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尼系数

判斷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尼系数
Remove ads

基尼系数(英语:Gini coefficient)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3][4],由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科拉多·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所定义[5],此系数是一种比值,在0和1之间。

事实速览 “Gini coefficient”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 ...
Thumb
2017年世界银行基尼系数世界地图。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指数(Gini index)是基尼系数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在民众收入中,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年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该年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其余的国民没有收入),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该年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绝对平等,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即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年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要注意基尼系数只计算某一时段,如一年的收入,不计算已有资产,因此它不能反映国民的总积累财富分配情况。

Remove ads

定义

Thumb
图中横轴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为该部分人的收入占人口总收入的百分比,三条色线各表示不同情况下后者和前者的比例。绿线表示人口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蓝线表示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由一人独占),红线则表示实际情况。红线和绿线之间的面积越小,则收入分配越平等。

设右图中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红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绿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红线)和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线蓝线)之间的面积为B,则表示收入与人口之间的比例的基尼系数[6]

如果A为零,即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红线和绿线重叠);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红线和蓝线重叠)。该系数可在0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小(斜度越倾向1:1),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趋向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的调节需要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例如对民众的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和税收等,从而让收入均等化,令基尼系数缩小。

Remove ads

区段划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规定:

  • 若低于0.2表示指数等级极低
  • 0.2-0.29表示指数等级
  • 0.3-0.39表示指数等级
  • 0.4-0.59表示指数等级
  • 0.6以上表示指数等级极高

通常,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这条“警戒线”时,贫富两极的分化较为容易引起社会阶层的对立从而导致社会动荡。

财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由居民的年收入来定义,而需要衡量居民财富分配公平程度时可用财富基尼系数,它由居民所拥有的财富来定义。

绝大部分国家的财富基尼系数都集中在0.6到0.8的区间内,财富基尼系数在0.7左右的国家最多。 [7][来源可靠?]

根据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报告,2012年中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1/3以上的财产。[8]丹麦瑞士等国则纷纷超过0.8,在美国这一数字更是高达0.84。[9] 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调查研究,美国前10%的富人大约占有80%的社会总财富,而前1%的富人占有40%的财富,前0.1%的富人占有20%的财富,前0.01%仍然占有10%的财富。[10]

各经济体系情况

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较高,2007年为0.45[11],2013年为0.49,2019年估计为0.415[12]。Janet Gornick 教授2013年的比较图显示,美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用税前计算差距不大,以税后计算则偏高。[13]

在收入差距方面,据美国人口调查局提供的数据,1973年,收入最高20%的家庭收入占美国总收入的44%;2002年占50%;而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经增至51%。对收入最低20%的家庭而言,他们的收入占美国总收入的比例从1973年的4.2%,2002年的3.5%,降至2012年的3.2%。[14][15]

目前全球基尼系数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纳米比亚。2001年以后香港达到0.525,2006年高达0.533,2012年更高达0.537[16],香港已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中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地区;即使把发展中国家包括在内,香港的贫富悬殊也十分严重,仅次于萨尔瓦多哥伦比亚智利危地马拉巴西南非以及一系列非洲经济体而排名倒数18位[11];而台湾方面,台湾2010年官方的基尼系数为0.342[17],2013年学者计算为0.36[13],2018年官方的基尼系数为0.338[18]日本韩国、西欧、东欧等经济体的收入基尼系数也低于0.4。

2013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一次性公布了自2003年以来十年的全国基尼系数。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按照国际新的统计口径,中国大陆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是0.485,2006年是0.487,2007年是0.484,2008年是0.491,2009年是0.490,2010年是0.481,2011年是0.477,2012年是0.474。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中国基尼系数在逐年下降。[19]西南财大公布的历年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基尼系数在0.6左右。[20][21][22]这两份不同的结果也被大众广泛讨论[23]。2014年密歇根大学谢宇教授根据中国的六份调查,估算中国2005年后基尼系数为0.53–0.55,并指出差距主要来自沿海与内陆差距以及城乡差距。[24][25]然而,根据2020年的一份基于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原始数据的分析,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几乎不包括中国最富有的1%人口;只要将千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的家庭纳入统计,估算出的基尼系数就会上升到0.55–0.6;而如果将亿元以上资产的家庭也纳入统计,中国2016–2018年的基尼系数则远超0.6,甚至可能高达0.67。[26][27][28][29]

Remove ads

部分国际组织情况

更多信息 奥地利, 比利时 ...
Remove ads

不足之处

Thumb
美国前1%富人占社会财富比率变迁
  1. 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例如同样的基尼系数下,如果青年平均收入比中老人低太多,社会则会出现大问题——就算是年轻人的父母能够金援他们也是一样,年轻人接受父母金援时会认为,他们没有办法在未来金援自己的子女,因此容易拒绝生育。
  2. 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一些问题(如应否除税项,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政府的福利)并没有一致性,以至缺乏比较的准则。
  3. 基尼系数一般是按年收入来算的,这样对年收入波动很大的地区(如商业投资为主导)的估计会显著高于年收入波动小的地区(如公务员为主导的地区)。如果年收入波动很大,则基尼系数会很高,但多年份积累积累下来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基尼系数显示得那么大。这也反映了基尼系数高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收入波动高,社会阶层流动快。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延伸阅读

参见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