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勒曼陨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埃勒曼陨石坑(Ellerman)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1],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费迪南德·埃勒曼(Ferdinand Ellerman,1869年-194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描述


该陨坑坐落在环东方海撞击盆地的巨大溅射覆盖层内,位于科迪勒拉山脉以西,西北毗邻更大的格拉西莫维奇环形山,西南靠近已磨损的科诺普廖夫陨石坑[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25.44°S 120.39°W,直径46.21公里[3],深度约2.29公里[1]。
由于埃勒曼陨石坑位于崎岖地形之上,原本圆形的轮廓看上去有些呈不太规则多边形状。陨坑坑壁边沿峻峭,除北侧壁切入了一座小圆坑外,未有其它明显的侵蚀和磨损。内壁松散的岩体已坍塌滑落,留下一圈平整直下的陡峭内壁,并环坡底形成一圈岩屑堆。该陨坑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090米[1],内部容积约1667.7立方千米[1]。坑内地表崎岖不平,中心点附近坐落了一圈小山丘。
卫星坑埃勒曼 Q在1991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更名为科诺普廖夫陨石坑[1]。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