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衣
专化型真菌与相应的藻类或蓝细菌组成的共生生态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地衣(英语:Lichen)是一种由藻类或蓝藻与多种真菌的菌丝共生形成的混合群落,其皮层(或称“表皮”)中还嵌有细菌[1][2],彼此维持着互利共生关系[3][4][5][6][7] 。地衣是首个将“共生”(德文:Symbiotismus[8])一词引入生物学语境的生命体。研究地衣的科学称为地衣学。

地衣呈灰白、暗绿、淡黄、鲜红等多种颜色,长在干燥的岩石或树皮上,可依形态分成枝状地衣、叶状地衣与壳状地衣。光合作用的绿藻(或蓝细菌)提供营养物质,真菌(通常属于子囊菌门,少数属于担子菌门)提供水和矿物质、提供保护,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地衣可以在严峻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常是生物占领新陆地的先锋。在极度干燥的条件下,地衣也可以脱去水分,进入休眠状态,待到条件好转,再恢复高速度增长。地衣很长寿,有的寿命可达千年[9]。
地衣透过包含真菌和绿藻(或蓝绿菌)二者的地衣碎片在空气中传播,长出新地衣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他们各自也可以单独进行有性和无性的生殖。其中真菌部分单独生殖的后代,需要与有关绿藻(或蓝绿菌)重新组合才可生存。
目前已知地衣分属于8纲39目115科995属19,387种[10],地球陆地面积的6%被地衣覆盖。地衣中仅分布于有限区域的特有种比例远低于开花植物。地衣通常以形成地衣的真菌命名,因为真菌通常赋予地衣形状和结构。一种地衣中可能存在多种光合生物。最近的研究表明,一种地衣中可能存在多种真菌。[11][12]在生物系统学中, 地衣被归类为真菌 ,在真菌中占据特殊地位,是一种独立的生命形式;它们不被归类为植物 。
Remove ads
词源
实际上,大部分地衣中并不如字面上一般生长于“地上”。至于然而何为称之地衣,日本学者久保辉幸考察了地衣的词源[14] [15]:“地衣”一词首见于早期道教书籍,但是该书所指的植物为现今所见的车前草。其后,唐人陈藏器在本草书中首次记载“地衣草”,这个地衣草应就是现在的地衣(Lichen)的词源。李时珍将之与《日华子诸家本草》中所记载的地衣视为同一种植物并记载至《本草纲目》中。而后至清朝,李善兰同两位传教士编辑《植物学》[16]时,对“lichen”的词译采取本草书中的植物名称“地衣”。
形态和结构
地衣生活在各种表面上:土壤、树木、岩石和墙上。他们通常会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生长,如海拔数千米的高山、沙漠和接近极地的冻土。由于地衣对二氧化硫相当的敏感,所以生态学上,地衣常被当成一种空气质量的指标。
形态上地衣有三种:
- 壳状地衣:植物体成壳状,紧贴在树皮和石头上。底面和基质紧密相连,难以分离。例如,茶渍属(Lecanora)、文字衣属(Graphis)。
- 叶状地衣:植物体平铺,仅由假根状的菌丝与附着的和体相边,易于分开。例如,梅衣属(Parmelia)、蜈蚣衣属(Physica)。
- 枝状地衣:植物直立或下垂如丝,多数片段有分枝。例如,石蕊属(Cladonia)、松萝属(Usnea)。
而地衣结构一般可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丝层和下皮层。
Remove ads
同名异物
图库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