极面对1997年前途问题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