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莲·葛莉茉

法国钢琴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蓮·葛莉茉
Remove ads

伊莲·葛莉茉(法语:Hélène Grimaud,1969年11月7日),犹太裔法国钢琴家

事实速览 伊莲·葛莉茉Hélène Grimaud, 音乐家 ...

生平

伊莲·葛莉茉在法国罗讷河口省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出生,父亲是柏柏尔犹太人,母亲是科西嘉岛塞法迪犹太人[1][2]。她剖析自己年幼时“极度过动”[3],在小学课堂上总是无法乖坐,且过度集中于某些事情上,这些现象在她7岁开始学习钢琴后,便逐渐稳定下来,而这种过度专注的特质,加上绝佳的听力与节奏感,使学琴过程进步神速。1982年13岁时即获巴黎音乐学校(Conservatoire de Paris)破格录取,与钢琴手雅克·鲁维耶(Jacques Rouvier)同校。

1985年,伊莲·葛莉茉凭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Piano Sonata No. 2》赢得巴黎音乐学院赢得首个奖项、雅克·克罗学院(L'Académie Charles Cros)的格兰披治光碟奖(Grand Prix du Disque)。1987年,她展开事业生涯,在巴黎举行独奏会;又与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由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指挥。

伊莲·葛莉茉才华洋溢,不仅是音乐家,也是位作家,2003年至今已出版了三本著作。此外,她致力于野生动物的保育,曾不惜延缓音乐工作,努力研读动物生态学,并于1996年在美国纽约州成立狼群保育中心(Wolf Conservation Cent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每年邀请数千名美国儿童参观园区。伊莲·葛莉茉也是音乐家人权协会(Musicians For Human Righ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成员之一[4]

Remove ads

作品

商业录音

Denon日语デノン出版的:

Erato Records出版的:

Teldec出版的:

  • 1999年:《Piano Concerto No. 4》、《Piano Sonata No. 30》、《Piano Sonata No. 31》,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原著
  • 2001年:《Piano Concerto No. 2》、《Prelude Op. 32/12》、《Etudes-Tableaux Op. 33/1, 2 and 9》、《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i》,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原著

德意志留声机出版的:

著作

  • 2003年:《Variations Sauvages》(英文版为《Wild Harmonies》)(中文版为《野性的变奏》,太阳社出版)
  • 2005年:《Leçons Particulières》
  • 2013年:《Retour à Salem》

个人生活

21岁时,伊莲·葛莉茉移居美国佛罗里达州,后又移居纽约市。之后在德国柏林住了一阵子[5],现定居瑞士[6]

轶事

  • 葛莉茉具有联觉(感觉相连症)的特殊能力,弹奏音符时视觉上会同步出现色彩,她曾提到,弹奏巴哈的平均律时,会看到红色和橘色;弹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看到黑色和蓝色;C小调的音乐则是黑色[7][8]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